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保险是未雨绸缪的投资方式 人生在世,谁不希望有个安定、和谐、温馨、幸福的家庭?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突发性的自然灾害会使美好的家园毁坏,生活陷入困境;偶然的交通事故,往往给个人和家庭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打击;人们参与社会活动越多,遭遇多种“人灾”的可能性越大。现代社会已经不是恬静安闲的“桃花源”,而是高频率、快节奏、充满竞争的社会,它给家庭带来现代化生活的同时,有时也会带来难以预测的灾祸。应付意外灾难最有效的办法是参加保险。  相似文献   

2.
一个摄影师在暗房里的实验导致了最初的塑料的诞生。19世纪时,人们还不能够像今天这样购买现成的照相胶片和化学药品,因此,每个摄影师都必须经常自己制作需要的东西。19世纪50年代的某一天,摄影师亚历山大·帕克斯在暗房里处理“胶棉”时,意外地发现“胶棉”与樟脑混合后能产生一种可弯曲的硬材料。帕克斯把它称之为“帕克辛”,这便是最早的塑料。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的英语课上,有一次,在分析牛顿发现地球引力这句话时,老师问道:“这里为什么使用‘发现’而不用‘发明’这个词呢?”这个问题听来是再容易不过了,地球从它诞生那天起就有吸引力,这是原来存在的,难道还用什么人去发明吗?可是不知道你理解到没有,在“发现”与“发明”两个词义中包含着一个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也就是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的不同含义。从“发现”的意义来看,“发现”的过程也就是认识规律的过程。我们知道,规律不是浮在事物表面显而易见的东西,而是隐蔽在事物内部的本质的东西。因此,要认识规律,就要求  相似文献   

4.
求全责备,就是要求典型人物在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完美无缺,并且得到所有群众的一致拥戴。这是我们在培养和树立典型时很容易产生的一种错误认识,也是—种非常有害的思想障碍。它既违反客观实际,也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  相似文献   

5.
在侦察实践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侦察员对某一案件或案件中某个问题想方设法仍理不出个头绪,几乎陷入山穷水尽的困境,但是偶然受到某一事物的启发而豁然开朗,寻求到新的侦察途径,使难题迎刃而解。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灵感。它是外界客观事物作用于侦察主体而产生的心理现象。实践表明,侦察主体在进行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6.
“成功”,这是一个多么闪光的字眼!它激励人们奋发、努力,它鼓舞人们顽强战斗!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多少人洒下了辛勤的汗水,多少人为之奋斗了终生,谁不希望自己能够“成功”,然而,“成功”,的含义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相对于安稳的好日子而言,没有人会喜欢困难时期——经济上的或其他意外的巨变。不管怎样,总有人不同意英国作家金斯莱·艾米斯的保守言论“人们追求的美好的事物是没有止境的”或是歌唱家、戏剧演员苏菲·塔克主张的“我曾经富有过也贫穷过.相信我,朋友,富有更好点”。  相似文献   

8.
谈起标点符号的妙用,大家会想到这样一个故事:从前,吝啬鬼家里来了一位远方的客人,一进门就下起了大雨。吝啬鬼怕客人在他家吃饭,便写了“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的逐客令送到客人面前。客人琢摸了一下,点了标点断了句:“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吝啬鬼只好请客人吃饭。从这个故事里可以看出:由于标点符号的不同,读法、语调也不同,句子表达的意思也截然不同,从而强调了标点符号在语言文字中的作用。类似的事例还有许多。但是,标点符号为什么能改变句子表达的意思,有如此妙用呢?这是大家在语文学习中没有解决的“谜”。通过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常识》的基本理论,它帮助我揭开了这个“谜”。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本来就是互相联系的,这是事物存在的基本条件,其中任何一个事物都和周围的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相似文献   

9.
马上就要期末统考了。我在一个理科班上完最后一课后对几位班干部说:今后一段时间你们就不上政治课了,把时间拿来搞统考科目。没想到他们却说:我们很喜欢上政治课。同学们也一样。不信,你搞一次“民意调查”。下课时,我就以“我对政治课的一点看法和建议”为题,搞了一次“民意调查”。果然,正如学生干部所言,学生十分喜欢政治课。不少学生都不约而同地写到:“政治课很有趣。”“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学习、成长都很密切。”等等。而且有的学生就直接写上“我们要求上政治课”、“政治课时太少”等。当然这也并非偶然。这看似偶然的背后隐藏着…  相似文献   

