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76年作者在某鸡场蹲点期间,该场发生鸡新城疫后,在1~2个月龄雏鸡中发生了鸡支原体病,死亡较多;虽然投给了大量土霉素、但疗效不高。根据国外报道及作者经验,认为鸡支原体甲醛灭活苗有一定免疫作用。为了帮助场方控制本病,从该场病鸡分离出鸡败血性支原体(MG),制成甲醛灭活苗,对假定健康鸡与病鸡进行了气雾免疫,观察效果较好。现将试验情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市某肉用鸡场,在1988年流行鸡呼吸道疾病期间,笔者从病死鸡分离出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E.coli)O_(78):K_(80)。用分离出的O_(78)菌株的肉汤纯培养物制备甲醛灭活疫苗,在实验室条件下做免疫保护试验,对免疫组鸡用同型菌株气管内攻毒,保护率为96%;做现场免疫试验,在发生呼吸道疾病后,免疫鸡群比非免疫对照鸡群因大肠杆菌致死鸡数下降了62%,出栏平均体重增加300g/只.(一)流行病学调查 某集体养鸡场,利用塑料大棚饲养宝星肉用鸡。1988年5~10月,先后进  相似文献   

3.
从河北省某肉鸭场的鸭疫里氏杆菌病发病鸭中分离出鸭疫里氏杆菌 (Riemerellaa natipestifer ,RA)菌株。对该菌株采用液体、固体两种方法增菌培养后制成油乳剂灭活疫苗 ,以 0 .5mL/只剂量经皮下免疫 7日龄雏鸭 ,并在河北省某发病肉鸭场进行了田间试验 ,表明该疫苗免疫效果良好 ,保护率达 90 %以上  相似文献   

4.
迄今为止,在多种节肢动物体内或脊椎动物体内已查出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1984~1986年,我们分别用RPHA和ELISA法对某场200头奶牛进行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e抗体(HBeAb)的测定,已证实在奶牛血清中存有上述三种成份。为证实在奶牛血清中存有类人乙肝病毒,我们又采用免疫酶技术(ELISA)和免疫电镜技术(IEM)作了测示和观察,其结果如下。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鸡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近几年,我县鸡霍乱的死亡率一直在10%以上,仅县商业局种鸡场1976年建场以来就发生了四次鸡霍乱。1981年1月至4月19日,全场共死鸡535只,死亡率达35.7%。曾用抗菌素和磺胺类药物进行防治,花三千余元药费,仍未制止死亡。也曾使用禽霍乱菌苗进行过免疫注射,但免疫期短,保护率低,影响产蛋,而且要逐只抓鸡,不宜在农村大面积应用。因此,我们进行了抗菌增效剂配合磺胺-5-甲氧嘧啶防治鸡霍乱的试验。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吴县市某鹅场的荣昌种鹅经小鹅瘟疫苗免疫后所产蛋出孵的雏鹅在10~20日龄时大批发病死亡,经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小鹅瘟。1发病情况1997年3月该场更新种鹅6200只,其中荣昌鹅5000只,太湖鹅1200只。10月10~20日,由...  相似文献   

