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10月30日来自首都侨界的书画家和侨界人士欢聚一堂,组织了以"侨心向党心舞墨寄深情"为主题的"首都侨界喜迎十八大书画笔会"。这是北京市侨联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系列活动中的一项重要活动。中国侨联副主席、北京市人大副主任、北京市侨联主席李昭玲出席并讲话,她代表市侨联,对莅临笔会活动的书画家和侨界人士,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我们组织的笔会活动,就是要通过书画创作的形式,来抒发侨界人士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相似文献   

2.
初识宋渔先生是在北京一个极具文化底蕴的地方。那日,我应朋友之邀到此地观摩书画笔会,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一个蒙太奇般的镜头蓦地迭入眼帘:只见不远处一个看上去年近花甲的书法家正悬腕操觚,奋笔疾书。在其不远处站着一个耄耋之龄的老者,一边定目观看一边赞赏地轻轻颔首。待书法家挥毫而就后,抑制不住渴求地问道:“请问,这幅墨宝多少钱能卖?”正在这幅4尺整纸书作上钤完朱印  相似文献   

3.
正日前,某君从外省给我打来长途电话,谈及他的近况:工书画已臻佳境,足可标价售卖矣。但苦于有价无市,问我有否流通渠道,望施以援手。某君的书画爱好我是知道的。早年参加文学笔会,我们时常有机会同行,又时常由人鼓噪当场写毛笔字。我自知即便认真也拿不出什么好货色,因而回回只当逢场作戏,纯是信手涂鸦,糟蹋笔墨纸张,任人当垃圾扫除。某君却是颇为认真的,谋篇布局,沉吟半晌;运笔挥毫,一丝不苟。而今多年不见,他又是个肯下工夫的人,相信其技艺的长进不是妄言。但  相似文献   

4.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由北京市侨联主办、中国华侨文学艺术家协会协办的"首都侨界庆祝建党90周年书画笔会"于4月22日在北京市华侨服务中心隆重举行。中国侨联主席、中国华侨文学艺术家协会名誉会长林军,中国侨联副主席、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北京市侨联主席李昭玲以及有关部门领导出席笔会。笔会仪式由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侨联党组书记王文杰主持。中国华侨文学艺术家协会副会长、中国侨联文化交流部原部长任梦云在会上介绍了参加此次笔会的书画家。  相似文献   

5.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侨联副主席、党组书记陈彬藩先生是位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茶文化专家,当我采访他时,见到他家挂有两幅墨宝。一幅是方毅同志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国务院副总理时书写赠送给陈先生的。“美酒干杯难成知己,清茶一盏也能醉人”。另一幅是国民党元老陈立夫93岁时在台湾看到陈先生所著《茶经新篇》、《古今茶话》、《茶叶王子》三本书后,欣然挥毫题诗“赏心悦目诗书画,煮泉品茗色味香”赠送给陈先生的。我也是个茶文化爱好者,触景生惰。围绕茶字这个主题与陈彬藩先生展开了热烈的交谈——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的5月,我在一次华盛顿州的文化交流活动中认识了刘振声先生。在会上,塔科马林肯中学校长从刘振声先生手中接过了一幅装裱好的书法作品,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对刘先生致以深深的感谢!这是美得让人一见动心的书法!此幅书法长卷,颇具殿堂馆阁之大气,磐石劲  相似文献   

7.
1997年3月14日 ,应亚洲世界国际集团创办人郑周敏先生之邀 ,我携夫人飞到了千岛之国菲律宾的首都马尼拉 ,住进了郑先生位于市中心的豪宅。此时我的故乡洛阳虽已春光流溢 ,但依然可感乍暖带寒的冷意 ,毛衣毛裤尚不敢即时脱掉。然而马尼拉却炎阳高照 ,尽管衣服已减得不能再减 ,但只要是在室外 ,你还是会感到汗涔涔的热。作为见面礼 ,我将自己的一幅国画和一幅书法作品赠于郑先生 ,没承想这便改变了我到菲律宾的目的。原本我是应郑先生之邀到菲律宾《环球晚报》任总编辑的 ,这是他刚收购不久的一张华文报。可当他看了我送给他的书画作品…  相似文献   

8.
该书画作品集近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由五百余幅优秀作品中,筛选出三百余幅精品汇集而成。为庆祝中国侨联成立五十周年,海内外侨界书画艺术家在短短几个月里就创作了上千幅作品,其中最长者年逾九旬,最幼者为十几岁之小书画家。该书画作品集的出版,是侨界艺术家们多年来努力的结果,也成为侨界书画艺术家的一次整体展示。中国侨联主席林兆枢为该书画作品集作序。  相似文献   

9.
向日葵     
国际大师梵高的一幅画《向日葵》,卖出了一千多万美金,创造了拍卖世界的奇迹,这也是在当时世界拍卖史上拍出的最昂贵的画。这件事发生在前几年欧州的一个拍卖会上,它同时也创造了书画胜过珠宝的拍价奇迹。梵高的这幅向日葵,我看过照片,是一幅油画,画得很精彩。画上突出的是向日葵,有一种雕塑感,像活的一样,它又比活的更加凝练,着色大胆、泼辣、浓烈,是画中珍品,难怪拍出那么高的价格。我想在这一千多万美金  相似文献   

