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乡村爱情》“三部曲”是近年来农村题材电视剧中最火爆、最有特色、最逗人看的作品。从2007年开始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乡村爱情Ⅰ》,到近期热播完《乡村爱情Ⅲ》(又名《乡村爱情故事》),赵本山的《乡村爱情》系列以其高收视率、高关注率、高影响力雄居农村题材电视剧之首。  相似文献   

2.
爱情套牢     
快乐大叔 《党课》2008,(9):98-99
有人说战争年代的爱情是一道营养丰富的小吃,而和平年代的爱情则是生活里的一道大菜。这话是有道理的。想来想去,太平盛世里似乎也找不出比爱情更具浪漫色彩更能拨动人心弦的事情啦!所以,这爱情也不再羞羞答答,从流行歌曲里便可见一斑,先是《爱你在心口难开》、《爱要怎么说出口》,再到《爱你一万年》、《爱到海枯石烂》,现在是《死了都要爱》,这爱情有点儿像“夏利”改“尼桑”又换了“奔驰”,上层次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3.
袁元 《党建文汇》2008,(12):44-44
近年来,农民与农村、农业一起构成了日益严峻的三农问题,三农文学也成为一种文学现象。2004年,人民文学奖获奖小说多描写底层,说明已有一些作家在关心弱势群体;2005年,知识分子力图推动三农文学的创作。《刘老根》和《乡村爱情》等剧的高收税率。或许代表着“三农”影视作品的繁荣。  相似文献   

4.
新鱼 《廉政瞭望》2014,(6):74-75
《乡村爱情》从2006年开播至今已经七季.成为中国电视剧史上最长也最为入味的乡土剧。《乡村爱情圆舞曲》(以下简称《乡7》)自今年开播以来,收视成绩抢眼,最近出炉的一份电视剧网络播放量排行榜更显示,《乡7》竟然完胜大火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有网友戏称:“我们没有都教授,但我们有刘能!”  相似文献   

5.
江婴 《世纪风采》2006,(5):12-17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20—1923年在成都外语专门学校攻读英语,1923年到上海,1927年赴法勤工俭学。1928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翌年发表后引起轰动,被视为其创作生涯的开始。1928年冬回国后,巴金先后完成被称为“爱情三部曲”的《雾》、《雨》、《电》,“激流三部曲”的《家》、《春》、《秋》,以及《憩园》、《寒夜》等小说。抗战胜利后,巴金主要在上海从事翻译、编辑和出版工作。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  相似文献   

6.
黄玉顺 《理论学刊》2023,(1):135-144
甲骨文“美”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美学意识的萌芽,而且是与“善”联系在一起的。此后的传世文献《易经》《尚书》没有“美”字。《诗经》出现大量“美”字,并且不再与“善”相关联,而是由更高的价值词“好”来统摄。这意味着中国美学意识从道德意识中独立出来,标志着中国美学意识的觉醒,这是中国美学思想的真正开端。《诗经》所有“美”字都形容人,包括女性之美和男性之美,表明中国美学思想一开始就不是艺术美学,而是“人的美学”。这意味着中国美学意识的觉醒是人的觉醒,其内涵是人的情感的解放,尤其是男女爱情的自由表达。《诗经》里的“美”字全部出现在《国风》中,这意味着中国美学意识首先出现在民众中,即并不是后儒解释的伦理政治思想。同时,《诗经》不仅开始具有诗歌艺术的诗学反思,而且开始具有诗歌艺术的美学反思,即是艺术美学思想的萌芽。  相似文献   

7.
秦湘豫 《党课》2013,(4):105-108
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邓云特(注:另有一说为邓殷洲),笔名马南邮、于遂安、卜无忌等,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竹屿人。邓拓是中国著名的新闻家、政论家,历任《晋察冀日报》社长、新华通讯社晋察冀总分社社长、《人民日报》社长、北京市委文教书记兼《前线》杂志主编、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等职。其为《北京晚报》的“燕山夜话”、《前线》杂志的“三家村札记”等专栏撰写的杂文,由于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深受读者欢迎,已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  相似文献   

8.
土族少年“花儿”是用汉语叙唱的土族爱情歌曲(土族情歌是用土语叙唱的),曲式大多数上、下两句,以五声音阶的商、徽调式为主,有音域宽广、旋律起伏频繁,自由辽阔等特点。有20余种不同的曲令,如《好“花儿”》令、《尕连手》令、《黄“花儿”姐》令、《红“花儿”组》令、《尕妹妹》令、《尕三妹》令、《杨柳姐》令、《粱梁上浪来》令等,以上曲自命名是以曲调内特有的衬词句为曲名,也有按地方名称命名的,如《东山》令、《丹麻》令、《五十》令等,有些歌手把土族少年“花儿”称为《土族》令。  相似文献   

