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欲海"百慕大"安欣当我提起笔来,一张张俏丽的面孔便在眼前浮动,而她们的言谈举止又是那样的放荡不羁,以至我竟然说不清是咖啡屋、酒吧误了她们,还是为她们所误。几个十八九岁的姑娘,从乡野走来,很快使与那个环境融为一体。是得是失,是非黑白,如何评说。当我与朋...  相似文献   

2.
我遇到的外国警察张一弓1.在墨西哥我保存着一张照片,是1985年9月在墨西哥街头与一位年轻警察的合影。他矮墩墩的身材,穿黑色警服,胳膊搭在我的肩上,面庞映着热带的阳光,笑着,像一个憨厚的乡下人,背景是参差错落的楼房和一株高大的棕榈树。我就是在那棵棕榈...  相似文献   

3.
广敏 《政协天地》2010,(1):53-53
我始终认为自己的心田上静默地长着一棵秀丽的生命树,温馨的亲情和友情宛若片片绿叶缀满了枝头,她们与我同悲共欢、同甘共苦,陪着我一起长大、成熟、老去……我用心灵的甘泉滋养着这棵生命之树,而她则用葱郁的绿意温暖和充实我的人生。  相似文献   

4.
11张存折     
1999年4月14日上午10时许,广州市荔湾区黄沙储蓄所。 储蓄所的大门又一次被推开了,走进来的是一名30多岁的中年妇女和一位年纪大约60岁上下的阿婆,阿婆手里还拿着一大叠存折。“她们到底是什么关系呢?”保安员小孔看着阿婆手里摸得紧紧的那些存折,不禁心生疑惑。说她们是母女吧,看着又不是那么亲近,说她们是陌路,两人又时不常搭一句话,莫非…… 两人已经走到了填写单据的桌子旁,开始填写取款单了。一张、两张、三张……小孔不错眼珠地看着,一张一张地数着,一共11张。一下子取光11张存折,其中一定有缘故。这时…  相似文献   

5.
村边,那棵老树艾明波当时光的足迹印上了我的眼角额头,当岁月的风刮过了我的头顶,我收拾起往事,却发现家乡的那棵老树,依18站立在我的记忆里郁郁葱葱。于是我的思绪又走回了30多年前的故乡。我的故乡是一个被绿色环绕的小村,村边有一棵老榆树,就是这棵老榆树,...  相似文献   

6.
当我提出为这个不幸的家庭照一张全家福时,被她们委婉地谢绝了。她们用一种坚强的自尊封闭不堪回首的过去,珍藏了最质朴的骨肉之情。  相似文献   

7.
这篇小文的题目是(前进论坛)的一位编辑给我出的。它看实叫我为难了一阵子,后来一细想,中医。中药对我来说似乎还不算陌生。我刚出生一百天,父亲就故去了。家中只剩下寡居的祖母和母亲守着我这棵独苗。偶有小灾小病,必要带我去看中医、吃中药,她们是笃信中医的。记得在东四牌楼附近,有一位陈大夫。这是一位面目慈祥的长者,长长的白胡须飘在胸前。他沉默寡言,总是半眯缝着眼睛,全神贯注在脉上,讲话也是轻声细语。孩子是很喜欢这位老爷爷看病的。我也曾演过一位老中医。那是在1978年刚粉碎四人帮后,我们剧院上演的第一出戏(丹心…  相似文献   

8.
陈彪 《今日民族》2012,(1):24-27
这张照片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拍摄的,照片里是我和奶奶,我们身后是一棵核桃树。照片是我一个表叔拍摄的,他当时信用社工作,前几年调到县农行,当了行长。  相似文献   

9.
俄国作家科雷洛夫一则寓言是这样讲的:张三带着斧头在树林里走过,一棵小树拦住他,对他说:“把这些树木砍个干净吧,好心肠的朋友,我希望你砍掉它们!它们不让我自由发展,太阳光照不到我的身上;伸展伸展我的根子吧,我根本就找不到地方;我的四周没有一点风的声音,这些树木在我的头顶上结成了一个道地的罗网。我告诉你吧,要不是它们挡住我,要是我能自由生长,一年之内你就可以看到我成为这地方的光荣和骄傲,我的友爱的树荫将要一直遮蔽到山谷的左右两边。然而现在的情况却是如此,你瞧!我是灌木──就这么点儿高。” 于是,张三…  相似文献   

10.
我是在盛夏搬进红星胡同的。 这里可能是北京保留得最完整的一片四合院了。那些古旧的房子,就像历史沉默的脸,隐藏了多少世事的悲欢。我喜欢将自己置身在一片古旧里。我要住的院子在胡同的 18号,我非常喜欢这个号码。小四合院重新翻修过,所以比起周围那些经年的、被各户搭建的各色小房拥挤得看不出院落的四合院,它显得整洁、干净、清亮。绿墙、红窗、青瓦,像画里似的。东南西北各两间房子,将院子拼成一个“口”字。门前有一棵古槐;东房旁有两棵枣树,它时常让我想起鲁迅先生的那句“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的话。它们都开着淡…  相似文献   

