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平素爱读闲书,爱辑格言,每遇精彩隽永之语,必赏之记之,把玩再三。近读《论语》,辑得“三戒”,读《汤显祖传》辑得“四香”,读《舌华录》辑得“五硬”,都是讲人生心得,却又角度不同,联缀一起,可取互补之功。  相似文献   

2.
为官须先“德”而后“得”邹治业少时读《礼记》读到"德者,得也"一句时,父亲解释说:"有德的人,也就有得;但得到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得到别人的尊敬,得到做人的尊严。"随着年事渐长,阅历渐丰,对《礼记》中这句话的理解也渐深。"德"、"得"二字虽然音同,但...  相似文献   

3.
期盼『气节』大川读《孟子》,在《滕文公下》读到孟轲老先生这样一段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掩卷思之,感慨良多。孟子不愧是学识渊博的亚圣,寥寥数语,将怎样做才算得“大丈夫”,理论得精辟透彻。富贵,贫贱,威武,人生在世,恐...  相似文献   

4.
读人民日报杂文《戒“盈”》,自然而然地想起为什么会“盈”的问题。结论是由于“器”小。这正如泥涂中的浅淖,三两点雨就将其填得满满的,而长江大河却很难有横溢的时候一样。人非器具,满滥的情形难以觉察,但睿智的人还是一眼就看得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孙之 《前线》2013,(4):80-80
“本届政府内,一是政府性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三是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约法三章”,让笔者闻之眼前一亮。而这“约法三章”,来由是政府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自己就得过“紧日子”。“好日子”百姓无不向往,无不期盼。而今百姓,沫浴改革开放之阳光,大都过上了“好日子”。就像《今天是个好日子》那首歌唱的:“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明天是个好日子,打开了家门咱迎春风;今天明天都是好日子,咱赶上盛世享太平。”“好日子”不是从天降。在百姓过上“好日子”的记账单上,分明写着政府一系列的利民富民政策,也写着政府行政开支的历年缩减。政府过“紧日子”,把节省下来的钱用于改善民生,让更多百姓过上“好日子”,已成为政府多年的施政理念。  相似文献   

6.
少时读书没选择,见啥读啥,偶得一本《礼书》,竟也啃了起来。当读到“德者,得也”时,不知何意,请教一位教过私塾的老先生。他说,有“德”的人,也就有所得,但得到的不是金山银山,而是做人的尊严和别人的尊敬。老者短短几句话,确实使我受益匪浅。尤其是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社会阅历渐丰,更觉这“德”与“得”有着不同凡响的内涵:古往今来,许多人虽官居要位,却因“德”甘守清贫、两袖清风、一身正气而永垂史册者比比皆是,因“得”厚颜无耻、身败名裂、自取灭亡而遗臭万年者亦大有人在。可见,这“德”与“得”,音虽相同,但如把…  相似文献   

7.
《敌戒》,是唐代诗人、散文家柳宗元写的一篇短文,二十几年前读过,很受启发。去年,在首都发生动乱、暴乱后,又重新读了一遍,进一步感到这篇短文确实写得不错,闪烁着朴素辩证法的光辉,读一读是很有好处的。《敌戒》里说:“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皆知敌之害,而不知为利之大。秦有六国,兢挽以强;六国既除,(?)乃亡。”又说:“敌存而惧,敌去而舞,废备自盈,只益为瘉。敌存灭祸,敌去召过。有能知  相似文献   

8.
少时读《礼记》,读到“德者,得也”一句时,父亲解释说:有德的人,也就有得;但得到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得到别人的尊敬,得到做人的尊严。随着年事渐长,阅历渐丰,对《礼记》中这句话的理解也渐深。这“德”、“得”二字虽然同音,但含义却大相径庭。古往今来,因“德”而永垂青史者代不乏人,因“得”而身败名裂者也是史不绝书的。这二字还如影随形。在贪“得”之后紧随着便是缺德。比如:得到了一次非分的公款吃请,便缺了做公仆的德操;得到了一笔小人的贿赂,便缺了当权者的德政……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因此毁掉了不少人的前程和性命。凡事必得为先,贪得无厌而丢掉脑袋,绝不是危言耸  相似文献   

9.
拿到2005年第12期《当代党员》,我一下子就被封面上朴实厚道的刘安模的形象吸引住了。《让信念之声传遍仙女山》一文,我读了三遍,一个对党赤胆忠心的老党员的光辉形象屹立在我面前。当读到刘安模常对乡亲们说“思想要老来红”时,我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他说出了当代老党员、当代老年人的心里话,闪耀着当代老党员、当代老年人的思想火花。  相似文献   

10.
殷辂 《理论文萃》2004,(6):52-55
周易《革》之上六日:“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此爻意义深远,最能代表目前改革的状况。改而不止,革而不变,改革之大忌也;革而不从道,变而不应时,改革之大患也。纵观二十年改革,改革初期,人心被极左思想弄得极其疲惫,世风虚伪,人心思变,改制是顺天应人之举。  相似文献   

