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是经济利益机制的转换,其中包括理顺企业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的利益关系,近年来。改革的理论和实践都侧重于企业外部利益机制的转换,对于企业内部利益机制转换重视不够,由此产生了一些不良后果。●企业内部个人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要破除“大锅饭”式的工资奖金制度,按社会有效劳动时间支付劳动报酬;要由原来国家作为企业工资的分配主体,转变为国家、企业、劳动者三个主体,国家控制工资总额和中线工资水平,企业自主选择内部分配形式.职工按劳取酬,同时,建立企业内部个人收入增长的自我约束机制,抑制消费膨胀。●必须采取措施解决社会分配不公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是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迫切需要。目前企业在推进战略性改组、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中面临的困难与阻力 ,最主要的仍然来自于人 ,来自于人的思想观念。(一)企业的改革 ,要求人们以主体的身份独立地承担起“劳动交换”和“劳动分配”的权利和义务。而目前一部分人习惯于在计划经济的“格式”里生存 ,“依托性”、“无我性”意识较强。(二)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讲是利益经济。企业产权置换、经营机制转换 ,都是利益关系的调整 ,它必然会…  相似文献   

3.
章立 《共产党人》2006,(3):12-13
当今中国,正处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社会的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和利益关系进一步多样化。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阶层进一步分化,形成了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私营业主等多种多样的利益主体。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必然导致舆论主体的多元化。各利益主体面对经济、政治、文化体制改革中推出的各种方案的不同态度、各种利益诉求,都必然通过社会舆论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4.
推进"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燕萍 《求实》2006,(5):45-47
区域旅游合作是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目前还存在机制不健全、合作中各参与主体的利益分配不协调、企业缺位等问题,需要通过建立政府主导的管理协调机制,合作打造区域标志性旅游品牌,整合区域旅游企业,营造良好的“泛珠三角”旅游服务环境等措施,加快推进“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钟国兴 《新视野》2001,(6):24-26
改革开放以来多种经济形式的出现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与此相应的对科学技术人员创造性劳动的重视,对个人利益和财产的尊重,对投资者积极性和利益的保护,导致“按生产要素分配”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分配原则。这一原则已经超出了原有的劳动价值理论表述上所能容纳的限度。我们必须注意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在“创造价值”的从事生产的普通劳动者之外,至少还有这样一系列人员正在参加我们社会的分配:从事创造性劳动的技术人员或技术入股人员、个人资产所有者、经营管理者、中介服务者、股票投资经营者、金融投资者和金融工…  相似文献   

6.
《前线》2000,(9)
湖北省襄樊市从1998年底开始试行“动态股权制”。所谓“动态股权制”,就是对在公司制或股份合作制企业中的经营者及经营、管理、销售、技术等关键岗位人员,以企业当年新增(或减少)净资产的一部分分配(惩扣)股权为主要形式,实行按劳分配、按资本分配、按贡献分配“三位一体”的分配制度。这种机制的特点是在确保国有或公有资产保值的同时,增加关键岗位人员在企业的股本,实现企业股本结构的多元化。襄樊以“动态股权制”深化国企改革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并且要在经济利益上得以体现。“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1]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劳  相似文献   

8.
袁浩 《先锋队》2010,(7):49-49
“忽悠”一词本是北方俗语,意思就是利用语言巧设陷阱引人上上当,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改革的过程是一个利益大调整、体制大转轨、人员大流动的复杂过程,随之而来的必然是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由于形形色色的利益博弈,各种各样围绕着领导干部的大忽悠、小忽悠也就随之出现。  相似文献   

9.
企业作为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主体,其行为如何,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经过改革,我国企业增强了活力,国民经济有了显著增长。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企业行为短期化的倾向:在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上,趋向于少留多分,为此一方面千方百计截留上交利润,另一方面想方设法挤占生产发展基金;在企业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面前,趋向于眼前利益,忽视长期利益,如只顾眼前生产,忽视新产品的研制  相似文献   

10.
最近,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讲话中说:“在收入分配中,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把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利益,结合起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是难以避免的,但如果  相似文献   

11.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当前我国改革和建设中的实践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到我们整个国家发展方向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政治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闭幕时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在收入分配中,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把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利益结合起来。”“我们必须坚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同时要把调节个人收入分  相似文献   

12.
党代表人民根本利益是个复杂的系统,代表主体、代表对象和客体三者的联动构成其“代表机制”,而“发展社会利益”、“合理分配利益”、“完善代表资格、提高代表水平”三者的联动就构成了其“代表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3.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及非公有制经济的各企业中分别进行的,初次分配利益协调机制的构建可重点从工资增长机制和竞争机制两方面着手;再分配利益协调机制的构建应重点从税收和转移性支付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4.
杨扬 《求实》1996,(Z1)
当前个人收入分配问题若干思考杨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关系和分配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在社会分配领域取得了可喜成绩。尤其在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新的分配关系,形成了人们利益关...  相似文献   

15.
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成功地突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打破了原有的利益主体单一化和利益分配平均化的格局,形成了多元化经济利益主体和多样化的经济利益来源,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但由此也带来了利益分配不公、利益差距过大等问题,造成不同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这已成为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论点选萃     
《学习时报》刊登余晓芝的文章说,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关注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利益决定人心,人心决定成败,人心就是个满意度问题。最大限度地为大多数人谋取最大利益,是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的根本。文章指出,当前我国社会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利益关系日趋复杂,尤其是多种经济成分的出现,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以及社会分配方式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的发展,产生出各种各样的复杂的利益关系主体。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必然导致利益关系的…  相似文献   

17.
信息之窗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障碍   沈平、冯涛在《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1年第 1期著文指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障碍有: 1.主体错位。技术创新的主体应是企业,但我国现行体制尚不能提供强大的创新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约束和市场压力明显不足,无论从决策角度、投资角度,还是从利益分配角度看,企业都难以担当创新主体的重任。目前,技术创新的主体仍然是科研院所。这种主体错位对企业成长十分不利。 2.要素欠缺。技术创新过程是将投入物转化为产出物的过程,资金、人才、信息等都是这一转化过程的要素,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进展缓慢…  相似文献   

18.
列宁晚年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的基本原理对新经济政策时期俄国的分配活动重新进行了伦理评价,肯定“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肯定采用能实现农民利益的分配形式、肯定按贡献分配。列宁晚年的分配伦理思想对现代有许多启示,包括对待分配问题必须分析社会经济关系,分配应坚持同个人利益相结合,分配应坚持向劳动者倾斜等。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尤其是工业文明批判超越的结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和谐”是其核心价值观,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企业作为经济领域的主体,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具有其他社会成员无法比拟的地位和作用。建设生态文明与企业利益是互利共生的,  相似文献   

20.
管理经济是政府的重要职能,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政府经济管理职能不应是逐渐退化,而是愈来愈强,但这种“强化”不是职能的权威和数量的提升,而是政府职能的必然转变和重新定位,亦即政府角色的转换。“经营者”向“终极所有者”的转换实行产权制度改革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角色转换的基础和前提。没有明确的产权关系,就没有独立的利益主体。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既是社会管理者,又是国有资产所有者、经营者。这样,政府部门谁都有权干预企业,而谁都无法对企业资产营运效益真正负责,企业长期处于“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