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毛泽东点将“小钢炮”当炮兵司令员 还在1950年年初.中央军委就根据国内外形势和我军面临的任务,作出了建立一支强大的国防军的决策.并决定组建军兵种领导机关。谁来掌舵炮兵?毛泽东幽默地发话:“红四方面军有个陈锡联,外号叫‘小钢炮’.搞炮兵当然是内行!”  相似文献   

2.
开国上将陈锡联,14岁参加徐海东、詹才芳领导的红军游击队,15岁成为鄂豫皖红一军第1师第3团战士,在副军长兼第1师师长徐向前领导下驰骋鄂豫皖,由此一步步成长为人民军队的著名将领:抗日战争中,先后任八路军第129师旅长、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中,曾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兵团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军委炮兵司令员、沈阳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常委,一度主持过中央军委日常工作。在他漫长的革命生涯中,留下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奇闻轶事。  相似文献   

3.
何立波 《党史博采》2011,(11):31-35
开国上将陈锡联戎马一生,历经百战。是我军著名的战将之一。在长期革命战争中,敢打善打硬仗、恶仗,常能出奇制胜,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他参加红军时年仅14岁,但他作战勇敢,被称作“小钢炮”。李先念曾称赞他“打仗数第一”。抗日战争中。陈锡联历率部首战阳明堡、夜袭旧关镇、设伏响堂铺、鏖兵狮垴山、破袭平汉路,在一系列战役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指战员们誉为“赵子龙”。作为能征善战的将军。毛泽东习惯称他“司令”,邓小平说他“心胸开阔,肚量大”。  相似文献   

4.
作者以深厚的无产阶级革命情谊 ,记叙了陈锡联作为中国共产党员 ,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的辉煌业绩和战斗的一生。文章再现了陈锡联自 14岁就投身革命 ,所经历中国革命各个不同时期的革命功绩和操守。特别是他一生追求真理 ,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功高不自恃 ,始终保持克己自律、生活俭朴、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 ,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相似文献   

5.
林木 《党史博览》2007,(1):28-29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毛泽东在《西江月·井冈山》一词中的生动描述,让今天的人们能够确切感受到红军时期人民炮兵的威力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苏振兰 《党史文苑》2007,(2):34-35,42
共和国开国上将陈锡联,于1915年1月4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詹店乡彭家村的一个贫农家庭.  相似文献   

7.
刘万路 《党史文苑》2007,1(2):34-35
共和国开国上将陈锡联,于1915年1月4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詹店乡彭家村的一个贫农家庭。1929年4月,在被地主压迫得忍无可忍的情况下,陈锡联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先后参加了开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四次“围剿”、艰苦卓绝的长征,历任红四军第十二师三十四团团部指导员,红三十军第八师二六三团政委、团长,红四军第十师副师长、师长、师政委。  相似文献   

8.
1997年2月,邓小平逝世后,他的老部下、开国上将陈锡联撰文《追念敬爱的老首长》,寄托哀思,他写道:“小平同志是我敬爱的老首长。我有幸曾长期在小平同志直接领导下工作,尤其是战争年代,他和刘伯承元帅带领我们浴血太行、逐鹿中原、跃进大别山、决战淮海、解放大西南的情景,总在眼前浮现。小平同志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驾驭战争的雄才大略,顾全大局的博大胸怀,对祖国对人民的赤子之情和关心爱护部属的长者风范,深深印在我的心中,使我永远难忘。”  相似文献   

9.
陈锡联印象     
<正>陈锡联是个传奇式人物。他七八岁就开始当长工,13岁担任儿童团团长,14岁参加鄂豫皖边区红军,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岁任团政治委员,20岁任师长。要是做个对比的话,今天20岁的青年人还是偎依在父母身边的孩子,陈锡联这个年龄已经是一位战将了。  相似文献   

10.
从中队政委到团政委,从纵队政委到兵团政委,从志愿军政委到大军区政委,李志民戎马生涯六十年,积累和创造了政治工作的丰富经验。他身经百战,儒雅多才,所著《革命熔炉》、《李志民回忆录》等,成为我党我军的宝贵精神财富。而"善打政治仗",是他闻名军中的华彩篇章。  相似文献   

