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大革命”骇人听闻,不堪回首。然而,“文化大革命”究竟是怎么搞起来的?毛泽东说:“‘文化大革命’这个火是我放起来的!”林彪1966年10月25日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话时也指出:“这个运动(指“文化大革命”)从头到尾是主席发动的,主席领导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相似文献   

2.
陈永贵在“文化大革命”中有两件事,人们有不同看法,就此我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一、关于参与“夺权” “文化大革命”初期,陈永贵参与了山西“1.12夺权”和昔阳的“2.11夺权”活动,并且多次在昔阳县组织批斗过省、地、县许多老干部。这些都是无法回避也不应当回避的事实。而且在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从总体上讲,他是紧跟形势,紧跟“文  相似文献   

3.
“文化大革命”以前 ,我担任国务院秘书厅秘书室主任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不久 ,国务院秘书长周荣鑫就被打倒了 ,几个副秘书长也靠边站了 ,国务院组成了一个国务院值班室 ,指定我担任国务院值班室主任。以后又叫我主持国务院办公室的工作 ,一直到粉碎“四人帮”。在这期间 ,我亲眼见到许多周总理为保护干部、解放干部不懈努力的事。“文化大革命”中 ,周总理在极其复杂的情况下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如何对待老干部 ,是周总理同这两个反革命集团斗争的重要方面。“文化大革命”一开始 ,林彪、江青两个反…  相似文献   

4.
李先念在“文化大革命”中,经历了10年的非常岁月。他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为保持党和国家的稳定做出了极大努力,也为结束“文化大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造反派炮轰李先念,周恩来为他解围1966年,当波及全国的“文化大革命”爆发时,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的李先念曾经对“文化大革命”抱着这样的认识:这场“文化大革命”是毛主席亲自  相似文献   

5.
“文化大革命”与“文化大革命”十年,粗看很相似,细想并非一回事。“文化大革命”是我党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它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并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内乱。毛泽东同志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即所谓“继续革命理论”,既不符合马列主义,也不符合我国实际,是完全错了。“文化大革命”  相似文献   

6.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十八年了,毛泽东同志去世也已十八年了。对于这场“大革命”,对于毛泽东同志的晚年功过,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已经做了结论。这个结论是实事求是的,因而是完全正确的。这场“文化大革命”确如《决议》所说的,是一场“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无论对于中国人民来说,还是对于毛泽东同志个人来说,它都是一场巨大的悲剧。毛泽东同志在他晚年病重之际,曾对自己的一生做了总结。他对华国锋等人说:“我一生干了两件事。一是与蒋介石斗了那么几十年,把他赶到了那么几…  相似文献   

7.
1996年,组织上调我到市委党史研究室工作。接受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撰写当地“文化大革命”史专题。我感到责任重大。“文革”10年,我亲历那个年代,也深受其害。现在要来总结这段历史,还心有余悸。但是,我是一个党史工作者,责无旁贷。写好这段历史,不就是“活生生的教科书”吗?在写作过程中,我感到从事党史工作的同志对“史”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撰写“文革”史,首先,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明确指出:“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证明毛泽东同志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既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党史工作者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精神指导下,对“文化大革命”十年历史进行了广泛而又认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发表了大约600多篇文章,其中有学术价值的约200多篇,并开始出版了一批有关“文革”的专著,如《“文化大革命”论析》(金春明著)、《十年后的评说——“文化大革命”史论集》(谭宗级等著)和《“文化大革命”十年史》(高皋、  相似文献   

9.
《中共党史研究》2012年第2期登载了董国强的《社会史视野下的“文化大革命”研究》一文。对于此文,一方面,我感到很新鲜,因为该刊过去登载这方面的文章似不多;再一方面,我觉得董国强这篇文章对推进“文化大革命”的研究确实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化大革命”史研究综述张均兵方增泉沈传宝“文化大革命”是中国现代史上沉重的一页。“文化大革命”史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开始于1978年。在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文化大革命”史的研究取得重大成果。尤其是在1996年——“文化大...  相似文献   

