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娜 《学理论》2012,(19):195-196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既是一种要求也是一种社会责任。从科学发展观和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涵入手,分析了两者的关系,以及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张国忠 《学理论》2011,(17):226-227
大学生在全面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从新的视角寻找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与措施,对促进和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韩振响 《学理论》2010,(3):150-151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对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科学发展的主要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着眼以人为本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杨荣荣 《学理论》2010,(29):106-107
科学发展观是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有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有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从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四个方面进行深入解读,使我们对其有全面、深刻、准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着重从全面认识和把握当代大学生思想意识发展状况,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以及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等三个方面论述了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旨。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方针 科学发展观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理论指导。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要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理论指导。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提高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7.
余维祥 《学理论》2010,(10):187-188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体制机制,激活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运行程序,构建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目标.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上的理论创新,而且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丰富和创新.本文从"主体"、"内容"和"进程"三个方面论述了科学发展观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以期对人们更好地学习、宣传、贯彻和理解科学发展观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黄基凤 《学理论》2013,(30):262-264
通识教育理念下PBL教学从以下几方面凸显学生主体性:从思维能力看PBL教学促进大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学习能力的发展;从理论内容建构看,有利于大学生对不同知识具有融通能力;从实施方式看,有利于大学生唤醒主体自主性。PBL教学通过以最终关怀为目的,促进大学生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在人的普遍交往中实现自由个性。从而是培养"完整的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图书馆发展的本质和核心,其核心内容是尊重和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图书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构架之一。论述了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人为本,坚持读者第一和馆员第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周易>的"象",是以符号为表征的天人之道.一部<周易>,就是以阴阳两爻所形成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符号体系.它是我们远古祖先为后人留下的"心灵与宇宙玄机互动"的符号系统.<周易>之"象",蕴涵着宇宙的创生与演进的逻辑过程,万事万物的生灭兴衰之道,天地人"三才"的互动之理,人生祸福的交变之机,吉凶判断和人性教化之本.这种"象",通过"文化之象"、"心理之象"、"思维之象"、"伦理之象"、"数理之象"、"占卜之象"与人的心灵互动,能给后人以无尽的启迪和人性进化.  相似文献   

12.
当今学界关于儒家“超越性”的争论,因言说方式缺乏分层,故多有混淆。实际上,该话题肇始于明清之际,是耶儒双方围绕着“因性”与“超性”问题而展开的交流实践。重回明清之际,梳理阿奎那关于“超越”术语的几种用法,比较耶儒双方关于“超越性”的言说方式,可以发现儒家并非以神为中心进行自上而下的言说,而是从现实出发,对“超越性”问题进行自下而上的回溯。  相似文献   

13.
向征 《理论导刊》2021,(3):87-90
“情”“理”“法”是协调人类社会各种关系的主要依据,“情”是基础,“理”是“情”的规则化,“法”是尽“情”适“理”的设计。三者虽在目标和源生上具有一致性,但在社会生活中却常以矛盾的形式引起人们的关注。不同的文化视阈下,对“情”“理”“法”的关系看法不尽相同,三者以一种哲学式的否定之否定的逻辑不断相互促进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结合我国的文化特征和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促进三者融合互通,建构完善与“情”“理”精神相一致的法律制度体系,杜绝不合乎现代社会之“法”的“情”“理”对“法”的干扰,善用中华文化之“情”“理”释解现代社会之“法”。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3,(34)
《春秋左传》中展现了对礼的不同理解,一种是俗常之礼,认为礼是一种仪式;一种是《左传》之礼,认为礼不仅仅是指礼仪,更重要的是礼治,即将礼与实际政治功能联系在一起;一种是孔子之礼,认为仁是礼的内在根据,只有依仁而行的礼才是人所必须守护的价值。这些不同的理解表明了对礼的认识,由形式转向实质,由外在转向内在,礼的含义得到不断的深化和丰富。  相似文献   

15.
白琳 《理论导刊》2007,(9):104-106
2005年初查韦斯提出的面向21世纪的"新社会主义",是思想来源多元性和混合性的、立足委内瑞拉国情的社会主义。这种社会主义的出现和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的出色表现,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开始涨潮的重要标志。要以新眼光来观察和研究这种"新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6.
17.
关于承接传统"孝道"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近年的思想道德研究中,关于承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问题一直是人们进行理论探讨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图以一个具体的传统道德观念——“孝”为例,从理论上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和阐释,使其富有传统的魅力和时代的特征,成为全社会成员普遍接受的新观念,为新的思想道德体系提供养分,从而实现传统美德与新思想道德体系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在不同关系上有不同的涵义,从归根究底的意义上说,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人的实践活动和人的世界的根本目的、根本动力和根本标准。它不是本体论命题,也不是世界观和历史观的基本命题。它只是体现世界观和历史观的重要方面的价值观命题,在不同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中具有不同的涵义和要求。  相似文献   

19.
"异端论"客观存在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其与"正统论"辩证对应.以实践标准检验它们正确与否.是处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存有正常形态和非正常形态,而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临界转型的表现.立基于实事求是的根基性原则,要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临界转型中的"异端"和"正统"问题.  相似文献   

20.
"Cost-Benefit" as the New Utilitarianis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