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矮志要高     
曾有情 《奋斗》2005,(3):56-56
眼下,有一句十分流行的话:“做自己喜欢的事。”喜欢旅游,就天南海北地跑:喜欢文学,就关在屋里爬格子:喜欢电脑,就报考计算机专业.等等。这自然十分地好.理想社会,就是“人的自由发展”嘛。不过,细细地想来。“做自己喜欢的事”也并非是件容易的事.先有生存,先有温饱.而后才能谈到爱好,谈到发展.谈到“做自己喜欢的事”。  相似文献   

2.
慎海雄 《求贤》2009,(10):53-53
近年来.一些地方查处的领导干部违法乱纪的案件中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有的领导干部在一方区域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平时能严于律己.老百姓的口碑也不错,但仅仅因为某次提拔无门.或所谓的机遇没抓住,就如同末日来临,一下子陷入迷失和沉沦.变得像换了个人似的,放松、放纵自己,结果“病菌”乘虚而入,与违法犯罪分子沆瀣一气.最终自我毁灭。无数事实证明,如果没有树立和坚守正确的价值观,放任个人利益、个人追求、个人抱负如同野草般疯长蔓延.势必导致个人利益膨胀,导致作风的漂浮和党性原则的丧失。这样的干部迟早会摔得鼻青脸肿。  相似文献   

3.
车玉华 《求贤》2007,(10):21-21
我从1992年从事党办、行政办工作以来,虽不敢妄言坚持“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但是常常不会忘记自己所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实际就是处理好“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许多国家一味追求发展小汽车,忽视公共交通事业,从而导致了世界范围内大城市的行路难、乘车难的严重社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近些年许多国家都把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作为交通政策的重点,明智地选择了优先发展公交的作法。实践证明,这种选择是正确的,有效的。给小汽车贼上“紧箍咒”缓解城市交通阻塞状况,在优先发展公共汽车的同时,限制使用小汽车至关重要。因此,许多国家开始控制小汽车的数量,限制其“自由”,给其戴上了“紧箍咒”。如美国,为了鼓励人们乘坐公交车而不使用小汽车,几乎所有的大城市都加…  相似文献   

5.
1908年,辛亥革命志士刘青霞从日本游学归来,在开封尉氏县创办华英女校,特题诗一首:“莫怜旧时花枝败.但求自由花常开。愿君不辞劳素手,育得群芳天下栽。”在《告四万万男女同胞书》中,她直言不讳地写道:“不自由,毋宁死。”大型豫剧《刘青霞》紧紧围绕刘青霞一生向往自由、追求自由这一中心,组织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唱响了一曲“但求自由花常开”的自由颂.在追求精神自由、实现人生价值方面.带给观众震撼和启迪。  相似文献   

6.
姜明 《实践》2010,(6):15-17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国家主权、公民的生存权和社会的稳定。不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人类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最终归宿。自1996年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夫提出把“环境纳入国家安全”开始,  相似文献   

7.
奥巴马政策对阿富汗“新战略”是在特殊背景下推出的。“新战略”把巴基斯坦纳入其框架,在继续向阿富汗增兵的同时寻求国际社会支持,把民政建设摆在更重要位置,通过积极与阿富汗地方政府接触以争取支持。“新战略”有利于阿富汗国内秩序的维护和边境地区的稳定,有利于美国对中亚地区发挥更大的影响,是推行所谓美国“巧实力”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8.
在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过程中,有人借口“宗教信仰自由”反对党和政府依法加强对宗教活动的管理。这里有必要对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性质、含义以及与依法加强宗教管理的关系再作探讨。以便更好地贯彻这一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所谓自由从其一般分类上有思想自由、社会自由和道德自由。思想自由是思想意识领域的自由、言论的自由等;社会自由是社会领域中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自由;道德自由是一种选择自己行为的“意志自由”或“选择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中所讲的“自由”首先指一种思想自由,即思想…  相似文献   

9.
我们今天所谓的山寨就是乡土、乡镇.是没有资格与现代先进对接时自己无奈的挣扎。由“山寨手机”发展到小型加工企业.或者甚至是作坊式的厂子,他们靠着几台设备,一些人力。在做着五花八门的产品。由于成本很小,收益颇丰.山寨也就越来越多。“山寨厂”的初期肯定会是追求快速的利益回报.会想方设法走各种捷径.但是在这些“山寨”牌产品中。  相似文献   