11.
“文化大革命”从根本上讲是一场政治运动,其核心问题是政治性的矛盾——党内斗争,但是一些复杂激烈的冲突也反映了社会性的矛盾。以往党史学界对“文化大革命”的研究多集中于党内思想和政治斗争问题,而对于运动中的社会性矛盾很少涉及。本文试就“文化大革命”中的社会性矛盾作一些初步的观察和探讨。鉴于“文化大革命”中社会性矛盾的充分表现集中于前3年,本文主要考察1966年至1969年的历史事实。一、知识分子问题与社会矛盾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文化教育界和知识分子状况的强烈不满。“文化大革命”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党史通讯》1987年第10期刊登了唐昌兴同志的《“文化大革命”结束标志与时限之我见》(下称《标志》)一文,读后受益匪浅。《标志》一文不同意传统上以粉碎“四人帮”为“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和“文化大革命”历时10年的说法,提出了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文化大革命”时限为12年的观点。这对于引起史学界、理论界对“文化大革命”史研究的关注,推动研究的深入发展都有相当的意义。但对《标志》  相似文献   

13.
编译者按:本文编译自日本法律文化社于1996年4月出版的《世界中的日中关系)一书。作者古厩忠夫系日本新写大学教授。文章概述了日本学者对中国“文化大革命”的认识与评价,同时扼要记述了日本受中国影响开展“文化大革命”的情况。作者认为,日本是受“文化大革命”影响最深的国家之一。。本之所以也开展了“文化大革命。,是因为在。本当时的社会状况下有与中国“文化大革命”产生共鸣的基础。文中标题为编译者所加。一、日本对“文化大革命”的研究1966年在中国爆发的“文化大革命”给日本带来了深刻影响。如作者所说,“在近现代的日…  相似文献   

14.
笔者读了一些有关“文化大革命”的著述和资料,其中包括《中国共产党历史大辞典》(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典》(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中诠释“文化大革命”的辞条.这两个辞条及一些著述中把“文化大革命”的过程而不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党和国家的历史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66年5月“文革’发动到1969年4月九大的召开;第二阶段是九大到1973年8月十大的召开;第三阶段是十大到1976年10月“文革”结束.这也是学术界这些年来对“文化大革命”过程的一致划分.对此,笔者有不同看法,现写出来恳请专家学者们斧正.  相似文献   

15.
“‘文化大革命’期间,外事工作取得很大成绩.尽管国内动乱,但是中国作为大国的地位,是受到国际上的承认的.中国的国际地位有提高”.邓小平同志的这个讲话代表了我党对整个“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对外关系的总体估价.以此结论为指导。十一届立中全会以来已我国学术界陆续开展了对“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外关系的研究.其中,中美关系解冻作为“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调整对外关系的先声,自然成为学者们首先关注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研究课题.围绕这一事件的历史动因、具体进程以及影响,研究者们展开了广泛的讨论.本文拟就近十几年来研究的基本情况作一综述性评估.  相似文献   

16.
“文化大革命”是社会主义时期党史研究的热门。学术界一般认为,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胜利,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也有人主张“文化大革命”的下限应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尹俊忠、李兴革在1990年第7期《党史博采》上撰文认为,上述两种观点不尽合理。“文化大革命”的下限应是党的十一大。  相似文献   

17.
论“文化大革命”之前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问题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其中大部分论著侧重于对“文化大革命”期间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回忆与反思。事实上,知青上山下乡始自50年代中期,“文化大革命”爆发之时,知青上山下乡工作已进行了近10年。本文拟对此作些探讨。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相似文献   

18.
1966年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发动过程中,中宣部被称为“阎王殿”。我当时任中宣部办公室副主任,随着这场政治灾难的到来我被罢了“官”,也变成了“走资派”。从蹲“牛棚”到五七干校1967年下半年,中宣部实行军管后,我们蹲了一段时间的“牛棚”。1968年9月,军管组为了  相似文献   

19.
王广宇 《党史博览》2005,(11):20-23
我从1966年6月至1967年8月在中央文革小组工作,参与了中央文革办事机构的组建,并一度担任办事组负责人。本文是我对那段时期有关情况的回忆,希望能为研究“文化大革命”史提供一点原始资料。  相似文献   

20.
入党、上大学,是我青少年时代的愿望。然而,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使我的理想化为泡影。1968年,我们这批“老三届”学生响应党的号召,走上了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道路。当时只有16岁的我,初到农村觉得什么事都新鲜,在青年点,脏活、累活我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