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留青竹刻产生于唐代,最早只是作为竹制器具上的饰物、花纹图案。从明代后期始,留青竹刻开始与中国画结合,作者依照画家在竹板上的画稿以刀刻画,或山水,或人物,或花鸟虫草,力求摹其形传其神,以留青再现笔迹墨痕。这要求刻者具有一定的国画艺术修养和笔墨常识,也使留青竹刻成为了艺术。留青竹刻至二十世纪中期发展到高峰,其代表人物之一为曾供职于上海艺术品雕刻厂的徐素白。  相似文献   

2.
洪毅 《小康》2007,(4):71-73
惠山泥人、锡绣、竹刻等工艺品都面临着“人未亡,艺将绝”的窘境。只有让现代的市场接受古老的手工艺术的文化元素,才能从根本上拯救濒亡的民间工艺。  相似文献   

3.
中国当代水彩画印象老迪水彩画艺术传人中国大约是在本世纪初,早期的发展较多地受到英国传统水彩画的影响,经过先辈画家们的辛勤耕耘,到了四五十年代,中国水彩画开始初具规模,在当时的经济文化中心上海,形成了最早的水彩画家群体,老一辈水彩画家如张充仁、张眉荪、...  相似文献   

4.
我有一只参与制作的象牙盖托留青竹刻茶叶罐,每每把玩,都会沉浸在意缠情牵的乐趣中。  相似文献   

5.
2004年冬季的一天,我敲开了广西建筑综合设计研究院原副院长、建筑优秀女专家王兰荪办公室的门。一眼看到王兰荪,我很难把她与“万丈高楼”这样的建筑称谓联系在一起。因为即使年届花甲,她却仍然拥有一种独特的柔性美。王兰荪从小生长在山清水秀的桂林1959年8月,王兰荪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广西大学土木系。大学毕业后,在“只兴革命,不兴土木”的年代,她幸运地被分配到了广西建筑综合设计研究院从事结构设计工作。在首府南宁,有一种雅朴的建筑特称——大板房。这种房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建筑史上有着特定的地位。王兰荪当年就参与了“广西砼空…  相似文献   

6.
茅盾的小说《子夜》反映的是1930年春末到夏初的中国社会生活。小说通过民族资本家吴荪甫这一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围绕这个中心人物而交织的不同阶级阶层的人物的复杂关系与变化,真实生动地展现了三十年代初期民族资产阶级的生活处境和精神面貌及其变化,揭示了他们的两重性及其命运的必然性。小说中的吴荪甫是“一个永不倦意地用另一只眼眼注视着企业上的利益”的办工业的“干才”。在三十年代初那举国上下经济萧条、民族工业奄奄待毙的情况下,吴荪甫雄心勃勃想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独立发展民族工业。这个具有法兰西资产阶级性格的工…  相似文献   

7.
追忆母校——越南河内中华中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华  卢毅  陈善 《八桂侨刊》2004,(5):56-59
越南河内中华中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华侨学府。它的前身可追溯到设在河内粤东会馆的华侨私塾,这大概是十八、十九世纪的事情。1912年前后,由当地华侨把福建、中西、国民三所小学合并,建成中华高等小学。1935年该校又创立中学部,校址设在行帆街19号。1937年,在侨众集资捐助下,在梁玉娟街中西学会旧址旁建立新校舍,由廖芑荪、李其牧、唐伯泉等人先后担任该校校长。  相似文献   

8.
幾段普通的竹子,經過竹雕藝人們的巧手,那名山、大川、村莊、小橋、古樹、飛禽走獸,無不栩栩如生。川南江安縣竹工藝製品,是絢麗多彩的工藝美術品中的奇葩,在國內外久負盛名。中國盛產各類竹子,竹雕工藝源遠流長。在商代(約公元前十六世紀——前一○六六年)已有人在竹筒上寫字。現在,日本奈良正倉院還收藏着我國唐代的竹刻製品——一隻刻滿各式圖案的洞簫。竹刻源於南方,後傳入西南?彼?九六○——一一二七年)時,江安就有人利用當地出產的楠竹編製籮筐、背篼、椅子、蒸籠等日用品,後逐漸在筷子頭上雕刻龍鳳、獅子,由粗至  相似文献   

9.
国家教委科技司领导“211”工程巡视员胡龙荪同志(右)视察华中师范大学场致发射实验室时,刘武教授(左)汇报场致发射显微分析综合系统特点及工作成果。  相似文献   

