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十六大闭幕不久,胡锦涛同志即带领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前往革命圣地西柏坡学习考察。胡锦涛同志重温了“两个务必”的重要论述,号召全党同志“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他的讲话充满哲理,语重心长,催人奋进,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针对性。为了廓清一些人对艰苦奋斗的误解,有必要对艰苦奋斗作一个简略的剖析:首先,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艰苦奋斗是一种精神,它是人们的主观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艰苦是客观存在的,而奋斗是主观能动的。如果我们承认艰苦的存在而否认奋斗的力量和作…  相似文献   

2.
领导箴言     
杨光鹤 《当代贵州》2014,(18):10-10
扶贫开发事业,需要全省人民齐发力,光靠个人努力不行。抓扶贫开发工作全省上下心要齐。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艰苦奋斗,勇于担当,敢抓敢管。带领群众干事创业。“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的好人做不得,“艰苦不奋斗,苦熬不苦干”的思想要不得。贵州不需要好人主义,贵州不需要艰苦不奋斗的干部。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节俭、不畏艰苦著称于世。“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格言,就是祖先们艰苦奋斗的真实写照,也是传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艰苦奋斗精神是艰苦和奋斗两种品德和行为的有机结合,是进取精神和奉献精神的集中体现。如果说艰苦是一种困难条件、恶劣环境和现实的挑战,那么,奋斗则是一种敢为人先的超越。  相似文献   

4.
艰苦奋斗是一种生活状态或者说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境界、品德和作风。它有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内容。简单说一是“艰苦”,二是“奋斗”。胡锦涛同志2002年12月在参观西柏坡时强调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唯物辩证法教科书认为: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它把唯物辩证法定义为“关于永恒发展的科学”。①教科书说:“唯物辩证法通常用运动、变化、发展等概念一起来表述自己的发展观,它把运动理解为一般的变化,把变化理解为某种新东西的生成过程,即理解为发展。”②   传统哲学教科书关于“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理论,由于有革命导师的论述,并且引证了许多的自然科学成果和社会生活实践的例子,因此,几十年来哲学理论工作者们似乎都坚信不移。今天,当我们从系统思维的角度再细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发现:把世界看作是永恒发展的,…  相似文献   

6.
庄子哲学与存在主义哲学虽然产生于不同背景的历史时代,但它们在本体论上有许多神和之处。它们否定客观世界物质存在的第一性,而将人的主观意志——即“道”与“存在”作为客观世界存在的根据。“道”与“存在”虽然表述不同,但它们通过心里体验,“坐忘”,“虚无”而踏上共同的唯心主义的主观性道路。  相似文献   

7.
徐磊 《发展论坛》2003,(11):65-65
艰苦奋斗的内涵十分丰富,不仅有“艰苦”的含义,更有“奋斗”的要求,它强调精神上要振奋,思想上要刻苦,顽强拼搏,永不言败。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很关键的一点是不仅要把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生活观来看待,作为一种工作观来落实,更要作为一种思想观来实践。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指出:“艰苦奋斗既是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的工作作风,又是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的思想作风,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质。”牢记“两个务必”,实践“三个代表”,必须大力提倡思想上的艰苦奋斗,以坚定的决心、有效的措施和与时俱进的精神,使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思…  相似文献   

8.
艰苦奋斗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法宝。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的。广西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等、不靠、不要,大力推进兴边富民行动,硬是凭着那么一股坚忍不拔的毅力,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创业,解决了边境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改善了边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变了边境地区的落后面貌,初步实现了兴边富民的历史性跨越。广西边境建设的伟大实践告诉我们:尽管边境地区自然环境和客观条件都比较艰苦,但只要树立信心,敢于奋斗,就一定能改变不利条件,实现兴边富民。广西边境8个…  相似文献   