10.
近日,某刊提到人一生中最恐惧的五件事——怕自己不受欢迎这其实是一种自卑的表现。人们要学会发现自己的长处,同时也要认识到自己的短处,而不要总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优势相比,这样就能够找回信心。穿“比基尼”人总是希望展示自己的美好,而不幸的是,场合和自身条件总是被考虑的首要因素。爱人去世一个人一旦经历爱人去世的打击,便很难摆脱孤独的困扰。这种“丧失”的感觉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交织在一起,替代了爱人在世的归属感,压抑着人们脆弱的心灵。当众讲话当众讲话不见得每次都得到响应,很容易让自己产生“别人不重视我”、“我自己没…  相似文献   

11.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是一句电视公益广告的广告词,画面上一个正晨练的男孩跑步过程中做了一系列帮助别人的事,都是些举手之劳的小事,但在别人感谢的微笑里,男孩一张阳光的笑脸灿烂绽开。他的快乐感染了被帮助过的人,也感染着一路上相遇的人们……本期刊登的三篇一组的“人道故事”的创意正是在这个电视广告触动下萌发的。谁说,残疾人就该永远是被同情、被帮助的对象?三位残疾主人公的故事对这一传统思维模式提出了挑战——因为,他们的追求达到了一个甚高的人生层次——我快乐,因为帮助了别人。快乐——一直是人类生命的不懈追求,人们总感叹接近它太难,为拥有它不遗余力。其实,得到它有时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困难——就如同那则电视公益广告的启示——通往快乐的捷径往往是帮助他人。很幸运,文中三位残疾主人公发现了这条捷径。  相似文献   

12.
论禁忌     
什么叫禁忌?禁忌一词在《辞海》中作如下解释:“禁忌,见塔布。英文taboo或tabu的音译,意译为‘禁忌’。原字起源于中太平洋的波利尼西亚。指禁止同‘神圣’的东西或‘不洁’的人们、事物等接近,否则即会招致超自然力量的惩罚。在许多原始民族中都有类似观念”。问题是这种禁忌最初是如何产生的?它有哪些具体表现?它对社会发展有何影响?旧的禁忌消失了,还会不会产生新的禁忌?诸如此类的问题,在一条释文中当然不可能也不应该要求它说得一清二楚。本文拟围绕着这些问题作些探索。这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今天,也许并不是没有意义吧。  相似文献   

13.
虽然我们对歌手林依轮并不陌生 ,但你了解他多少呢 ?记者 :依轮 ,你的名字怪怪的 ,又挺好听的 ,可有来历 ?林依轮 :这是我的艺名 ,其实我的本名叫林方 ,我哥哥叫林东 ,姐姐林红 ,加上我 ,刚好组成“东方红”。后来 ,被迫改名 ,是因为刚踏入歌坛时 ,“林方”总被人叫做“林芳” ,经常被误会为是女的。公司为我取了个名叫“林一轮” ,意思是“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 ,但我觉得“一”字写出来不好看 ,最终将名字定为“林依轮”。记者 :听说你当歌手很偶然 ,具体是怎么个过程呢 ?林依轮 :80年代国内原创乐坛刚起步 ,我和几个朋友经常在一起学李…  相似文献   

14.
人们对于事物性质从“软”、“硬”这个角度上的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不断地在发展。特别是对于事物的“软”的性质的认识和研究,正在扩展它的新领域,颇有普遍化的趋势。许多事物都是以“软”字修饰限定其中心词的。这绝非仅仅是新名词的产生,乃是人们对于“软”这个事物普遍性质认识越来越清楚透彻并运用于实际的反映。我们把事物这种相对于具体的、实在的、有形的、硬件性的诸类因素称为“软因  相似文献   

