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60年前,当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到达陕北的第二年,延安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黄克功因私情枪杀了一名投奔延安的女青年,被延安高等法院判处死刑。这件事被称为“黄克功案件”。黄克功历经井冈山几次反围剿斗争,后来又随红军走上长征道路。红军在陕北会师时,他已是身经百战的红军旅长。党中央在延安成立抗日军政大学,调黄克功任第六队队长,是颇受人瞩目尊敬的一位红军高级干部。刘前是一位年轻貌美、能歌善舞的城市姑娘。来延安后,先是在抗大学习,后来被调到陕北公学。那时候刚到延安的女青年热情奔放,对革命充满了激情,经历过长…  相似文献   

2.
谢滋群14岁参加红军,除出生入死历经无数次战斗外,还着力从事保卫、侦察、侦破工作。由于为中共中央机关迁至延安进行前期侦察工作,他成为第一个进入延安的红军;因成功破获周恩来崂山遇险一案,他被誉为“延安的福尔摩斯”。  相似文献   

3.
颜梅生 《党史纵横》2010,(10):25-28
他14岁参加红军,出生入死历经无数次战斗,着力从事保卫、侦察、侦破工作。由于为中共中央机关迁至延安进行前期侦察工作,他成为第一个进入延安的红军;因成功破获周恩来崂山遇险一案,他被誉为“延安的福尔摩斯”……他叫谢滋群。  相似文献   

4.
他,14岁参加红军,除出生人死历经无数次战斗外,还着力从事保卫、侦察、侦破工作。由于为中共中央机关迁至延安进行前期侦察工作,他成为第一个进入延安的红军;因成功破获周恩来崂山遇险一案,他被誉为“延安的福尔摩斯”。他就是谢滋群。  相似文献   

5.
1936年,延安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黄克功因私情枪杀了一名投奔延安的女青年,被延安高等法院判处死刑。这件事被称为“黄克功案件”。 黄克功历经井冈山几次反围剿斗争,后来又随红军走上长征道路。红军在陕北会师时,他已是身经百战的红军旅长。党中央在延安成立抗日军政大学,调黄克功任第六队队长,是颇受人瞩目尊敬的一位红军高级干部。  相似文献   

6.
选择到延安当红军,丁玲无怨无悔,在延安的十余年承载了这位著名女作家从“文小姐”变为“武将军”的非凡经历。  相似文献   

7.
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前线,对日本帝国主义作战.9月25日,平型关大捷,歼灭日军一千多人,振奋全国人心.消息传到延安,大家欢欣鼓舞.就在这欢呼胜利的庆贺声中,延安的宝塔山下,却发生了一起历史悲剧:红军将领黄克功因逼婚未遂,枪杀了青年女学生刘茜.这件事当时在延安引起了不小的震动.笔者当时在延安抗大学习,亲身经历了这个事件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8.
刘明钢 《湘潮》2008,(12):34-37
1937年1月,中共中央进驻延安,从此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由于有了相对安定的环境,许多红军老战士、老革命开始寻找人生的伴侣。陈云、彭德怀、邓小平、王稼祥都是在延安喜结良缘,留下了一个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9.
美国著名记者索尔兹伯里的专著《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于1986年出版后,在国际上颇有影响,一版再版,并被译成多国文字出版,我国也出了译本,且几次再版。该书中提到延安时代的“红色历史学家徐梦秋”,说他参加过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延安时与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张闻天等有过不少交往。但是,读者对徐梦秋的生平却知之甚少。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徐梦秋于1976年5月病死于南京的监狱,但他的政治生命却在很久以前就可悲地结束了。徐梦秋,安徽寿县人,1896年生,自小聪颖,记忆力特别好,用乡里私塾先生的话说,他生…  相似文献   

10.
1936年,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进入陕北苏区采访,全面报道了红军长征及陕北根据地情况,成为采访红色中国的第一位外围记者。继斯诺之后,他的妻子海伦·斯诺于1937年来到延安,再次系统地采访了红军长征的当事人,详细报道了众多红军将领的传奇经历。他们夫妇分别撰写的《红星照耀中国》和《红色中国内幕》,是外围记者早期介绍红军长征真相的权威著作。  相似文献   

