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江 《瞭望》1992,(44)
初到香港,蒙友人陆先生见赠《香港概论》一册,使我这个“港盲”获益不浅,后来得见该书主编杨奇先生,谈起来,方知《概论》只是上册,还有下册。上册主要讲经济,下册就要涉及政治、文化等问题了。杨奇先生说,下册的写作难度较大,正在审稿当中。与经济相比,我倒更注意香港的文化。我不知道该书将出版的下册对香港的文化是怎么讲的,我听说过,香港曾被人称为“文化沙漠”。这次到了香港,并且与个别大学有所接触,据我初步观察,“文化沙漠”之说  相似文献   

2.
初识赵耀东先生,是今年5月16日在北京召开的“两岸经贸发展回顾及合作前景研讨会”上。那天,他站着向与会的两岸人士作了一个多小时的演讲。当他讲到“我在大  相似文献   

3.
王乾荣 《民主》2009,(11):50-50
评论家阎纲先生近日于《人民日报》发表《说“研讨”》一文,批评了当前流行的所谓“研讨会”的庸俗之风。他举例说:“某领导(在某人作品研讨会)讲话以后。我在上海报纸的报道里看到,他授予被研讨者‘伟大作家’的光环.第二天查对北京发表的讲话全文.这个光环不见了.”  相似文献   

4.
谢云 《瞭望》1989,(17)
在这块小小珍珠滩上,屡聆宏图先生“闲话”,娓娓而谈,幽默机智。如口干舌燥之际,得此“瓢饮”,沁我心脾,爽我精神,受惠实多。但读第十二期《风光无限》,颇惜先生迂气尚未脱尽,略感遗憾。 蔡元培先生“声明”说得明白:他之决心“辞去兼职”,意在“聚精会神”,做好本职工作。而今之衮衮诸公,原意并不在做事,而只在图名,所以兼职不怕多,挂名只嫌少。“依依惜别,恋恋不舍,拉拉扯扯,粘粘糊糊”,固其宜也。方枘圆凿,奈何以  相似文献   

5.
卢志民是吉林省四平红嘴集团总公司总裁,他所领导的红嘴集团,原是一个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贫困生产小队,每年人均收入只有38元。1978年,他出任生产队长,靠100元起家;1994年组建红嘴集团,人均收入4500元,老人有养老金.职工有社会保险、子女免费入托、入学.水、电、气均免费供应。卢先生的营运策略是:组建大集团、培育大公司、主攻大项目、进军大市场。“八五”期间,他共投入5亿元建成了年产30万吨啤酒厂、30万吨炼钢厂、30万吨轧钢厂和10万吨饮料厂,产值高达7.3亿元人民币。下文是卢志民赴港接受“紫荆花杯”中国杰出企业家成就奖后写成的。  相似文献   

6.
还在飞往悉尼的班机上,他就听到一位上海籍老板对他说道:“……我在澳洲多年了,从没有亲眼看见默多克先生。在澳洲,要想见总理霍华德容易——因为他不敢得罪选民,但要与驰名世界的‘传媒大亨’默多克先生见面,无异于天方夜谭。”到了悉尼,他为求得一份聊以糊口的简单工作到处碰壁,哪儿还有心思去幻想“自己有一天会踏进那座高不可攀的红色砖楼,成为新闻公司总部的第一名华裔职员呢”。  相似文献   

7.
香港有个陈嘉庚式的爱国老人,他捐资近2亿元,在香港和内地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兴办了近200个教育项目,他先后荣获“全国十大扶贫状元”等称号和香港特区政府“银紫荆星章”,他身兼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名誉理事、希望工程顾问、香港经济促进会主席、香港国际投资总商会特别顾问、世界杰出华人基金会顾问、中华慈善总会名誉会长等多项社会职务,他就是香港协成行集团董事总经理、方树福堂基金和方润华基金主席、慈善家方润华先生。  相似文献   

8.
傅艾以先生来找我,说曹聚仁先生的纪念馆在他家乡建成、开幕了,要我为它写一幅字去,我说我的毛笔字见不得人,不能写,他说他们希望我一定写,我这个人面子薄,经他这么一说,就不管献丑不献丑,答应下来了,而且跟着想好了十六个字:“行万里路,无愧记者;写百本书、不负此生。”我想用此也足以对曹聚仁先生表示敬意了。可惜我到现在为止,还在拖,还没有把这幅字交出去。  相似文献   