11.
父亲这棵树     
杨惠兰 《创造》2012,(6):67-68
小时候,我一想起爸爸,就感到很委屈。记得上小学时,有一天,老师教给我一首好听的歌:“爸爸是一棵大树,妈妈是一棵大树。我们是快乐的小鸟,在两棵大树间飞来飞去。”回到家,我背诵给姐姐听,背着,背着,我们姐妹俩就哭了。为什么哭呢?因为我们很少见到当时担任保山地委副书记的爸爸。记得我3岁多的时候,爸爸回家来看望我们,妈妈让我叫“爸爸”,我却害怕得直往妈妈身后躲。  相似文献   

12.
她们这样重塑人生她们曾经下岗、她们曾经困惑。然而,她们没有选择放弃,她们选择了拼搏魏轶君:我今年39岁,原是北京市崇文区宝华商场的一名职工,1994年,我下岗了。回到家,望着身患尿毒症的丈夫和年幼无知的孩子,我的情绪低到了极点。在街道妇联的帮助和鼓励...  相似文献   

13.
2009年7月23日,中国兰溪市一位村民在建房时意外挖出许多银元。银元正面是一只雄鹰,张着翅膀,嘴里叼着一条蛇,伫立在一棵从湖水岩石中长出来的仙人掌上,  相似文献   

14.
我叫赵惠燕,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一名普通教师。我与农村妇女姐妹们结缘,要追溯到28年前,那时我作为下乡知青和她们同呼吸共命运,共同劳动、生活了3年。1976年我被保送到西北农学院农学专业深造,从此便与农村、农业、农民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与农村妇女的接触中,我亲身体验到她们一天十五六个小时超强度的劳动,  相似文献   

15.
竺丰 《今日浙江》2008,(23):103-103
这张老照片,是1978年拍摄的奉化食品厂生产车间。这家企业已经在上世纪90年代末转制解体。奉化市政协秘书长老董费尽周折,找到了这张照片5位女工中的3位。并把她们约到工厂原址。那儿现在是一个商住小区,原工厂的大门边建了一个小花园。在那个小花园里,我拍下了她们述说往事的情景。  相似文献   

16.
警絮三题     
我肃立在红色娘子军雕像前,默读着那篇浓缩了的血与火、青春与生命的历史。于是,我的面前出现了一条血路,那些驱赶黑暗的英魂向我走来……沿着时间隧道,我来到她们中间。我看见她们憔悴的脸上依然挂着笑容;我看见她们吃的是草根,心中便涌出一种难言的滋味;我看见她们坐在月光下,哼着小曲,憧憬未来,是那样充满自信;我还看见,当枪声大作的时候,她们是怎样地奋不顾身……是什么支撑着,使得她们如此坚强?是为了什么,她们竟这样舍弃生命?她们笑了,但笑得并不轻松。她们谈起了她们的经历、她们的遭遇、她们的苦难,从她们的目光中透出的是怎样的一…  相似文献   

17.
伸屈之间     
云溪子 《小康》2009,(10):76-77
有一支歌唱道:“卧是一张弓,站似一棵松。”此歌好像是什么功夫片的插曲,颇有气势。听这支歌,吾突发奇想:人若总直着像一棵松,或总屈着似一张弓,会怎么样呢?一次朋友聚会,吾将这个问题提了出来。一位老友遵从猿到人,进化了千万年,人方可直立行走。直立行走,人之所以为人也。倘若人总屈似一张弓,长此以往,还算人吗?与四足之物何异!然人直之时,无论立卧,  相似文献   

18.
一陈急促的电铃声刚停,百十名身著草绿色服装的军人便在一幢红色楼房前齐刷刷地站好了队。值日军官开始点名:「赵玥!」「到!」这一声宏亮、粗犷的应答声,惹得军人们暗自发笑。原来,「赵玥」是一名女兵的名字,而应答的却是跟她名字发音相近的一名男兵。这个连队由男女兵混合编成。一百零七名官兵中,有二十七名妇女。他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驻辽宁省沈阳市的一个通信连。当代「花木兰」当我的目光从她们身上一一掠过时,我发现,无沿帽下盖着一色的短发,红帽徽、红领章把一张张脸映衬得红扑扑的。尽管她们都竭力使自己表现得庄严和威武,但多数人还是掩饰不住那固有的天真和稚气。这是自然的,她们最大的只有二十二岁,最小的才十六岁。在中国,女兵往往被人称为“花木兰”。  相似文献   

19.
我是怀着沉重而压抑的心情写下这篇文字的。   我一直试图去歌颂青春女性那花一般的美好,那锦一般的绚丽,然而隐藏在绚丽美好之下的,却有太多的软弱与泪水。   当她们那如诗如梦的世界被强暴所粉碎,她们最恨的不是施暴者,她们最期盼的不是将施暴者绳之以法,而是永远掩盖这种“丑事”。   她们受伤的心仍在淌血,我实在不知是该同情她们的不幸,还是该谴责她们的愚昧与懦弱,抑或是诅咒极端罪恶的暴力 ? 弱者·女人·泪   初夏的一天, 26岁的青年女工方小亚拖着疲惫的步子向一个青砖墁瓦的院落走去。   “小亚,你怎么才…  相似文献   

20.
神树     
凝望这棵神树,感触最深的是作为人的渺小与卑微。在天地之间,这的确是一棵名副其实的神树,他的神既来自于他的古老,又来自于他的沉默。这棵树早在我父亲、我爷爷、甚至我祖爷爷、我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