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在讨论中国NGO兴起的原因时,国内的许多学者往往将视角局限于对政府组织与市场组织的变迁上,而缺少一种更为广阔的研究视角。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处于转型时期的社会来讲,NGO的兴起应有其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态环境背景。其中,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对非政府组织的生成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NGO作为公民社会的主体,是现代民主政治的社会载体,只有不断增强NGO的政治参与和政治影响力,才能使其在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目前中国NGO的政治参与和政治影响力尚处于低水平的状态;NGO政治影响力的提高,有赖于NGO自身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政府为其发展提供能促型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3.
一、网络政治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网络政治在我国已经兴起,它一开始就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影响和推动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认真研究这些影响,并利用其积极影响,抑制其消极影响,在今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网络政治的概念 网络政治是人们通过互联网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政治现象.它既是网络对现实政治生活产生影响的产物,也是现实政治生活在网络世界的延伸.  相似文献   

4.
NGO的发展作为现代社会的标志,其作用和地位值得我们重视。NGO在中国存在的时间虽不长,但已在各个领域崭露头角,为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公民社会的培育做出了一定贡献。然而,在我国特殊的体制背景和文化背景下,NGO的发展仍然面临很多障碍。本文结合东莞市横沥镇隔坑社区服务中心的案例,阐述了社区NGO的存在价值和角色定位,指出它的比较优势,最终认为社区NGO可以有效突破体制和文化障碍,培育公民精神和社会认同度,成功探索政府与NGO合作治理模式,打造NGO发展的良好空间,进而推动我国公民社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社区行政化问题探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社区建设的兴起一方面是我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又是政府出自管理的需要强力推动的结果,因而它更多地是自上而下,而非自下而上展开的。这种路径选择必然导致社区行政化倾向的产生。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对政府的角色和社区的性质进行合理的界定。  相似文献   

6.
政府与市场关系以及国家和社会关系演变致使非政府组织的出现。非政府组织的兴起,给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然而,近年来我国草根NGO的涌现,以及法律监督机制的不完善,致使非政府组织发展遭遇瓶颈问题。本文以深圳壹基金为例,从政府的角度,对我国NGO的运作模式及发展困境的阐述,进而就其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对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有所帮助,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刘震深 《工会论坛》2008,14(4):76-77
作为一种非营利性、非政府的自愿民间公益组织,NGO在现代社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的NGO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其在社会生活领域的重要作用也日益凸显出来,而作用的顺利实现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却依赖于NGO组织自身观能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8.
政治社会化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化属于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专用语,不同学科对它的研究有不同的角度和侧重点,因此,社会化在这些学科中也有不同的涵义。政治学及其分支学科对政治社会化的理解,既有对社会化传统观点的直接继承,也有在此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本文试图从分析政治社会化研究的涵义界定入手,在把握其特征与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实现的途径,力求对政治社会化有一个更为深刻和全面的理解。一、政治社会化的涵义界定。关于“政治社会化(PoliticalSo-cialization)”这一概念,自1958年美国人伊斯顿提出以来,有许多学者对其做出过界定。例如,伊…  相似文献   

9.
西方学者从个人政治学习、政治文化传承、政治教化及政治发展等角度对政治社会化进行了界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治现实;但是很多定义方法忽视了政府在政治社会化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忽视至少是淡化了政治社会化的能动性、目的性及其政治本质.本文正是从弥补上述缺陷的目的出发,从政府在政治社会化的地位角度对政治社会化进行全新界定.通过对西方学者对政治社会化定义的比较和分析,指出其合理及其局限性,进而得出政府主导作用下的政治社会化概念.  相似文献   

10.
一般把没有主管单位或挂靠单位,没有注册过的NGO,称为草根NGO。这类草根NGO的数量众多,且还在迅速增长,说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日益多元化的社会里,有它们产生、发展和发挥作用的客观条件。但草根NGO往往存在着规模小、资金少、社会公信度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其发展和作用的发挥。统一战线工作介入草根NGO,对其进行一定的扶持,既有可能,也有必要。  相似文献   