10.
冯蕾  李敏 《世纪桥》2011,(3):46-47
社会发展的历程是人类追求自由并实现自身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过程,“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所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本文通过对“人”、“自由发展”、“全面发展”的解析,从教育理念、方式、内容、环境各方面探讨了对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启示,并结合时代特征,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一、“大同主义”与平均主义摆脱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奴役,争取公平、和谐、富裕、自由的生活,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在中国,人们很早就开始并一直进行着“消灭所有一切剥削”的理想社会的探索。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代表人物,从各自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提出了纷繁多彩的理想蓝图。“有的是所谓‘人道主义原则的特殊表现’,有的是所谓异端的乌托邦社会思想,有的实际上是使‘财产普遍化’的平均主义思想,更有的类似近代的乌托邦社会主义”。这些理想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社会理想的最初的“科学研究纲领”。“大同”理想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社会理想观念的集大成者,它与人类所追求的终极价值目标是基本一致的。这种理想境  相似文献   

12.
不做利禄的奴隶于永军人生在世,总离不开一定的利益追求。追求生活的更美更好,乃人的本能,人性使然。人类文明火种的续延和社会的发展,正是人类对物质利益不懈追求的结果。所谓的“君子不言利”,实际上不可能,也不存在。然而,对“利”字应以什么样的思想去诠释,用...  相似文献   

13.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统筹和谋划发展的核心 “和谐社会”不是一个抽象的、固定不变的概念和模式,而是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时代环境的产物,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条件和发展水平的反映折射。对所谓和谐社会的理想追求,处在不同社会环境的人必然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14.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尺。在当代中国,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中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在人与社会的有机结合中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使每个人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在人与自身的和谐统一中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旗帜鲜明地鼓励开拓、支持实干,把那些“只有唱功、没有做功”的庸官刷下来,把那些“见到困难就躲”、“碰到麻烦就绕”的懒官请下台,把那些得过且过、政绩平平的太平官剔出去,真正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平台、干成事的有地位。  相似文献   

16.
吴庆才 《党建文汇》2011,(11):15-15
美国总统奥巴马10月18日再次就席卷全美的“占领华尔街”活动做出回应,称自己作为总统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与示威者站在一边,加倍努力兑现承诺以实现一个更加平等的社会。  相似文献   

17.
翁淮南  王慧 《党建》2013,(4):57-60
编者按:在有些人眼里,美国梦意味着“平等、自由、民主”,美国也自诩为机会之国。然而现实中的美国真的如此吗?近日,记者访谈了国家宗教事务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刘金光、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朱继东、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张永军、武汉大学政治与管理学院教授刘俊祥、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颜旭、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艳艳、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程晋宽、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邓海英等相关专家,请他们从经济、政治、社会、教育、就业等领域深度剖析美国社会,呈现一个真实的美国。  相似文献   

18.
人文关怀     
《当代贵州》2008,(20):51-51
十七大报告中,出现了“人文关怀”这一概念。“人文关怀”的说法近几年比较流行,但写进党的报告还是第一次。所谓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一句话,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一、“公权”何以私用  权力腐败是有条件的,只能发生在具有支配社会公共权力的“公权”所有者身上。公款支出、项目审批、资源分配等很多事要经过政府决定,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经理、厂长及部门领导们也是一种“政府官员”,是管理和经营国有资产的人,都在不同岗位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具有相应的权力。这些人中谁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放松了自身的道德修养,谁就有可能私欲膨胀,搞权力腐败。职位越高,权力越大,这种腐败带来的损害就越大。  权力腐败的主要表现是权力商品化。有些部门和工作人员缺乏公仆意识和依法行政意识,把党和人…  相似文献   

20.
所谓“群众工作恐惧症”.就是干部怕与群众打交道.怕做群众工作。有的领导干部认为群众文化差、水平低.自己直接与普通老百姓接触,有失身份;有的领导干部长期脱离群众,不知道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所盼;有的领导干部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不是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而是千方百计地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甚至损害群众利益;有的领导干部在遭致群众反对时,认为是群众“胡搅蛮缠”、“不讲理”;有的领导干部遇到群众上访,不是主动接访.了解情况.化解矛盾,而是用有事、外出、开会等借口搪塞群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