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逻辑"的分析,是一个关系到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重大理论命题的重要问题,它既有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历史进程、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等基本问题的认识,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以可能"、"目的为何"、"如何实现"等三个问题构成了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出发点,围绕着这三个问题生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逻辑"、"主题逻辑"、"过程逻辑"等三大逻辑,它们之间紧密联系、相互支撑,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共同承载起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架构。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分配观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的社会主义分配观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分配观。马克思主义分配观中国化的进程,始终贯穿着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发展、全局与局部、过程与目标相统一的内在逻辑。深入探讨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分配观中国化的内在逻辑,对于破解当今中国社会分配难题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赵丽华 《学习论坛》2008,24(6):23-26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具有科学的内在逻辑结构.我们党几代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中国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体系.要想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体系,就必须把握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内在逻辑结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内在逻辑中国化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蕴含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内在要求.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前提: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依靠人民群众,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源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土壤.  相似文献   

5.
赵爽 《实事求是》2022,(3):31-39
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作为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关键环节,呈现出深邃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阶级”的彰显贯通、“革命”与“建设”的此消彼长、“建设”与“改革”的继替重构揭示了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的历史逻辑,厘清概念范畴的话语赋义、协调时空格局的话语运行、凸显中国特色的话语传播透视了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的理论逻辑,探求语境与内核的耦合协调、坚持承续性与超越性的统一、提升话语阐释的方法技巧凝构了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的实践逻辑。三重逻辑虽各有侧重,各显其质,但不可割裂而论,它们共同筑就了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的整体图景。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要。基于中国化、时代化是实现大众化的基本前提;时代化是中国化、大众化的基础;大众化是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中介;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统一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等视角探讨三者的内在逻辑联系,对于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在完成和推进三件大事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这两大理论成果间的逻辑关联给予了新的阐释:实践意义上的"完成和推进"和理论意义上的"继承和发展"。基于这种逻辑关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始于毛,成于邓"、坚持和推进于中国共产党第三、四代中央领导集体。  相似文献   

8.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新民主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从逻辑结构看,始终贯穿着什么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主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认识论主线,以人为本的价值论主线和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实践论主线.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本身所具有的理论完备性与实践创新性、科学真理性与革命阶级性、世界普遍性与民族特殊性等内在发展特质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缘起的理论逻辑。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之路、各种思潮的争论与抉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缘起的现实逻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由可能转变为现实,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充分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在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对中国国情进行深入剖析,以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根本任务,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实践,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逐渐拉开历史帷幕。  相似文献   

10.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内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过程。学习型政党建设是指围绕成为学习型政党的目标要求而开展的各种党的自身建设活动的过程。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来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学习型政党建设之间的内在关系,对于我们深化认识两者的本质联系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寻找和破解“中国问题”的一个长期不懈的过程。从逻辑结构上来看,这一过程蕴含着四重内涵:境遇化——现实之基,即准确判定中国所处的具体“历史方位”;现实化——视域焦点,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认识“中国问题”;民族化——文化基质,即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在解决“中国问题”的过程中以具有中华民族文化基质的方式得以实现;大众化——实现路径,即让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成为人民群众认识“中国问题”、解决“中国问题”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在逻辑及其价值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化是大众化理论前提,大众化是中国化的根本目的;时代化是中国化的客观依据,中国化是时代化的理论总结;大众化是时代化内在要求,时代化是大众化的内在活力。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体现了理论必须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属性和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在中国的科学总结;是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必然要求;是引领中国社会进步和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维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推进的历史过程.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内第一个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深入研究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理论思维的轨迹,对于弘扬理论创新精神,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无疑有着重大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确认识和把握时代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基本前提,也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把钥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具体体现为对时代特征的把握和对时代课题的回应。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应注意把握时代性与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注意把握时代性与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注意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性与民族性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确认识和把握时代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基本前提,也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把钥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具体体现为对时代特征的把握和对时代课题的回应。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应注意把握时代性与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注意把握时代性与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注意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性与民族性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确认识和把握时代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基本前提,也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把钥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具体体现为对时代特征的把握和对时代课题的回应。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应注意把握时代性与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注意把握时代性与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注意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性与民族性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内在规律。其中,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实质内核;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前提基础;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内在品质;借鉴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最佳途径;实践检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18.
陈其胜 《唯实》2011,(2):20-24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进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是在中国国情基础上展开的现实运动过程。特殊的中国国情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成,多样的中国国情规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动态的中国国情牵引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特殊、多样、动态的中国国情中展开为生成与发展的逻辑过程。  相似文献   

19.
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延安召开六届六中全会。在会上毛泽东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这一命题提出的直接原因是确立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方针与政策,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反对王明的右倾错误;间接原因是基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这一命题的产生源自两个路向的政治逻辑:坚持实事求是,破除"苏俄化"的迷信教条;坚持思想统一,反对来自党内的分裂。  相似文献   

20.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根本的特点。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促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随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而形成和发展,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