9.
速度漫谈     
速度者,快慢之谓也!大凡诸事多以快为好。然而,速度问题也是个哲学概念问题。不全凭主观愿望所定。马克思主义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速度问题也不排除人的能动作用。只要决策者们能动地利用和创造发展条件,遵循和驾驭发展规律,正确决策,规范管理,则可人为地加快发展速度,至少可避免迂回曲折,少走弯路。邓小平同志从物质第一性的哲学高度抽象出“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通俗而又深刻的客观真理,进而将其置于客观之下,强调“能搞久快就搞多快”。这个“快”是从“能”这个客观发展条件出发的。然而;诸多求“速”者,不顾客观条件,狂…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4,(18):5-6
做官先做人,做人必修身,党员干部修身做人就是做合格的共产党员,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加强党性锻炼和自身修养。要把立德摆在首要位置,牢记入党誓言,铸牢理想信念这个主心骨;把实践作为砥砺品质的课堂,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处理复杂矛盾问题中培养“三严三实”作风;把慎独慎微作为严格律己的操守,努力自觉改造主观世界。  相似文献   

11.
关于毛泽东思想体系的构架问题,目前较具代表性的观点可粗略概述如下:第一种观点,认为应按照《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阐述的,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党的建设等六大原理,再加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立场、观点、方法即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这种观点可称之谓“基本原理表述法”。第二种观点,可称之谓“综合表述法”,即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党建、哲学等各个领域表述毛泽东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在宏观上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组成这个体系的各个领域可视作子体系。第三种观点,可谓之“两次飞跃表述法”,即毛  相似文献   

12.
从生产力发展的微观角度讲,任何劳动产品都要消耗原材料。在同等条件下,原材料消耗得越少,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就越高。提高劳动生产率本身包含和要求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这个道理无论放在什么条件下都是适应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与客观经济发展相联系的,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突出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解决“过时”的问题。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提高劳动生产率,首先必须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当前,有些同志把艰苦奋斗与时代变化对立…  相似文献   

13.
在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中,“经验”是其整个哲学的基础性概念,可以说对经验的批判是杜威全部认识论批判的起点,它奠定了杜威思想的形而上学基础。但其意义还不仅在于此,更重要的是被杜威改造后的“经验”还为我们时下所努力建构的现代性的实践哲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而正是针对这个问题,试应在实践哲学的视野下来重新阐释杜威的“经验”概念,以希望能在现代性的背景下深入地挖掘其合理的内核。  相似文献   

14.
2003年,商洛市注定要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03年元月6日,商洛市纪委发出一号文件,一号文件不再像过去一样是全市纪检工作计划,而是《中共商洛市纪委关于开展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的安排意见》。艰苦奋斗精神这个话题的重新提起,引起人们的热切关注。“要努力建设小康社会,扩大内需,重新提起艰苦奋斗是不是有点不合时宜?”“我们商洛本来就够艰苦,干部工资比别的市区低,还搞什么艰苦奋斗。”众说纷纭,莫衷一是。2003年元月15日,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辛继先专门组织召开电视电话会,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辛继先从社会历史的发展到商洛市现实的经济…  相似文献   

15.
李岫岩 《世纪桥》2001,(5):14-15
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对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做了十分简练精确的概括,即“能否自觉地为实现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是否符合党员条件,是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07,(5):28-29
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勇敢、不畏艰苦著称于世。虽然“艰苦奋斗”一词只是出现于现代汉语之中,但它的含义我们的先人旱就说过。诸如“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相似文献   

17.
黑格尔在他1807年出版的《精神现象学》中,第一次把“异化”作为哲学概念来使用.即把“异化”理解为对立面的转化。他认为,精神的辩证运动过程.就是“自己变成他物.变成它自己的对象和扬弃这个他物的运动”.即“先将自己予以异化,然后从这个异化返回自身。”也就是客观精神的异化和扬弃异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第一种意见认为,毛泽东同志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首次阐述了“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这个伟大思想,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非常重要,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精辟概括和生动表述,或者说是表述了辩证唯物论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完满解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9.
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的实践活动,是一个统一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表述为,认识世界,是变客观的东西为主观的东西,变不知为知,实现从客观到主观的转化;改造世界,就是变主观的东西为客观的东西,变理想为现实,实现从主观到客观的转化。这两方面的转化,都需要相应的条件。假若离开了具体条件,单凭主观愿望朝思乱想,  相似文献   

20.
聂锦芳 《前线》2014,(2):35-38
马克思虽然零星地用“新哲学”、“新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等称谓过自己的哲学形态,但他并没有非常明确、系统地将其表述出来,本文试图对马克思“新哲学”新在何处做一些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