11.
陈云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建立以后,他长期主持全国财政经济工作,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提出过许多正确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重大措施,对党、对人民作出了巨大的、多方面的贡献。限于篇幅,本文着重回顾陈云对新中国基本建设所作的贡献。一1949年5月,陈云奉党中央调动从东北进京,负责筹组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7月,中财委正式成立,陈云任主任。刚刚诞生的新中国,正面临着国民经济严重衰退的严峻形势。农业减产,工厂倒闭,交通梗阻,物资奇缺,物价飞涨,失业众多。1949年的全国生产,同历史上最…  相似文献   

12.
领导力不应等同于生产力。领导力是一个包括能力、努力、心理承受能力在内的四元函数。领导力是一种影响力,是一种行为、一个过程所产生的力量。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领导力的作用,领导力能够反作用于生产力。  相似文献   

13.
生产力是对自然界的改造和发展,同时,生产力的每一次胜利必然以自然界某种秩序的丧失为前提."自然破坏力"与推动社会发展的生产力相反是一种否定的力量,人们必须正视这种反向力量的存在,并吸取其深刻教训,而生产力与反生产力(自然破坏力)的统一是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4.
周太和 《党的文献》2005,2(3):26-34
陈云在主持全国财政经济工作期间,提出了许多正确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重大措施,如建设规模要与国力相适应;搞好综合平衡,按比例协调发展;经济建设要走渐进式发展的路子,基本建设要循序渐进等.实践证明,这些指导原则和主张在当时的经济工作和基本建设上都是正确的、行之有效的.重温这些指导思想、指导原则和方法,对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从而对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独秀曾在上海加入暗杀团,直接参与了1905年吴樾在北京炸清廷五大臣的暗杀活动。暗杀活动的屡次失败,促使陈独秀摒弃血性反清的暗杀形式,组建了革命组织岳王会并任总会长,积极联络新军,进行武装暴动。陈独秀拒绝加入同盟会,对同盟会一些人的了解甚至影响了他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1899年1月29日,瞿秋白出生于江苏常州城的没落书香人家。1921年9月,在莫斯科经张太雷和张国焘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7月“八七”紧急会议上,时年28岁的瞿秋白为三名常委之一,受命主持中央工作。后因受到王明及其后台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米夫的排斥和打击,于1931年后退出领导岗位,成为党内无职务又不领津贴的“白丁”。1934年2月初,瞿秋白离开上海到达中央苏区瑞金,协助徐特立主持苏区教育事业,很有成绩,但是遭排斥的境遇并没有改观。1934年10月中旬,中央苏区“三人团”决策苏区战略转移,8万红军由博古和周恩来率领北上,开始长征,留下2…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名对中国革命做出过巨大贡献 ,然又有着种种是非的历史人物 ,陈独秀在中国现代史的舞台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对于这样一位历史人物进行客观而公正的评价与研究也一直是史学界关注的热点。但在 2 0世纪 80年代以前 ,人们对陈独秀的研究基本上沿袭共产国际对他的批判 ,一直没能有所突破 ;进入 80年代后 ,特别是在 90年代 ,由于各种人为禁锢的解除 ,史学界对陈独秀研究的思维更加多样、视角更为广阔、途径更加宽泛 ,从而取得的成果也更加丰硕 ,对陈独秀的研究也随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一、陈独秀研究的必要性长期以来 ,对陈独秀的…  相似文献   

18.
198 1年 6月 2 7日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陈云对于《历史决议》的起草提出了不少重要的建议。他非常赞成邓小平的意见 ,即 :这个决议所要解决的最核心的问题 ,就是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 ,实事求是地、恰如其分地评价“文化大革命” ,评价毛泽东的功过是非 ,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为此 ,他建议增加“建国以前 2 8年历史的回顾”一节。这个建议 ,得到邓小平和全党同志的一致赞同。这是陈云对《历史决议》作出的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人类历史的发展最终可归结为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力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扩张.本文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简要阐述了生产力移植的性质和形式、原因和条件及其现实意义.生产力移植的目的在于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学术界对文化生产力的几种主要的解释维度均具有合理性。在文化发展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本身的内涵与价值发生了重大变化,基于这一现实,当前我国文化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念,革除旧有体制,寻求新的文化发展机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