11.
唐太宗李世民有旬传颂千古的名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其实,此言并非他李某人之首创,而是出自《孔子家语·五议解》:“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君如舟,民如水。水可载舟,亦能覆舟。水承载斯舟,舟依存于水。古往今来,多少圣哲先贤和仁人志士为“得民”而讴歌,为“得民”而呐喊。荀子就在《荀子·五霸》中说:“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  相似文献   

12.
当今,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党员领导干部要真正承担起党和人民的重托,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党性修养,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在工作和生活中大力提高自身的素质,要高度重视“三重”与“三戒”,即重人格、重官德、重修养;力戒攀比之心、力戒嫉妒之心、力戒补偿之心,从而成为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勤政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洁的领导干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永远保持先进性。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之于文学,因着政治家与诗人的双重身份,交替呈现出三种状态:纯粹的艺术欣赏——翻读《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即可印证,毛喜读唐诗中“二三李”的作品,激赏“三李”中最少政治色彩的李贺的作品,都是千载之后诗心的感应;“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毛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如是说,故特别看重《红楼梦》《阿Q正传》这样具有极高认识价值的艺术精品,对于自己所创作而有望成为艺术品的诗词则反复推敲,求之于人.一改再改;提倡“政治标准”第一,强调文艺的功利性,某种程度上要求文艺作品充当时代的传声筒。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06,(6):93-93
这是流行在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中的一个词汇。据媒体报道,时下不少大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会读《厚黑学》、练酒量、找关系,修炼这些所谓的“灰色技能”。有专家指出,“灰色技能”是一种社会对人的异化。一方面社会强调法治,但“人情”所到之处,法治也得避让三分,迫使大学生们也不得不去适应这种潜规则。但应该看到,“灰色技能”虽然受宠却并非主流,在修炼“灰色技能”的背后。  相似文献   

15.
慎读三“家”书毛志成这里说的“慎读”,有恭敬之意,即“认真地读”;也有不恭之意,即“有选择地读”。所谓三“家”,即“通家”、“专家”、“名家”。应当说,眼下中国是最需要通家的,因为这种家不仅通于学问本身,还通于时、通于世、通于国、通于民。读透其书,既...  相似文献   

16.
程倩春 《前线》2013,(6):85-85
《一辈子的活法》乃王蒙自传,不仅记述了其人生主要经历,还着重写了其对人生的选择与思考,而后者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活法”。王蒙一生跌宕起伏,却活得精彩、活得明白。本来是习惯性满分与第一名的好学生,一心要飞蛾扑火般地献身革命;少年得志当着团委小领导,一下子着了文学创作迷;骤得大名后紧接着一个“倒栽葱”;住进高等学府的新房可突然决心全家迁徙新疆;官至“尚书”了却坚决回到写字台前;十七岁时被人认为三十岁,而七十六岁了仍然能在大海一游。这就是王蒙的“活法”。  相似文献   

17.
“得”“德”之间曹敬宗为民公仆、当以"德"字为本,察民情,听民声,纳民意,而后自己也会有所"得"。故《礼记》有云:"德者,得也。"无德处事,一味信奉"厚黑之学",虽亦能有所得,然有德之"得"与无德之"得"是截然不同的。县委书记焦裕禄心中装着人民,唯独...  相似文献   

18.
往今来,多少人研究中医药草,为人治疾疗伤,成就显赫,功莫大焉然而能将金钱当做一味中草药来研究,治疗人的“心疾”,惟有《钱本草》。它对制欲戒贪,修身砺志,很有成效。在反腐倡廉的今天,尤应成为各级干部的必读之物。唐代名臣张说的这篇《钱本草》,开篇明义,一语中的,寥寥数字,入骨切髓,道出金钱的表征和本性:“钱,味甘,性热,有毒”客观、准确、形象、生动。是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芸芸众生,谁人没有尝到金钱“味甘”的一面可是又有几人能知金钱“有毒”的特性呢无论平民百姓,无论…  相似文献   

19.
辽源市龙山区委把“三讲”教育作为区管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有效载体,明确提出要求落实“四个一”:把读好《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读本》这一本书作为切入点,抓紧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提高整体素质;把进行一次民主评议作为契机,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增强班子的整体功能;把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作为有效形式,解决思想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把制定完善一套制度作为保证,增强一把手贯彻落实抓思想政治建设责任制的紧迫感.开展“三讲”注重“四个一”@李庆春  相似文献   

20.
为“桎狗捕鼠”担忧黄九如《吕氏春秋》第26卷之《士容论》中有一则“桎狗捕鼠”的故事,说的是齐人以桎其(良犬)后足的办法,硬逼着狗去拿耗子。1“齐有善相狗者,其邻以买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曰:是良狗也。其邻畜之数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相者曰:此良狗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