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谣言定义为发布具有传播特性,没有事实根据网络信息的行为。网络对社会影响广且深,惩治网络谣言既要看到其可罚性更要注意其慎罚性。网络具有工具性特征,网络秩序相对于公共秩序具有从属性。认定网络谣言的社会危害应以实体社会公共秩序为中心,惩治网络谣言应把握好度。好友、粉丝传播机制、恶搞等网络行为,对谣言者承担责任的主观要件规则将形成挑战。面对网络发展给执法工作带来的冲击,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准备还不够充分。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给各国带来了诸多法律问题,而网络谣言的治理问题首当其冲。印度政府自2000年开始规制信息技术产业,针对网络谣言的治理进行了很多努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通过对印度的宪法、网络专门立法、机构建设和网络自治等方面进行研究,整理并梳理出其十余年在网络谣言治理方面的经验,以期为思考我国网络谣言治理方式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给各国均带来诸多法律问题,而网络谣言的治理问题首当其冲。美韩政府针对网络谣言的治理进行了很多努力,从民事、行政、刑事等方面全面对网络谣言进行治理,但是美韩两国在网络谣言治理之初分别采取了完全不同的路径:美国政府因自由言论的宪法屏障而退居二线,以社会自主治理为主;韩国政府则主动出击,建立了网络实名制度。两国在十多年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以寻求网络谣言治理的平衡点:对谣言既不过度管制,也不过分放任。两国在实践中的经验值得我们很好总结并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4.
网络谣言的本质是虚假信息,网络谣言的特点决定了其比传统谣言的危害更大,已成为社会公害.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在规制网络谣言方面存在立法不完善、执法不力、网络实名制效果不明显、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建议完善民事诉讼、刑事自诉、刑事责任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并以严格、长效的执法消除网络谣言的生存时空.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遍,网络谣言所带来的危害也日渐凸显.网络谣言传播方式多元、传播主体匿名性,传播速度快、覆盖面积大,内容具备高度迷惑性.当前国际社会动荡,网络谣言对于大众舆论的引导和社会治安秩序的影响愈发强烈,作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主体部门公安机关任重而道远.当前公安机关对于网络谣言管控的困境、不足主要有辟谣缺乏全面性...  相似文献   

6.
作为国际、国内政治利益矛盾的产物,网络政治谣言不仅是一种政治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对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具有不可低估的破坏力。其产生有国际斗争、国内矛盾,有关部门工作上的不足等原因,因此,可以从保障民生需求、维护社会公正,提高民众的谣言免疫力,加强谣言预警、健全信息公开机制,建立完善的依法查实和惩处机制,加强互联网管理的技术创新等五个方面治理政治谣言。  相似文献   

7.
网络谣言犯罪作为互联网迅速发展的衍生物,严重破坏社会治安秩序、污染网络环境、引发社会信任危机;它具有犯罪主体的隐秘性、受害客体的广泛性、犯罪动机的随意性、侦查取证的困难性和法律规制的争议性等特点。当下,应采取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加强公信力建设以及积极引导网络自我净化等举措对网络谣言犯罪行为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网络谣言迅速传播,成为影响社会稳定乃至动摇国家政权的重要诱因。只有充分认识网络谣言的内涵与特点并深刻分析网络谣言扩散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和完善相关法律规范建设;提高信息发布的时效性、透明度、真实性;完善网站行业自律制度,发挥谣言过滤器的功能;加强道德教育,提高网民对网络谣言的理性判断,从而有效提升治理网络谣言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10.
网络谣言之危害显而易见,并随着网络的普及而逐渐扩大。刑法在规制网络谣言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缺陷,致使其不足以遏制网络谣言蔓延之趋势。因此在明确网络谣言内涵之基础上,提出合法合理之建议以求得根治网络谣言之成效。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在线社交网络给人们交流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加速了不良舆论及谣言的传播与扩散,对公共安全甚至社会经济造成不可忽视的破坏。如何预防和治理网络谣言传播成为重要课题。本文通过研究当前社会网络谣言传播的四个阶段,根据其传播的特点,从三个角度提出预防和治理社会网络谣言传播的措施,力求为广大网民构筑安全诚信、天清气朗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2.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悄然改变.与此同时,网络谣言进人们的视域,给民众的日常生活、社会秩序、乃至国家政治经济安全带来严重危害.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战略部署,在此背景下公安机关必须深刻认识到新形势下网安工作的重要意义,着力提升维护网络安全能力,积极推动网络社会治理创新,坚决维护网络...  相似文献   