7.
1983年4月,在陕西某养鸡场,经Ⅱ系苗饮水免疫和未经免疫的雏鸡群中大批鸡只发病死亡。经免疫荧光法检验和病原分离诊断,确定为鸡新城疫强毒所感染。下述诊断过程。 (一)疫病流行情况及临床表现 疫病开始在一个鸡舍发生,经10天后波及至三个鸡舍,日死亡最高达3798只,19天内共死亡雏鸡24276只,给该场雏鸡生产造成极大经济损失。发病鸡中多数为经过新城疫Ⅱ系苗饮水免疫的1、2、4月龄雏鸡,另外一群未来得及免疫的10日龄左右雏鸡发病和死亡率更高,而该场成年鸡未见发病。发病初期,为最急性型,常见不到任何临床症状,突然发病大批死亡,进而可发现鸡群中部分鸡只精神委靡,羽毛蓬乱,翅尾下垂和呼吸困难等症状。病程较长的患鸡可见到拉稀,粪便带血,也有少数病鸡出现头颈歪斜,作转圈运动的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8.
2016年6月,山东省某鸭场养殖的麻鸭在25日龄时发生一种以猝死、心包积液和肝坏死为特征的疾病,死亡率高达40%。通过临床表现,结合PCR检测、鸭腺病毒排查检测、鸡胚传代分离培养、血凝性试验、SPF鸡回归试验与PCR血清型定位分析等实验室检测,确诊该病为Ⅰ群禽腺病毒4型(FAdV-4)感染所致。为有效防控该病,首先注射超免疫卵黄抗体进行治疗,短期内虽然起到了积极的治疗作用,但保护期后该病复发,死亡数量增加,转而采集发病鸭肝组织并进行研磨、灭活,制备组织灭活疫苗,实施紧急免疫,最终成功控制了该病。结果表明,该麻鸭场感染FAdV-4导致发生鸭的心包积水综合征,而同源组织灭活疫苗紧急免疫是防治该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动物转移因子(TF)为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所合成的一种具有能转移致敏信息的淋巴因子。它能将供体(猪、牛等免疫组织)所具有的特殊免疫功能,通过人工将其提取出来,再经注射等途径特异地传递给受体动物(如患乳房炎的病牛),借以动员激发受体动物自身免疫系统,增强其免疫之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我场于1986~1988年试用转移因子(TF)进行治疗奶牛乳房炎60头取得了较好效果。奶牛转移因子的制作方法 ①取新鲜牛脾脏和部分淋巴结。以灭菌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剪除脂肪和筋膜,将可用部分充分剪碎。②将剪碎组织块、与  相似文献   

10.
在国外,对边虫病的免疫研究较深入,一些国家已广泛应用活虫疫苗预防该病。而国内有关牛边虫病的报导甚少,四川尚未见报导。为此,现将1984年万县市奶牛场爆发奶牛边虫病的诊断治疗情况作一报告。 (一)流行概况及临床症状 该场自五十年代建立以来,由本地黄牛逐步改良和引进黑白花奶牛相结合形成了现有的牛群。1984年6月,又从广东省茂名市购进黑白花奶牛28头,分别饲养在该场的一、二两个分场。七月中旬,一头广东牛发病死亡。尔后,两个分场有几头奶牛陆续发病死亡,到10月上旬止,两个分场发生具有相同病状和相似剖检病变的共14头,  相似文献   

11.
我场种猪在1981年以前采取大猪一年2次、仔猪于断奶前后进行一次的猪瘟免疫程序。1981年秋开始大猪不变、仔猪改用10日龄首次注射、断奶前后2次注射猪瘟疫苗的免疫程序。至1983年春季发现有的仔猪首次注射疫苗后,整窝地发生速发型过敏反应,到目前为止,先后已有6头母猪的后代共13窝118头仔猪发生反应。反应范围极其明确,凡属这6头母猪所生又吃到这6头母猪初奶的仔猪,即使以后寄养别的母猪,注射疫苗必然引起反应。而其它母猪所生后代,中途寄养到这6头母猪,注射疫苗就不会引起反应。参照有关过敏反应的理论,如此幼龄的仔猪,在首次注射猪瘟疫苗时发生症状明显的速发型过敏反应,确属罕见。  相似文献   

12.
鸡大肠杆菌灭活蜂胶苗的研制用自行研制的肉鸡大肠杆菌甲醛灭活蜂胶佐剂疫苗,对某肉鸡场几批雏鸡发生的大肠杆菌病进行免疫,取得良好效果。免疫10d后抗体检测效价达1128,并可维持20d左右,出售时抗体基本保持在164以上。菌种眉Τ。保等樟涑Ψ⒉。≡?..  相似文献   

13.
为了尽快控制和消灭猪瘟,我们于1982~1985年,在我县进行了猪瘟窝防免疫程序试验。认为该程序的实施是控制消灭猪瘟的有效途径。 (一)实施猪瘟窝防免疫程序的依据 1.我国生产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免疫期为1.5年,而商品肉猪的出栏期为0.5~1年,所以仔猪从断奶至育肥出售,免疫一次是可行的。 2.罗马尼亚研究中国兔化弱毒疫苗免疫效果,提出免疫母猪产的仔猪应在6周以后注射第一次疫苗。法国梅里厄研究所、动物病毒学部主任皮埃尔、普力科斯塔提出免疫母猪产  相似文献   