11.
NGO在灾害救助中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就在灾害救助中最能显现政府与NGO的互动关系。本文聚焦灾害救助中政府与NGO的互动模式,以日本阪神地震、美国卡特里娜飓风灾害救助为个案分析了自主协作型模式,以中国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的灾害救援为个案分析了行政吸纳型模式,并进一步比较两种互动模式,为中国政府灾害救助管理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日照市各类民间组织蓬勃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受限于经济发展水平,民间组织发展良莠不齐,发展不规范,自律机制不健全。加强和培育发展民间组织,应明确发展目标,突出发展重点,优化组织结构,并坚持分类指导,重点加强民间组织自身能力与诚信建设。  相似文献   

13.
目前学术界对非政府组织的研究在概念界定方面,集中在包括剩余法在内的几种定义上;在非政府组织勃兴的深层动因方面,市场与政府的“双重失灵”,“市民社会”的知识话语体系,合法性建构,社会转型,可持续发展等是几个常见的视角;在非政府组织与国家的关系方面,着重探讨了导致两者合作或冲突的多种可能性;对于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的发展定位问题,一些学者提出了对非政府组织不能期望过高、非政府组织本土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制度经济学的视角,从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命题预期收益超过预期成本才会导致制度变迁或创新出发,运用诱致制度变迁的五种因素,分析了中国政府缘何做出严格管制NGO发展的举措,并得出NGO的发展最终将依靠社会力量,而此种社会力量根植于公民社会的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政社分开。在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要实现统一和谐,则需要一个中介和桥梁,这个中介就是非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与政府职能转变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相互促进,相互合作,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6.
小康社会中的社团具有民间性、自愿性、自治性、福利性等特点。它能够把公民组织起来,培育公民素质、维护公民权益,推动群众自治,提供公益服务、增进社会福利,推进民主进程,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统战工作部门要适应我国社团大发展的形势需要,对我国社团发展要有正确认识并做好思想准备,特别要做好社团代表性人物的工作,做好基层社区的社团发展工作,帮助社团做好自身建设,开展社团发展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间组织研究中的概念矛盾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内关于社会组织研究在主体概念的使用上存在一些矛盾 ,导致学术界的现有研究面临诸多困境。解决概念使用和研究效用的矛盾 ,要在兼顾逻辑顺畅和边界清晰的前提下 ,慎用外来概念 ,对比研究时最好集中使用“非营利组织”概念 ,国内研究统一使用“民间组织”概念 ,把“官办”、“半官办”的社团组织及“公办民助”的事业单位概括为“准民间组织” ,以与纯粹的民间组织相区别。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制度环境影响评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公民社会发展的制度环境是对旨在影响公民结社行为和民间组织活动的各种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的统称,这些规则的集合体是决定公民社会生存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社会发展的制度环境表现出选择性鼓励和选择性限制相结合的政策取向,由此出现公民社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制度性因素并存局面。现行监管体制以限制和控制为主要政策取向,客观上制约着公民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与和谐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建设“培育服务与监督规制并举”的能促型民间组织管理体制应当成为优化我国公民社会发展的制度环境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9.
在海外中共研究中,学者们从政治学的视角对群众路线赞誉有加。主要观点有: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中国现代化的一条组织原则;是对西方民主的一种抗衡;是一种决策模式;构成政治参与的基础;是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来源;是治理的一种方法,影响着近代以来中国政治的运作与发展,今天仍是中共强有力的政治资源,并将继续主导中国政治发展的进程;群众路线还产生了一定范围的世界影响。总体而言,海外学者的观点是比较客观,也是基本正确的,其观点和视角值得国内学者在研究中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是一种非赢利性、非政府、自愿自治的正规化民间公益组织,在当代社会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现今的NGO大致可分为“自上而下型”、“自下而上型”和“上下结合型”三类。但任何概念都仅是语境化的概念,受传统观念限制,我们对NGO工作人员职务型经济犯罪研究较少,可实质上它却具有极大社会危害性,有必要在我国刑法中设立有关NGO工作人员职务型经济犯罪的规制条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