11.
众人架鹊桥1937年1月,红军总部和中共中央机关从保安迁到了延安。到延安后,环境相对稳定下来,一些已过“而立”之年的红军干部的婚恋问题,就成了大家所关心的事。  相似文献   

12.
11、延安喜结良缘1937年1月,罗荣桓随党中央从保安迁往延安,担任红军后方政治部主任,主管军委直属机关、学校、工厂和陕北军事部(相当于省军区———笔者注)、红二十六军、二十七军以及独立师的政治工作。这一时期,内战已基本结束,延安相对地比较平静,各个机关都相继实行星期天休息的制度。于是,每到这天,罗荣桓过去的老战友,如罗瑞卿、肖劲光、张爱萍、冯文彬、莫文骅、许建国等,都不约而同地从不同的工作部门,来到驻扎在延安师范旧址的红军后方政治部找罗荣桓。当时,这些同志都已三十岁左右,因为战争使他们推迟了自…  相似文献   

13.
站在红军战斗过的山巅赵仁广站在红军战斗过的山巅情思奔涌浮想联翩当年的炮声鸣响在耳际当年的烽火闪现在眼前听到了红军战士冲锋的呐喊驰动雄风高歌着正义的宣言看到了先烈们血染的大旗那光辉照映着万水千山于是从井冈山遵义到延安从延安西柏坡到北京城一条红线穿过风雨...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遵义、延安和西柏坡在中国革命历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鲜为人知的是,选择遵义会址、延安和西柏坡落脚点的,都是江西兴国籍的老红军。他们分别是:首选遵义会议会址的曾美,首人延安侦察的谢滋群,首择西柏坡的潘开文。这看似偶然,其实也蕴涵着某种必然。  相似文献   

15.
初访延安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迫于国内外形势,同意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西北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1937年9月28日,叶挺被任命为新四军军长,他向在南京的博古、董必武、叶剑英表示,安全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并于11月3日来到了延安。  相似文献   

16.
张云逸:外国人不是来玩的,我们红军打仗是世界闻名的。我们演练,接受检阅一定要把红军的英雄气概展示出来,让中国人和外国人都认识红军…… 1937年元月中旬,毛泽东率领中央军委总部进驻延安。不久,蒋介石按“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谈判条文内我党一再申述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要求,决定对“延安特别行政区”的军事水准,做一  相似文献   

17.
“飞夺泸定桥”从命名到传播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1935年5月29日,长征中的红军惊险奇绝地夺取了泸定桥,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当时担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科长的彭加伦以一篇题为《飞夺泸定桥》的短文记述了这段战事,收录在1937年2月于延安编成、1942年正式出版的《红军长征记》中。  相似文献   

18.
易辉,1922年生于太原一个前清旧官僚家庭。1936年,易辉上初中二年级,一天,她从进步同学那里看到一份杂志叫《肤施剪影》,里面有许多图片。肤施是延安的旧称。易辉第一次知道了在黄河的对面,有一个地方叫延安,那里有一支队伍叫红军,有一所学校叫抗大,学校里还有很多女兵。这一切让易辉感到耳目一新。联想到自己的家庭,她是多么向往延安,  相似文献   

19.
红军主力长征后,曾山奉命担任江西省委代理书记、江西省军政委员会主席等重要领导职务,留守江西苏区,开展游击战争,掩护红军主力战略转移,演绎了“半面红旗”的革命斗争故事,被誉为“游击高手”,成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35年5月,曾山突围到上海,赴苏联留学。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和陈云一起从苏联飞抵延安,受到毛...  相似文献   

20.
何鸣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中共闽粤边区特委和红军游击队的主要负责人,原本并不特殊,然而1937年11月12日,毛泽东在延安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的报告,提出要注意"何鸣危险(被国民党包围缴械的危险)的警戒"后,何鸣因此而名声大噪,成为上了<毛泽东选集>为数不多的中共福建党史人物之一而入了另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