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进学 《探索与争鸣》2022,(8):47-57+177-178+2
不确定状态下如何认真对待权利与法治,无疑是我们每个人应认真思考的时代课题。作为公权力,其发布的法令或采取的措施,只有遵循合法原则与比例原则,才能合乎合法行政与合理行政的法治要求。重申“认真对待权利”之目的在于,权利作为法律的本质与目的,它既构成了法律的道德基础,亦构成了人们对法律尊重与忠诚的基石,进而成为政治道德的来源。通过重申“认真对待权利”这一经典命题,有助于社会公众对权利保障、法律信任、法治信仰以及政府公信力获得持续有效的普遍认同并达致共识。只有公权力认真对待并善待权利,方能体现其理性的政治道德;只有公权力公平对待社会每一个个体的权利,法律才能获得人们对它的接受与尊重,进而使人们相信法律、尊崇法律、信仰法治,维护政府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2.
权利滥用问题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随着网络社会的迅猛发展,其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影响不可低估。现行经典民法教科书大都在民法基本原则章节将禁止权利滥用原则作为民法的基本原则,但《民法总则》却未将其规定为基本原则,而是将其规定在"民事权利"一章。系统梳理禁止权利滥用立法与实践的演变历史可以发现,禁止权利滥用的演变轨迹是一个从私法上的一般禁止到全面禁止,以及从私法走向公法、从国内法走向国际法的过程。禁止权利滥用演变历史的主要启示为:从供给到需求,权利在受经济社会发展制约的同时,又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关键;从现实到虚拟,必须从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认真对待权利滥用问题;从管理到治理,尊重权利是破解权利滥用问题的元治理理念。  相似文献   

3.
罗时贵  彭勇 《传承》2010,(24):78-79
德沃金的权利思想体现于对民权的尊重和捍卫,他不仅要求政府认真对待权利,而且通过建构性诠释认真实现权利。他的权利思想是高贵而伟大的、是果敢而执着的、是智慧而柔软的,其权利情结深根于对民权关心的殷切程度超乎常人之故。他的权利财富不仅是个人的,而是整个社会人们重塑新生的财富和源泉。  相似文献   

4.
吴睿 《前沿》2013,(14):65-67
权利分为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和实有权利。应有权利通过广义上的立法程序成为法定权利。法定权利通过各种制度体系的综合作用成为实有权利。法定权利的实现对于法治社会建设具有重意义。可以从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评价法定权利的实现程度。法定权利的实现以应有权利为逻辑前提,并受权利人素质、经济条件、法律制度、社会组织与公共道德的影响。实现法定权利,必须认真对待这些影响因素,并采取措施妥善应对之。  相似文献   

5.
受教育权浅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秋萍  章兰 《前沿》2003,(10):115-118
在现代社会 ,受教育权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权利之一 ,也是所有国家获得可持续发展力量的基本要求。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对受教育权的内涵、发展演变以及我国的现状进行分析 ,以期促使人们认真对待这项权利  相似文献   

6.
不安抗辩权是大陆法系合同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所谓不安抗辩权,又称拒绝权,是指在后履行一方当事人的财产状况发生恶化,难以对待给付时,有权要求对方先为对待履行或提供担保,在对方未为对待履行或提供担保时,依法享有的拒绝履行的权利。不安抗辩权的法理基础是诚实信用原则,其目的在于使交易双方利益趋于平衡。诚信原则要求每个市场主体均应把守信贯穿于合同签订履行的全过程。守信者,法律应给予最大关怀和支持,使守信者权利切实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在市场交易的任何环节都得到实惠。不安抗辩权是市场交易中诚信原则的具体体现,有利于提高整…  相似文献   

7.
国际人权法上的少数人主要指一个国家内部拥有民族、种族、宗教或语言上特征的少数人群体.少教人权利保障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对待少数民族或种族、社群的政策和做法问题.少数人权利保护的基本理念是平等和多元,且平等应指实质平等.少数人权利的保护模式主要有同质化、同化、平等整合、不平等整合、融合和分裂等六种做法.我国的民族自治政策是平等整合和多元主义相结合的一种制度模式.实际的法律执行过程需要强化实质平等理念的教育,以适应市场经济多元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法治框架下“权利话语”的多元化与社会公平之维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 《求索》2006,(12)
转型时期的社会主义中国面临着诸多新的问题和困惑。社会公平问题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整体方略中必须认真对待的核心问题之一。多元的社会必然导致多元的利益冲突。唯有将“权利话语”的多元化纳入到法治框架内,才能充分发挥其在维系社会公平的诸多机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党内外合作共事中的平等对待是搞好内外合作共事的前提条件,是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的一条基本原则。党内外合作共事中的平等对待是指共产党员同党外人士在共同致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皆应享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得到同等的政治、经济待遇。坚持平等对待原则...  相似文献   

10.
张杨 《人民论坛》2010,(11):172-173
主张儿童应该享有权利的学者往往诉诸人权理论来证成儿童的权利,这种证成固然有其重要的意义,但是过于简单和粗糙,是不能够令人满意的,我们需要寻找到更为精细的理论来证成儿童权利的正当性,并认真对待儿童权利。  相似文献   

11.
儿童最佳利益原则对传统刑事司法的挑战在于,青少年犯罪的防控机制首先要确立青少年有其自我成长发展的权利,成人社会必须依照这种需求而承担作为或不作为的义务(主要指保护教养)以使这种权利得以践行。当今世界各国纷纷围绕儿童最佳利益原则去建构各自福利性未成年人年刑事司法,并形成了不同的福利模式,我国福利型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立法设计、执法机制以及社会环境都还有较大差距,应荡涤对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趋紧的迷思,凝聚以儿童最佳利益为中心的共识,确立未成年人及其家庭、专业化司法等共同保障未成年人健全成长的福利教育法模式。  相似文献   