13.
法益保护和人权保障是现代刑法的两大机能,刑法在整治网络谣言时应根据社会转型时期的客观背景和行为时的具体情况,在充分权衡利弊的基础上调和法益保护机能和人权保障机能,在法治路径下对行为人追责。  相似文献   

14.
网络谣言的治理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事件善后工作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成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软措施”。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谣言的演化机理分析,反思传统的单中心治理模式的困境,提出一核多元的协同治理模式,既强调纵向的自上而下的政府治理的核心作用,同时也重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在横向空间中的作用,呈现紧密联系的多中心的治理模式,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谣言的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15.
公安机关内部主要通过设立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以初步实现相对独立的监管。在改革方向既定的情况下,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逐渐扩展和深入,同时也伴随着某些争议和改革诉求。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监管效能的发挥,主要来自于对案件、办案活动和物与卷宗的监管。基于对运行实践的理论评估,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监管效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执法责任制设置本身不尽完善,监管与办案职能事实上交叉混同,对物对卷监管意识及能力薄弱。应当进一步完善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执法责任机制、建立地市统管机制和改进物卷监管机制,以提升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监管效能。  相似文献   

16.
网络谣言的泛滥给个人和企事业单位带来了切实的利益损害,同时也危及个人的职业生涯、国家政策、政府公信力,扰乱了社会秩序,有时甚至会危及民主本身。网络谣言的产生、传播,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特点,并存在一定的刑事法律风险。对此,我们可以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和现实状况,塑造具有我国特色的防控体系,以净化网络空间、营造安全有序的网络环境,规避刑事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7.
公共危机往往引起谣言,网络谣言是谣言在网络背景下的新形式,网络属性使其与现实谣言具有明显的差异。网络谣言在公共危机中增加社会恐慌、社会压力,容易造成公众对政府权威的质疑,也易造成网络秩序混乱。在公共危机中,网络谣言具有生成、传播以及消亡机制。为了防控网络谣言的产生,应建立信息公开机制、加强网络监管、完善网络立法、提高公民理性认知和加强网络谣言研究。  相似文献   

18.
19.
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大学生快捷搜索信息、获取知识、开阔视野、挥洒创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同时,少数大学生借助网络虚拟性宣泄自己的情绪、散布传播网络谣言的现象时有发生,对自身、他人和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高校作为培育社会人的试验场,应进一步关注网络技术发展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强化网络道德教育、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法制教育以及网络使用纪律教育,有效防范大学生传播网络谣言的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20.
当前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移动互联网络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使得“秀才不出名,便知天下事”成为现实,网络已经逐渐成为了人民群众了解世界、发表言论的主要渠道。网络的优势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逐渐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以网络散播谣言的现象最为常见。谣言传播本身制作成本低廉、社会影响较为恶劣,极大地侵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共秩序造成危害。在对网络谣言进行治理时,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薄弱环节以及刑法中对网络行为的不适用,使得治理网络谣言出现困难。因此如何切实可行地防控网络谣言,杜绝谣言犯罪已经逐渐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梳理刑法中对网络谣言的相关界定,汇总其他国家法律中针对网络造谣的具体标准,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剖析其与普通刑事犯罪的区别,提出有效防治网上造谣犯罪的刑事司法措施,能够进一步激发司法机关的能动性,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