10.
张虎 《海内与海外》2011,(12):32-32
2011年秋末,余与沈鹏、刘艺等先生参加了由中华文学基金会在澳门举办的“同根文明——中国作家艺术家水墨丹青大展”活动。期间,余还造访了澳门书法家协会主席连家生的工作室。沈鹏先生还将他近日出版的书画论文集及书法作品集委托我带给连家生先生。  相似文献   

11.
三见大海   第一次见到大海先生是 2000年 6月 12日,在北京渔阳饭店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高大的身躯穿着朴素的衣衫。待人接物诚恳、热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次见到大海先生是 2000年 6月 26日,在永定河畔,大兴绿野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创建两周年庆典大会上。两次听到大海先生讲的同一句话: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他的话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海先生书写的 5.8米长的写意甲骨文“龙”字,当时在绿野升起时,这巨大的“龙”字吸引了全场与会者的目光。古奥、凝重、肃穆、飘逸的“龙”字,给庆典涂上了浓浓精彩的一…  相似文献   

12.
克石 《海内与海外》2007,(11):43-44
前不久,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办了《任率英连环画艺术回顾展》,并举办任率英先生连环画艺术研讨会,因时间关系我未在会上发言。看到任先生的一幅幅精品,真是感慨万端:现在还会有这样一丝不苟的画家吗?因而  相似文献   

13.
见字如晤     
正当我再次走进宿悦先生的书房时,气氛如我三年前第一次到这里时一样,淡然、安静,饮一杯茶,与一个人天南地北地对话。不由得感叹时光,三年前的场景和当时的文章,似乎早已凝固。久置沉淀,于我,再次落笔,有了更多感悟与共鸣。一切都在变化,无论是对宿悦先生还是对我自己而言。三年时间,足以留下一段明显的印记,这印记,清晰地留在宿悦先生的书法中,也留在我的文字里。  相似文献   

14.
饮誉海内外的书画篆刻艺术家方胜先生,又要在山西故里举办个人书画篆刻作品展了,可喜可贺!除了在太原、忻州展出外,还要在他的祖籍地——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五台山展览,联想到他在美国、日本的展览,联想到他的书、画、印作品,不禁让我觉察到艺术家的佛缘。  相似文献   

15.
作为标题的这句话,是凤霞阿姨为我画的一幅红梅图上吴祖光先生题的字。是古人诗句还是他的诗句,至今未考。今年4月10日,是吴祖光先  相似文献   

16.
结识已逾花甲之年的山水画家张广俊先生,是在编纂(跨世纪朝*艺术家书画宝鉴)中被他那一幅清新亮丽和充满诗的意境的山水画作所吸引的。于是,先通过飞鸿作为媒介,而后登门造访。彼此一照面,抑或年龄相差不多,颇有些一见如故的亲切。张广使先生那笃城的笑容,那谦和的神态,以及画窒中那弥漫着浓郁的墨香彩韵的氛围,张扬着其独特的艺术道路和富于个性的内在气质。交谈中了解到,张广使先生笔名张开,号志广,河北武邑人氏。他15岁到北京学徒,三十年代中期毕业于北京照化美术学校,从此开始了他漫长的不同凡响的艺术追求生涯。他长期…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3月12日至16日,广西桂林兴安县打造了以灵渠历史文化为创作主题的130幅书画精品,在国际旅游名城桂林美术馆展出,这是有史以来兴安县第一次大规模地组织书画作者创作作品到桂林展出,取得极大成功!桂林市和兴安县各级领导和桂林市书协、美协、市政协书画院的书画家,桂林高等院校书画专业师生以及书画爱好者,南宁、柳州等  相似文献   

18.
寻找尚古斋     
正中国的书画装裱与修复,往往被认为是工匠手艺。即便业界也难免抱有这种认知。毕竟封建社会历史漫长,以文取士的科举制形成社会等级,通常将工匠列为另册。走进中国书画发展历史长廊,看到一件件曾经破损严重的文物级书画珍品,经过妙手修复装裱,恢复保持原汁原味的艺术面貌,从而流存后世。应了赵朴初先生名言:"书画赖有装裱助,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是李春辉先生逝世20周年,也是我国拉美通史的开山之作《拉丁美洲国家史略》问世50周年。作为50年前李先生拉美史课程的助教,我早就想写点纪念文字;先生长我20岁,先生病故的年龄(77岁)正是我今年的年龄,再不写恐怕就要留下终生的遗憾了。破天荒开设的拉美史课程我认识李先生是在50年前的1963年暑期。那是一个"五洲震荡风雷激"的年代。自1959年古  相似文献   

20.
时下,京城各美术场馆、博物馆举办的书法、美术等各种展览令人目不暇接,风起云涌,而规模不大的一个“书写和谐,守望家园——苏士澍金石书画求教展”,却格外引入注目。展出作品虽只60幅,却涵盖了全国政协委员苏士澍先生近5年来创作的楷、行、隶、篆、篆刻、绘画、自己责编的出版物等各个艺术门类的作品,彰显出苏士澍先生坚实的书法篆刻及诗文创作的深厚传统功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