12.
积极老龄化政策旨在促进老年人仍可在社会诸领域中度过富有意义的生活。目前,中国老龄化社会因未富先老导致老龄化应对资源不足,面临着社会发展潜力不足与老年权利保障有待完善的双重挑战;从法政策学来看,发展—权利问题实际上是法与政策间的规范—目的问题,好的老龄化政策应当是能实现二者平衡的政策;在构建积极老龄化政策的法体系时应当以遵循发展、尊重和平等三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主张儿童应该享有权利的学者往往诉诸人权理论来证成儿童的权利,这种证成固然有其重要的意义,但是过于简单和粗糙,是不能够令人满意的,我们需要寻找到更为精细的理论来证成儿童权利的正当性,并认真对待儿童权利。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证调研,由于社会政策实施的差异,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和城市市民在工作权、社会保障权和公共设施获取权等社会权利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差异的存在是由于社会权利与社会政策不同作用机制间形成的张力系统所致:一方面,在社会政策的作用下,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意识、社会认同和文化认同方面已经形成了特征近似的社会群体,进而获得边界鲜明的社会权利;另一方面,从学理上和社会权利内在属性而言,社会权利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权利,社会权利固属于全体公民,当社会政策不断地削弱或消解社会权利的时候,作为社会群体固有属性,新生代农民工通过不断抗争要求重新得到归属自己的社会权利.因此,在改善社会权利的时候,需要调适已经错位的张力系统.  相似文献   

15.
论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障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晓红 《前沿》2005,(10):228-231
农民工市民化,狭义上说,指农民工在身份上获得城市居民相同的合法身份和社会权利的过程;广义上说,指借助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动,使传统农民在身份地位价值观、社会权利及生活方式等方面向市民转化,实现城市文明的社会转变过程。但是,在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思想障碍、制度障碍、政策障碍、组织障碍、农民工自身素质障碍等方面的限制,制约了农民工市民化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6.
钮友宁 《人权》2012,(5):46-49
基本人权是一个既古老传统又现代敏感的基本社会法学概念,是与人类社会同步存在、同步繁衍和同步发展起来的,它从中世纪宗教哲学的束缚和禁锢中解放出来,是指所有国家及社会成员与生俱来的各种完整的权利与自由,包括人应当享有的社会善意对待和基本人格尊严等。就完整的意义而言,就是所有国家及社会成员应当人人自由、平等地享受生存和发展等各种基本权利与自由,以及国家宪法和完整的法律制度体系提供的社会保障体制。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来看,既要充分尊重原生态的天赋人权这样一种应然权利,又要将这种权利转变为通过国家立法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与自由的法定权利。  相似文献   

17.
权利意识是法治社会中人们行动的内驱力,对其予以辨正至关重要。网络“挂人”现象蕴含着大学生等青年群体对待权利的态度和看法。其中,“挂人”大学生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权利认知,破坏了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的张力;大学生“挂人”表现出的过剩的行为自由,产出了将个人权利凌驾于他人权利之上、无视权利与权利之间的平衡需求等超限权利行使行为。本文认为,在将人的本质映射到权利场域后,个人权利只能依靠社会现实实现,而人与社会的关系则决定了行使权利必须遵循法治规则。因此,个人的社会关系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辨正大学生权利意识的基质。  相似文献   

18.
权利一词,意蕴丰富。它是一个与自由、利益、规则、正当等价值密切联系的概念。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权利观,是市场经济、法治社会与和谐社会的时代条件赋予我们的新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权利观的实质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权利观。对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加以明确界分,是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前提。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权利观要求我们坚持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努力做到既正确地对待集体与集体利益,又正确地对待个人与个人权利。  相似文献   

19.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不断认识和改造自然界和社会本身,对权利现象的认识是一个螺旋式的渐进过程.权利拓展背后的现象之一是法律亚权利现象的存在.在法律体系上,对待权利问题我们常常思维格式化,总是忘却习惯权利和道德权利的存在.我们的态度是惟一的,只承认国家制定法即认为国家制定法是全部的法律,不仅排斥了大量的习惯法,而且还否定了社会和文化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观念与国家法律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20.
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杰里·L·马萧的《官僚的正义》一书是关于行政法价值目标和实现方式的探讨。行政权是具有支配力量的国家权力,关系到公民权利的实现和公民自由的保障。控制行政权,使行政权力保持节制的品格是防止行政机关作“恶”的需要。福柯说:“政治权力有可能摧毁我们,而世上所有的知识都阻止不了这件事情的发生。”让法律的统治深入到行政权力的运作之中,使行政机关将认真对待他者的权利化为一种自觉,是公民的最大幸事。只有保持公共空间的有序和纯净,有效地遏制权力的滥用,才能使法治目标更加靠近公众的生活。马萧认为:“如果说‘行政法’是指一套关于公民有权利使行政官员在法庭上负责的原则,那么行政法就有一个简单的教训:公民有权使官员不偏离某种清晰的法条语言、程序规定和实质合理性广泛和松散的要求。”这种教训是在权利斗争多次失败之后所获得的一种敏感性。在行政权力的政策空间内,公民的参与如果十分有限和微弱,就只能依赖于行政官员的法律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