10.
标出性是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在艺术理论中更为重要。文化的标出性有两种构成方式:命名式,功能式,二者互相补充;艺术的标出性也有两种相应的方式:形式标出,题材标出,两种分类法在艺术文本中兼而有之,因此艺术是一种“双标出”的文化活动。艺术可以是标出性的异项艺术,也可以是非标出的正项艺术。艺术的标出性在艺术发展中意义重大,并呈现出一种历史性的变化。在当代,艺术的标出性增加,以至于文化标出性本身,就“自带”了一定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国内艺术市场的逐渐繁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国内艺术教育,有一批学艺术的海归在回国后,在继续自己的艺术创作或演出事业的同时,更花大量精力在艺术教育上,希望将自己学到的艺术知识和理念,传递给正在通往艺术殿堂路上的年轻人。  相似文献   

12.
论邓小平的统战艺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邓小平的统战艺术文克成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同志,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设计师,他在指引中国人民向现代化进军中,展示了卓越的领导艺术。统战艺术是他领导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邓小平的统战艺术建立在解放思想、实事求...  相似文献   

13.
艺术是功利性还是非功利性的? 我们曾为此展开课堂讨论,结果学生们清一律偏向艺术是功利的。吃惊之余,笔者觉得有必要为艺术而申辩。风掣红旗冻不翻 我们还是从艺术中感受艺术的真谛。 随着西部大开发,借助现代科技,敦煌艺术逐渐撩开其神秘的面纱,从大漠中走出来。我们在推崇敦煌艺术,弘扬民族文化之时,却忽略了其至关重要的一点──艺术的精神。这促使我们作深入思考: 其一,是什么促使敦煌艺术发出如此灿烂的光芒,绵延至今,并将与人类永存。假如敦煌艺术仅仅为了弘扬佛学,为何要选在荒无人烟的大漠之中,而不挺进中原?如果说…  相似文献   

14.
宗教艺术是宗教与艺术的有机结合,是宗教观念与艺术的具体表现,是宗教情感的艺术表达,是富有艺术美的外形的宗教精神。它或者表现为以宗教为内容或题材的艺术,或者虽然以世俗生活为题材和内容,但却表达了某种宗教的观念或情感①。特别是在原始艺术产生之初,人们的整个头脑几乎被原始宗教观念所占据,人的“情感离不开宗教观念,艺术也就必然受宗教观念之支配了”③。所以,从某种程度而言,原始艺术起源于原始宗教,在以后的艺术发展过程中,原始宗教起着载体作用。直到今天,原始宗教艺术在广大的彝区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和反映。一、舞…  相似文献   

15.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同志,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设计师,他在指引中国人民向现代化进年中,展示了卓越的领导艺术。统战艺术是他领导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邓小平的统战艺术建立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是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以来,该区主动融入我市"一都三城"建设,通过搭建大平台、招引大项目、集聚大师名家,集中各方力量在宁波大剧院区域全力打造以一小时慢生活享受为主题的"宁波音乐港",旨在将音乐港打造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音乐母港、国家音乐产业集聚区和长三角音乐时尚消费中心"。目前,以宁波大剧院为核心,以三江口音乐时尚消费集聚区、荪湖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实验艺术,是一种中国特色的艺术思潮逐渐形成具有全球化视野的时期,在这期间所产生的与其相适应的美学思想和文化现象都与国际艺术新潮遥相呼应。但是,它并没有完整地建立起属于本土艺术的自我个性和艺术文化观念。然而在这时,从台湾回乡定居的沈耀初为我们带回他一生立足本土艺术、勤奋笔耕的写意花鸟画,向世人透析了建立在传统笔墨程式上中国式的水墨实验,  相似文献   

18.
尹晓燕 《求索》2008,(3):106-108
艺术与伦理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同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它们之问有着必然而复杂的关系。一方面,艺术与伦理有着相同的性质,艺术顺从于伦理道德,是伦理道德的形象化表现,并对伦理道德起着维系和巩固作用。另一方面,艺术与伦理道德有着不同的特点,艺术追求个性化与创新性,伦理追求规范化与稳定性,艺术又常常对抗伦理道德,并在冲破既有伦理道德束缚的同时对伦理道德起着破坏与瓦解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源 《求索》2007,(2):189-191
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完形心理学美学和现代派绘画艺术之间的关系。完形心理学美学实际上是作为研究西方现代派艺术的理论依据而出现的。因此,如何评价完形心理学美学就同如何评价现代派绘画艺术联系在一起。本文把完形心理学美学的研究同西方现代派绘画艺术的发展史相联系,通过完形心理学美学来审视西方现代派绘画艺术的发展,以便在纷乱的艺术现象中,探讨西方现代派绘画艺术发展的一般性规律。  相似文献   

20.
曹玲玉 《求索》2014,(4):86-89
“善”和“善”作为中国传统艺术之结构性两级,在礼备乐和的表象之后,二者相互钳制、异化,频繁地在中心和边缘性存在的张力关系中交替更迭,构成了中国传统艺术发展的基本动力。伦理之维在“善”的实用关系中思考艺术之工具性存在,审善之维在“善”的形式独立中思考艺术之自在性存在,二者在中国传统艺术的巡礼旅程中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