9.
扬飞 《廉政瞭望》2013,(12):64-65
烧杀淫掠、国破家亡、妻离子散、一对中国年轻乡村男女毅然投入抗日,爱情在战争中经受考验。焚烧日货的时候响起了《义勇军进行曲》.大行军的时候合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日本人出现的时候那古怪的音乐、被砍死时夸张的惨叫……一切经典的抗日影片要素都出现了。这是八一电影制片厂未曾播放的抗日电影么?不是!这是一部说美语,主要演员全是白人,女主角是大名鼎鼎的凯瑟琳·赫本,米高梅1944年出品,片名《龙种》(DragonSeed)的黑白抗日主旋律电影.  相似文献   

10.
《乡村爱情交响曲》作为“乡村爱情”系列电视剧的第四部,无论是电视台还是网络,收视率和点击率都一路走高。同时,对赵本山农村题材电视剧的评论也随着剧目的热播一直没有停息。一方面,赵本山的农村电视剧关注当下农村、农民现状,在农村题材的开掘上作出了贡献;另一方面,赵本山电视剧也存在着重复、拖沓,笑点太过浅薄,商业味太浓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征婚猫腻儿     
快乐大叔 《党课》2012,(17):97-99
在中国古代,媒人说媒是“六礼”之一,正所谓“无媒不嫁娶,无媒不成亲”。 历史上,一部《西厢记》让爱情之花的护花使者丫环红娘流芳至今。从那以后,“红娘”就成为闪在婚姻介绍人头上的烁烁光环。有佛门中人说,一个婚姻介绍人如果能将三对男女带入婚姻的殿堂,将获得美满的来生。  相似文献   

12.
2013年初,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开展“百强报刊”推荐活动,《当代贵州》杂志作为贵州媒体中唯一入选者跻身其中。据了解,全国有9家党刊入围“百强报刊”:《党建研究》、《党的文献》、《中共党史研究》、《党员文摘》、《共产党员》、《党的生活》、《新湘评论》、《南方》、《当代贵州》。  相似文献   

13.
张薇 《山西青年》2023,(3):81-83
文章以助力“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数商兴农”工程建设等乡村振兴具体举措为导向,介绍基于PI教学法(Peer Instruction,同伴教学法)与依托助农实践项目的《网络营销》课程建设流程与实施经验,为同类院校开展基于PI教学法的《网络营销》翻转课堂教学、建立校地企助农实践紧密合作的课内实践教学改革机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据岛内媒体报道,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的倡导下,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将编入台湾高中必选课程。对此岛内的“50后”、“60后”们表示赞同,因为他们这一代就因熟读四书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5.
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不断深度融合的现代,教学应该要能够突破教材、教室等实体资源的时空限制。因此,如何充分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动力和探索热情,如何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其成为掌握科学认知方法的自主学习者,这就成为《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学面临的主要挑战。本文梳理了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如何将《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学工作重点从“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递过程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知识获取和整合过程。本文提出,《消费者行为学》的课程教学过程应该引入“知识传递—能力培养—思维提升—价值塑造”四位一体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6.
翻新与怀旧     
近年来,教育界的出现一大景观,是各地中小学语文课本持续不断“换血”,许多国人耳熟能详的经典文章如《孔雀东南飞》《药》《阿Q正传》《为了忘却的纪念》《雷雨》《背影游统统被“扫地出门”,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些“时文”,如描写“神舟六号”飞船升空的《飞向太空的航程》,记录香港回归的通讯报道《别了,不列颠尼亚》,以及沈杰《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等文章。  相似文献   

17.
《军队党的生活》2010,(2):79-79
新中国的文学史上,有一句行话叫“三红一创,山青保林”,指的是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八部长篇小说:《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山乡巨变》、《青春之歌》、《保卫延安》、《林海雪原》,它们与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星火燎原》和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红旗飘飘》构成了“红色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18.
文化资讯     
《共产党人》2010,(11):14-14
《月上贺兰》荣获文华大奖特别奖 5月25日,第九届中国艺术节在广东省广州市圆满落幕。第十三届“文华奖”同时在此间揭晓。“文华奖”是我国舞台艺术的最高奖项。其中,《长生殿》《我那呼兰河》《老子》《成败萧何》《寄印传奇》《红帆》《毛泽东在西柏坡的畅想》《风雪夜归人》《生命阳光》《霸王别姬》摘得文华大奖;  相似文献   

19.
《易传》、《中庸》中蕴含的朴素生态思想对当前构建新的生态哲学在本体论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易传》提出“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的物之所生之模式。《中庸》亦提出万物由“博、厚、高、明、悠、久”的“天地”所生出。既然万物均由天地化育,那么作为万物中的一分子的人与万物其它成员乃“民胞物与”,应该“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易传》中的“裁成辅相”和《中庸》里的“参赞化育”思想,既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又要求这一能动性在“尽物之性”的基础上发挥。  相似文献   

20.
“两个必然”不仅是《共产党宣言》的核心结论,还是马克思恩格斯及无数马克思主义者的生命旨归,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旨归。马克思的代表性著作都是论证“两个必然”,《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主要通过历史事实论证“两个必然”,并从实践上指导无产阶级怎样实现“两个必然”。《〈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标志着唯物史观的最终科学确立,主要通过形式逻辑论证“两个必然”。《资本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主要通过“大写字母的逻辑”(辩证逻辑)论证“两个必然”。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为包含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其结论也是“两个必然”的萌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