9.
《党政论坛》2008,(20):27-27
季羡林先生,对采访他的记者说:“要做到内心和谐,就得想得开。我快到100岁了,就是因为想得开。”  相似文献   

10.
金秋的一个下午,我在采访在北京召开的康复国际业太区第九届大会时,康复国际副主席、康复国际亚太区主席李文彬先生和康复国际荣誉委员会主席、前亚太区主席方心让先生送给了我一个布娃娃。方先生说:“这个娃娃没有脚,头也小,虽有残疾,但永远不会倒”。他告诉我,这个不倒娃是将于1991年(“联合国残疾人十年”活动的最后一年)8月在香  相似文献   

11.
给自己定下任务 时届岁尾,香港金利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曾宪梓先生的两项爱国义举,在京城传为美谈: 1992年12月22日,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宣布,由他出资发起的“金利来银利来偕百家名店支持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大型活动,将1993年元月定为“支持奥申活动月”。在此期间,全国各太城市和各大商店将张挂横幅、张贴宣传画、设置支持奥申签名簿等,广泛征集签名,并将举行如彩车游行、体育比赛等多  相似文献   

12.
今天的文坛,早已没了毕修勺的声息。数年前,久居台湾的著名文人胡耐安先生,“惊悉”他过世的消息,伤感地在报上写下悼念这位老友的文章。 没过几年,写悼文的耐安先生倒作了古,毕修勺却还在人世,每天和左拉“生活在一起”,倘佯于19  相似文献   

13.
西厓 《瞭望》1995,(33)
我参加漫画宣传队为时稍迟.1939年在寿昌县立师范教书时,得悉漫画宣传队从上饶来金华举办“张乐平战地写生画展”,在参观中认识了队长张乐平和队员麦非、叶冈,虽是初次相识,却很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情.当时漫画队先后离去了廖冰兄和特伟,感到人手不够,热忱邀我参加,我欣然应命,从此除木刻工作外,又成了漫画专业户.  相似文献   

14.
于晓玲 《党政论坛》2011,(14):22-22
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在《百家讲坛》讲《易经》时,说他在孔子的故里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人来孔子家里拜访,孔子的徒弟拦住了他,问他有什么事。那人说:“我想问问先生,一年到底有几季?”孔子的徒弟很不以为然地说:“当然是四季了!这个连小孩子都知道,还用问先生?  相似文献   

15.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这是闻一多先生的一句语录,形象而准确地概括出了他的扎扎实实的作风和实事求是的可贵品质。先生既已作古,而他这句话语依然值得我们细细玩味。 说了再做,其实也没有什么可挑剔的。甚至,在做之前,通过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切实可  相似文献   

16.
茹荻 《瞭望》1992,(40)
全世界的体育健儿,定期举行奥运会,开展“力”与“真”的竞赛,我总觉得这是人类有史以来创造的具有伟大意义的事件,它的意义决不止于体育界,而是遍及各行各业和深入人们精神生活中的。谁能在他所从事的事业中奥运会精神发扬得愈充分,必然为人类作出愈大的贡献。 这里,我不是在颂扬奥运会的主办人(当然他们的辛勤工作值得称赞),而是在颂扬奥运会中充分  相似文献   

17.
韩非子在“四人帮”大讲所谓“儒法斗争”年代,是很出过一番风头的。这位老先生自己万万“想”不到几千年后还恭逢荣宠,被铸成“棍子”。当然,他“身不由己”,不应怪罪于他。他讲“法治”的一些著述,也不能因为有此“牵连”而一笔勾销。他的讲  相似文献   

18.
张昌华 《各界》2013,(5):83-86
范用(1923—2010)先生个子不高,自谦说“我很丑,也不温柔”。我看他脸模十分周正(曾见他年轻时的照片,帅极了),鼻梁上架着一副大边框眼镜,精神矍铄,思维活跃。自被撞折腿以后,以拐助行。初次晤面见他时,他身着中式深蓝色上装,下穿灰色裤子,足蹬圆口软底黑布鞋。一身国货,一副布衣打扮,外加一颗童心。这位故耋野老,退休后赋闲在家,但举手投足、言谈说笑仍不失仙风道骨。  相似文献   

19.
任明耀 《民主》2011,(9):39-40
我的老友黄宗江先生于2010年10月18日驾鹤西去了。享年89岁,也算高寿了。他早几年来信告我:"来日无多了。"可是那年他只有75岁,上苍没有收留他,拖了10多年终于在去年秋收留了他。  相似文献   

20.
“一钱太守”与“十钱主簿”方一日汉灵帝时会稽太守刘宠的外号叫“一线大守”。他在任时兴利除弊,黎庶因得安居乐业。后奉调进京任职,路过山阴,几位老者拦住他,一定要各送一百钱,以感谢他在会稽办的好事。刘宠说:“既然如此,我就各拿你们一枚铜钱作纪念吧!”于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