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骆娟 《青年论坛》2007,(1):69-71
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我国公共政策都应以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目前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重点学校制度、教育政策中的“城市取向”以及教育腐败都严重损害了教育公平。为了促进教育公平,使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机会,需要对我国教育政策价值取向进行调整,做到公平与效率并重,真正实现我国教育政策的大众取向;做到城市教育反哺农村、均衡分布教育资源以及建立有效的利益平衡机制和转移支付制度等。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分层分类的,教育资源也应该对应地分层分类。基础教育阶段资源的配置应该首先做到经费的均等分配,其次应该实行教师流动和轮换制。如果这两项工作能够做到,政府在确保基础教育阶段的“平等”方面的责任,应该说就算尽到了。高等教育是非常昂贵的,不可能、也不应该完全由政府包办。解决的方案:一是真正促进、扩大民办教育的发展。二是部分公办学校实行转制。超越政府与市场的迷思,从现实的教育问题出发,在充分考虑各种可供选择的政策实现所需条件的基础上,以政策目标为核心去设计教育资源配置或教育体制改革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不合理配置,是教育不公平的重要指涉。如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化地造福百姓群众,是现阶段各级政府必须解答的一道考题。近几年,政府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频繁出台,各地的改革举措风起云涌,其中也不乏成功的范例,但在众多约束条件的牵制下,教育资源的公平演绎实际状况依然凤毛麟角,认识上依然存在诸多盲区。澄清思想认识,总结经验教训,将会为我国教育改革注入强劲动力。本期特别策划以“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与促进教育公平”为主题,集中探讨了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目前的总体形势、教育资源的…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关系到教育发展的整体战略问题.我国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问题由来已久,体现在城乡、区域、校际及群体等方面,从我国教育政策方面的因素来说,这主要与国家现行的教育转移支付制度以及教育资源城市偏向性等因素有关.为此,政府教育政策应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新的重大调整:更新理念;创新机制;科学评估;完善制度.  相似文献   

5.
推行教育券制度 保障流动学童接受义务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随着城市务工人口的增加,流动学童教育问题越来越突出。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改革基础教育经费的拨款方式。我国应借鉴发源于西方国家的教育券制度的作法,让生源流入地政府、流出地政府以及流动人口家庭三方共同承担流动学童的教育成本。教育券———作为对现行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的补充,能弥补基础教育经费拨款方式对流动学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投资盲点,从制度上保障流动学童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教育公平、政府正义内涵切入,寻求二者在逻辑上的契合,认为教育公平是政府正义的基本指向。目前政府教育资源配置政策与教育法规制定存在双重失衡,当下教育在地区、城乡、阶层和性别间等的不公平现象凸显。匡扶政府正义以促进教育公平,必须注意四个方面,即重铸政府理念、重现制度正义、重塑行政人员美德和重申宪法救济等。  相似文献   

7.
我国基础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过程中,经济发展水平出现阶梯性差距,社会阶层分化不断加剧,加之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村流动人口的产生,致使我国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严重失衡。目前实行的以县级政府为主的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体制,已经不能保障有限的资源在不同区域、城乡、不同学校及不同社会背景的学生之间进行合理配置,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为了防止问题恶化,必须改变目前这种配置机制,提高政府配置层级,实施弱势补偿制度,充分发挥中央、省级政府和基层政府各个方面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改革以来,特别是直辖以来,重庆统筹城乡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城乡教育资源非均衡配置的问题依然突出。鉴于重庆城乡教育资源非均衡配置的现状及成因,今后,要尽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必须改变教育资源配置政策的基本取向,调整教育资源配置的整体设计,这既是对社会正义的维护,更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1955年,教育券在世界各国的实施年限还较短,实施的国家和地区也不多。浙江省长兴教育券从2001年开始实施,几年来,一直发挥其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功能,而未能涉及公共教育经费拨款体制的改革。可以说,目前的长兴教育券政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是计划经济下的一种举措,与哥伦比亚教育券政策较接近,所针对的问题是我国教育领域内大量存在的,所以已经在许多地区推广应用,浙江省政府针对农村教育的“四项工程”中,对于贫困学生资助扩面工程,就采用了教育券的形式。长兴教育券想突破“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而转向“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促…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新型城市化的发展,大量农民工进城成为"新市民",随之而来的就是农民工随迁子女队伍的不断壮大。作为农民工流入地的主要城市之一——广州,其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现状及问题和地方政府的应对策略皆具有相当的代表性。目前,随迁子女基数大、增长快,同时教育资源相对短缺,构成了广州地区随迁子女教育现状的两大主要特征,为此,必须在现有的工作基础上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落实随迁子女异地中考、高考政策等配套政策措施,并大力改善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条件。  相似文献   