15.
人们遇到突发状况时,希望得到及时帮助;遭遇不法侵害时,渴望有人挺身而出。如果“救不救”“管不管”成为长期困扰人们的一个难题,“见义不为”“见危不救”等不良风气就会冒头。见义勇为,代表着社会正义,体现着时代精神和民族品格。然而也有人说,见义勇为过时了。但在我们身边,总不乏“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英雄。这些英雄,大多是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他们在平凡的生活中书写了不平凡的一笔。  相似文献   

16.
许晓平 《新东方》2005,(10):1-1
在谈到民主决策时,“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中”和“少数服从多数”是经常被提到的。这两个说法,表面上看是相互矛盾的。既然真理在少数人手中,那为什么还要少数服从多数,这一服从,不是把真理给放弃了吗?学问出自矛盾中,从表面矛盾的事物中寻找其统一的实质,这正是辩证思维的特点。“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中”和“少数服从多数”就属于这类表面矛盾而本质统一的情况。两种说法,是从不同角度阐述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 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中,是从真理产生的过程来说的。真理不可能被大家同时认识到,总有先后之分,也就是说先认识到真理的总是少数人。在这个意义上,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中,是指真理产生的开始阶段的特征。当我们把决策过程当作一个过程来看时,很明显,两种说法是针对决策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层面来说的。一个好的决策,不能没有好的思路,不能没有思想火花。而这可称  相似文献   

17.
“红太阳”照耀下的商业化流行事情往往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看出全新的意味。1992年风靡全国的“毛泽东热”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笔者在一次座谈会上提出这一热点现象来,结果导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热闹场面。冷眼看去,这恐怕就是社会人群对“毛泽东热”不同看法的一个“缩影”。不过尽管角度很多,我相信总有那么一个角度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因为事物总不是由它的种种表面现象简单地相“加”而成的。分析起来,有些人对“毛泽东热”是采取“上纲上纹”态度的。比如有人希望“‘毛泽东热’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热起来,最重要的是应体现在人们在这个热潮中重新认识毛泽东,并由此产生的赶越毛泽东的勇气和行动”(据哈尔滨《青年之友》1992年第7期柴了文)。这是多么高的期望值呵!但如你稍许正视一下目前“毛泽东热”的现状,这番期望又是怎样地高不可及,不客气他说,简直是高到了不着边际,象“痴人说梦”。因为“毛泽东热”乃是以流行歌曲、文化衫的方式,乃是以悬挂于公私车驾驶室中画像的方式,至多是以描述毛泽东日常生活的书籍或电影的方式而风行于世的。轻重之间,判然有别。恐怕抱有这番期望的好心人们,多数是“隔岸观火”,在“热”外论“热”,受了“毛泽东”这三  相似文献   

18.
谈及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着“喂食”现象的弊端时,有同志不以为然,甚至振振有词:“这有什么?马克思主义就是要靠灌输么!”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喂食”并不等于“灌输”。诚然,马克思主义并不是自发地产生的,要理解和掌握它的确需要靠“灌输”,即通过自觉地输送。不过,这里“灌输”的意思很清楚,是对“自发产生”而言,是强调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自觉地学习和磨炼才行。也是说,青年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及世界观形成时期,他们迫切需要理论政治营养,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放松不得,也马虎不得。可见,这里“灌输”的意思,着重还是总体  相似文献   

19.
“越临近比赛,参赛者的精神越紧张,有些队员坐立不安,老想着比赛,睡不好觉,饭量减少,情绪较为激动和兴奋,因此得不到良好的休息,训练和比赛时就会很吃力,往往成绩很不理想.”中国残疾人乒乓球队领队陈亦新告诉记者. 如何有效地克服和缓解运动员心理压力?锅炉都有一个安全阀,可以使过量的蒸汽不断排出,从而起到降压的作用.有感于此,美国社会学家科塞曾提出“安全阀”机制,认为这样一种机制可以使紧张情绪得到释放.  相似文献   

20.
座谈学习效率话题时,许多同学自然联系到航天英雄,联系到杨利伟。这使我很高兴。“神五”是我们迈进高科技新时代的标志。生活在这样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效率不高,何谈成功?高效率朝谁要?从哪儿来?动力在哪儿?方法有哪些?这是每个同学都在寻求的答案。 要想干一番大事业,首先要有动力。杨利伟从小就有从军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