14.
从母猪流产胎儿病料中分离到3株衣原体,将分离株鸡胚卵黄囊膜悬液接种7日龄鸡胚能致鸡胚规律性死亡;碘染色阴性;补体结合试验阳性;对鸡胚致死毒价为10-9ELD50/0.4 mL;该毒株能使小白鼠在3 d内全部死亡.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为鹦鹉热衣原体;采用该场分离毒株制备的灭活苗免疫注射,母猪流产率由免疫前的37.21%下降到4.42%,降低了32.7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对兔病毒性出血症的流行病学、病原、病理变化及病毒形态都已有详细报道,但对它的发病机制尚未见论述。为了进一步对病毒进行精确的定位和探讨其发病机制,本试验特地采用了免疫金银染色法(IGSS)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的研究。胶体金作为探针是由Geoyheman(1981)在光镜水平上开始应用,到1982年Roth等作了广泛的应用,在1983年,Moerenans首先应用免疫金银法作免疫组织化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新巴尔虎右旗全面开展了畜间布鲁氏菌病免疫 ,为考核免疫效果 ,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免疫羊不同时间和未免疫羔羊血清抗体检测 ,综合分析表明 ,近年全旗开展的布鲁氏菌病免疫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1 布鲁氏菌病的免疫情况前些年新巴尔虎右旗一直对当年羔羊、犊牛用布鲁氏菌S2菌苗进行饮水免疫 ,由于免疫密度低 ,保护率较差 ,布鲁氏菌病仍有散发流行。近几年在全旗全面开展布鲁氏菌病畜间免疫 ,对全旗牛、羊改用布鲁氏菌M 5活菌苗注射和布鲁氏菌 (S2株 )活菌苗口服免疫 ,1997-1999年累计免疫牛、羊 30 5 .6万头 (只、次 ) ,免疫密…  相似文献   

17.
西欧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情况正在迅速恶化。意大利在1963年爆发了一场战后最严重的国际收支危机,接着,在1964年又爆发了一场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便是一个突出的例子。目前,意大利的国际收支危机虽然暂时已经过去,但处境已远比1963年以前困难。在经济危机方面,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养禽业由分散型向规模化、集约化饲养的转变 ,应用疫苗进行免疫预防已成为养禽场防制禽传染病特别是病毒性传染病的主要措施之一。禽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在养禽场已不多见 ,但由于对免疫预防工作的某些环节认识模糊或操作失误等原因 ,致使免疫失败的现象时有发生 ,仍给养禽场造成了较大损失。1 免疫失败的原因1.1 疫苗方面的因素1.1.1 疫苗选择错误 如给雏鸡首免时 ,选用中等毒力的疫苗 ,不仅起不到免疫作用 ,而易造成毒力增强和病毒扩散。1.1.2 疫苗贮运不当 许多养禽场特别是小型场 (户 )缺乏必要的冷藏设备 ,在疫苗贮运期间 ,温度…  相似文献   

19.
一起雏鸡爆发性绿脓杆菌病的调查与诊断尹凤琴(甘肃省畜牧学校武威733006)1986年7~8月,河西某鸡场相继孵化4批商品代迪卡雏鸡,出壳后24h内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这4批雏鸡中有母雏15000只,于免疫后大批发病死亡。8月10日该场送来第4批病死...  相似文献   

20.
1985年四川省发生雏鸭病毒性肝炎后,对种鸭进行疫苗免疫,对雏鸭用免疫血清及免疫卵黄防治,使该病得到一定程度控制。1991年7月某大型肉鸭孵化及饲养场1万余只3~18日龄雏鸭发生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死亡率达73%。病初精神不振,减食甚至不吃,两翅下垂,排灰白稀粪,随着病程发展,部分病鸭昏睡而死,部分死前侧身倒卧,两脚呈划游状态。死后头向背卷曲,两脚后伸呈角弓反张状。剖检见皮下、胸肌、腿肌、心内外膜、肾脏广泛出血,肝脏肿大呈点状或条状出血;部分病例肝脏有针尖大灰白色坏死点。经病原分离鉴定及本动物回归试验,确诊为Ⅰ型雏鸭肝炎病毒和得克萨斯沙门氏菌混合感染,使用鸭肝炎疫苗免疫鸭后制备的卵黄液及对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治疗,同时对污染场的雏鸭进行预防,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