11.
渝鄂湘黔跨省民族地区现有教育体系存在严重的行政分割,使本应统一规划、共同构建的教育体系呈现分散性、封闭性特征。分散、封闭的教育体系必然导致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人力资源素质提高缓慢,教育功能难以充分发挥,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因此,必须结合当地特殊的行政边缘区域特征,加强政府间合作与协调,促进统一教育体系形成;改革教育投资体制,树立“教育投资观念”;建立师资培训、交流机制,完善用人制度;调整教育结构,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建立区域教育协调会,统筹统一教育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12.
教育券制与我国公共教育经费发放模式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券制是改革政府教育投入的重要制度,能激发教育公平竞争,实现教育选择权力均衡化和增大民主监督力度。我国政府教育经费在投入依据、投入程序上均存在重大弊端。实施教育券制是改革的明智选择,但尚需具备相应条件。  相似文献   

13.
卜森 《前沿》2009,(6):64-66
尽管我国在税费改革后已建立了较完善的农村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但农村教育经费不足,在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上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十分突出。本文通过对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调查,探索影响农村基础教育资源公平性配置的症结,明确政府在义务教育阶段应当承担的公共财政责任,寻找解决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途径,以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  相似文献   

14.
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国的人才选拔机制一直坚持“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原则,力求公平公正。为保持区域平衡,照顾广大农村和文化落后地区,教育部于1983年和1984年分别开始招收定向生和委培生,直接将指标拨到各个落后地区。这对缓减当时城乡失衡、地区失衡有积极意义。此后,随着委培生和自费生比例不断增加,计划内外两条录取分数线悬殊趋大,严重违背了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初衷。从1994年到2000年,教育部在全国高校推行招生并轨改革,由“双包”(包学费、包分配)变为“双自”(自己交费、自主择业)。同时,为保证高考的公正性,政府在命题…  相似文献   

15.
陈鑫 《求索》2012,(3):71-73
基础教育的质量和均衡发展关系到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本文利用我国初中教育数据考察了2005-2009年基础教育的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分析表明,考察区间内我国城乡和地区的基础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均出现缩小趋势。县村教育水平差距逆转趋势明显,但城市教育资源的集中态势仍未扭转。针对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政策调整应关注以下方面: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基础教育的问题;农村基础教育水平尤其是软件资源水平的改善;县镇基础教育资源压力的缓解。  相似文献   

16.
武小龙 《长白学刊》2023,(1):97-112
财政改革始终内嵌于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中并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构建“政绩压力—财政分权”的分析框架,对土地财政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理论解释,并以2002—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了土地财政对人地城镇化协调以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财政压力”和“政绩激励”构成了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占用土地的根本因素,“土地、财政、政绩”三位一体的模式正好契合了地方官员追求政绩与财政收入的双重目标;土地财政与人地城镇化协调呈现双向互动的影响效应;中部地区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比东部地区更强,并且土地财政对人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抑制效应也更深;人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还受到工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正面驱动,并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此外,城乡收入差距也受到城市偏向的发展政策以及地区经济开放程度的影响。这对于进一步深化财税制度改革、完善政府绩效考评机制、推进“人口—土地—产业”要素之间的联动发展、构建地区差异化的城乡发展政策体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并取得显著成效,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府教育政策体制的弊端日益凸显。我国现行教育体制的弊端突出表现在政府教育管理模式的诟病,政府教育管理保障和监管职能弱化和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方面。而我国现行教育政策落实的偏差则突出表现在择校问题和重点学校问题。为了全面落实政府对教育公平的责任,政府应实现向服务性政府转变,直面并突破制度性和政策落实障碍。要清晰教育的权责主体,坚持维护教育的公益性,建立教育资源均衡机制,推进教育政策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加强立法、严格执法为教育公平提供稳定持久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8.
<正>为深化我市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进基础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政协委员就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深化课程改革、减轻教师和学生负担、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等问题,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1.推进基础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教育均衡发展不是无差别的平均过程,而是追求公平与卓越并重的发展抉择;不是低层次的"削峰填谷",而是在教育水平普遍提高基础  相似文献   

19.
《观察与思考》2009,(5):12-13
拉动内需要从直接给弱势阶层发“教育券”开始。把教育经费直接拨给地方政府可能会被挪用,给大学会被拿去盖大楼,还不如给一个穷孩子5000块,直接送到人家手里,作为教育费用专款专用。 ——对于怎样刺激经济才是有效的,有网友称不如直接给弱势阶层发“教育券”。  相似文献   

20.
王一军 《群众》2013,(5):I0042-I0042
公共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是实现教育公平、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消除教育贫困则是其中的重点。 根据教育财政的特殊需要原则,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必须惠及资源和财富处于平均水平以下的地区,必须向弱势群体和弱势人口倾斜。由于目前政府所能够提供的教育公平是一种底线公平,故应确立教育资源配置的重点是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努力缩小城乡之间的学校差距和教育差距。同时要正确处理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尽可能将二者统一起来,在相对公平的基础上努力使资源配置更合理、更优化、更有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