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海峰  李波 《支部生活》2011,(10):48-48
楚雄市地处滇中高原西部,山地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97%,地形西高东低,相对落差大,多为中山地貌。是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较为频发地区,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达180余处,每年防灾减灾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相似文献   

2.
曹新风 《学习月刊》2012,(18):59-60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灾害种类较多、造成损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平均每年因各种自然灾害导致3亿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多亿元。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政府社会协同,提高对自然  相似文献   

3.
汪融 《新湘评论》2010,(10):40-40
4月中旬,本该呈现出盎然春意,却依然徘徊着冰冷的寒意。带来寒意的不仅仅是天气,接踵而至的天灾人祸也给人们的心中带来寒意。  相似文献   

4.
汪融 《学习导报》2010,(10):40-40
4月中旬,本该呈现出盎然春意,却依然徘徊着冰冷的寒意。带来寒意的不仅仅是天气,接踵而至的天灾人祸也给人们的心中带来寒意。  相似文献   

5.
2016年6月10日,一场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让黎平县九潮镇一夜间满目疮痍、支离破碎。“洪水来得太快,连条棉被都来不及拿。”每当回忆起那场洪水,当地村民杨光和还心有余悸。  相似文献   

6.
李新市 《唯实》2011,(6):82-86
政治社会学强调社会治理的政治性及其效果,要求防灾的应急准备、实际救灾能力和灾后重建能力建设成为长期的、全面的思想、技术、组织准备和力量积蓄;要求从全局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防止和尽可能减少社会灾害的发生;强调要按照法治的要求识别社会灾害,界定社会灾害的主体,防止制造灾害的行为,治理及消除危害。灾害的评价尺度与灾害评价应该是多样而全面的,要根据人与灾害的矛盾焦点,更为广泛地、内在地触及民心民意,从中清理出那些具有价值或值得吸取的教训,创新理念,渐进地推进各种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7.
农四师边境团场气候恶劣,自然灾害频繁。要建立防灾减灾的长效机制。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二要申请特克斯河北岸引水工程项目,建立76、77团农田灌溉体系。三要建立和完善多方位机制,提高职工抗灾自救能力。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作为总理的周恩来多次不避艰险、亲临一线靠前指挥,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导,并形成了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一系列思想: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注意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及时化解风险隐患,寻找规律总结防范方法;尽最大可能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引导安抚群众情绪,依靠群众智慧和力量战胜危机;健全完善组织领导体系,推动形成党和政府为主导、军队为重要力量、群众生产自救的救灾格局;要求干部深入实际、靠前指挥、敢于担当,不断提高干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能力,并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纳入干部考核评价。这些思想对新中国防灾减灾救灾事业的发展发挥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贺碧莲 《支部生活》2011,(10):35-36
2010年以来,西南大旱、贡山泥石流、盈江地震……一件件突如其来的灾害严重威胁着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云南自古以来就有“无灾不成年、十年九年灾”之说,全省均处于地震烈度6度以上的地带,其中84%的国土面积为7度以上的高烈度抗震设防区。近百年来,5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在云南就发生过333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13次。一次次触目惊心的灾难提醒人们——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始终不能忘记防灾减灾。  相似文献   

10.
《当代贵州》2008,(7):16-16
确保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在大灾之年也能得到进一步提高,是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必须抓实抓好。“这一次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使困难群众的生活更加困难,确实是雪上加霜。因此,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困难群众渡过难关,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在大灾之年也能得到进一步提高。是全省各级党委、  相似文献   

11.
陈昌文 《支部生活》2010,(12):29-30
人类其实很渺小:在浩瀚的宇宙中,在这个不停转动的地球上,变化无时无刻不在发生,量变、质变,只要有一点变化发生偏差,就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甚至是灭顶之灾。地震、泥石流、干旱、洪水、海啸等,我们已经切身感受到它们巨大的破坏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自然灾害分布广、损失大,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尽管中国在长期的治国理政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经验,但从近年的实践来看,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方面,无论是在预警和防控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政府应大力推进、建立健全并完善应对重大自然灾害预警和防控机制的建设工程。通过对重大自然灾害的有效预警和及时防控,采取积极具体、有效的措施化解风险减少损失已是政府科学理政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陈坚 《学习月刊》2014,(24):102-102
救灾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缓解社会矛盾、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减灾救灾工作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减灾救灾政策、体制、机制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当前和今后工作中实践和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2009年7月2日至3日,崇义县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全县受灾人口达6.8万人,倒塌房屋4100间,转移安置受灾群众10098人,直接经济损失6.3亿元.在这次特大洪灾中,由于该县防灾减灾机制健全,应急处置措施得力,把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灾情发生后,灾民安置及时妥当,重建工作有序展开,灾民情绪稳定,生活安定,灾区社会秩序井然.  相似文献   

15.
霍庆涛 《当代贵州》2013,(11):28-29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的气象主题是"监视天气,保护生命和财产"。黔西南州兴义市市民何宇希望了解我省气象工作在监视天气、防灾减灾方面的作用和效果。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贵州省气象局局长赵广忠。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唐山抗震救灾和新唐山建设40年之际,来到河北唐山市,就实施“十三五”规划、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进行调研考察。他强调,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要更加自觉地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防灾减灾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断从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实践中总结经验,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提高全民防灾抗灾意识,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相似文献   

17.
郑琛  李颖  邱锐  唐玮 《前线》2023,(10):44-46
北京市在实施智慧应急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过程中,始终坚持“全灾种、大应急”理念,以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为目标,以智慧应急建设为抓手,减少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努力提升城市自适应能力。“十四五”期间,需要在不断适应新形势新挑战的过程中,将韧性理念融入城市发展,在监测预警感知、应急指挥调度、社会有序动员等方面持续发力,助力建设宜居、韧性城市,推动首都包容性增长和高质量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代贵州》2008,(7):16
"这一次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使困难群众的生活更加困难,确实是雪上加霜.因此,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困难群众渡过难关,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在大灾之年也能得到进一步提高.是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必须抓实抓好."在全国两会期间,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石宗源代表多次这样强调.  相似文献   

19.
构建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模式选择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爱萍 《求实》2003,(12):41-42
个人信用体系是指在经济生活中管理、监督和保障个人信用活动的一整套规则、政策和法律的总和 ,以用来规范个人信用活动当事人的信用行为。提高诚信意识 ,为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运行秩序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0.
李春兰 《世纪桥》2014,(7):14-14
随着存储信息的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的演变,数字资料的保护就成了图书馆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论述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防灾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