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执政党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三个重要问题。第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提升我国民主制度的制度化水平,以民主制度来保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第二,执政党要在决策过程中听到不同的声音,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能够起到"对台戏"的作用。第三,民主党派通过以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加强了对执政党的政治监督,使公共权力无法越界。因此,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从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政治逻辑、民主监督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功能和民主监督的路径选择三方面来讨论民主党派民主监督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党的执政能力是一种战略性政治资源,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执政党要注意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加强五个方面的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执政党大力倡导,正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众多学者已论述了和谐社会的涵义、特征,阐析了提出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等。本文旨在分析执政党为什么“要”,以及为什么“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在此基础上,着重论证构建和谐社会应当认可与兼顾“两种公平”(“比值公平”与“数量公平”),并试图澄清若干已成定论的提法,进而分析政府在认可与兼顾“两种公平”方面所应发挥的作用。一和谐社会是人类自古以来的美好理想。我国孔子的“有道之世”、康有为的“大同世界”、孙中山的“天下为公”等;西方柏拉图的“理想国”、…  相似文献   

4.
政党和谐及其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党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证.政党和谐既指政党自身内部的和谐,也包括政党之间的和谐.构建政党和谐,要处理好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领导与合作的关系,提高各党派自身的政党能力;大力加强各政党自身的建设,建立良好的政党互动渠道.  相似文献   

5.
姜峰 《学理论》2012,(29):12-13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个重大的系统工程,它考验着执政党的理论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的邓小平虽然没有明确地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口号,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邓小平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贯穿于他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始终,集中表现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动力和途径;民主法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证等等。  相似文献   

6.
执政党强调民主、协商、调和、合作,通过社会合作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合作基础。这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人、社会与自然间和谐的要求本质上是一致的。共产党执政就是要处理好党、民众、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和自身内部的关系。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视角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内涵包括:加强和巩固党的自身民主建设,实现党内关系的和谐化;处理好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实现党群关系的和谐化;处理好与国家政权的关系,实现党政关系的和谐化。  相似文献   

7.
纵观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相继丧失政权的历史悲剧,其中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这个政党逐渐失去了民心;一个重要的规律,就是党的作风建设出了问题,导致人心向背;一个重要的教训,就是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问题.深入思考党风建设的教训及经验,就会发现存在决定意识、思想支配行动,就是党风科学形成的最基本规律.而透析这个形成规律,同样可以把党风建设从环境构成要素上来剖析.剖析党风内外部环境构成,既是深入认识党风本质和规律的基本方法,又是深化党风建设的一个新理路.因此,从党风环境内外部构成视角探讨党风环境策略的优化,也是推进党风建设科学研究的基本诉求.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必然是民主的社会,是包括政党关系在内的各方面社会关系的和谐,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能够让党外人士充分代表他们所联系的群体利益,能够对执政党形成有效监督,进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实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9.
党风问题是关系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党风不正,无论领导说什么,怎么说,职工群众都不会信服。只有整顿好党风,各级领导干部、党员、团员都能以身作则,他们说话才有人听,思想政治工作才有说服力。去年以来,我们厂在开展打击经济领域里严重犯罪活动斗争的同时,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一手抓办案,一手抓党风”,在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  相似文献   

10.
《劳动合同法》与和谐劳动关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和谐社会,从本质上讲,就是要构建和谐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劳动关系是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最普遍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和谐与否,不仅关系到劳动者  相似文献   

11.
<正>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党风问题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坚强的党性、优良的党风、严明的党纪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标识,也是百年大党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久经考验、百炼成钢的奥秘所在。驻水利部纪检监察组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作风建设的部署要求,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不断擦亮新时代共产党人的“金色名片”。  相似文献   

12.
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执政党能力建设的目标提出来,是四中全会《决定》的重要创新和贡献。在新时期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重视它的民主、法治和科学和内涵,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这三大执政理念,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我们要按照这一方向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的创新。和谐社会的概念是以承认社会差别为前提的。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致力于建设民主与法治,通过建立通畅的利益表达机制。构建和谐社会的命题本来是隐含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命题中的,政治学则应更集中地关注执政党、国家、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本文就是从这样三个层次展开论述的。  相似文献   

14.
文雯 《学理论》2010,(12):83-84
目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实现充分就业,既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和基本保证,做好充分就业工作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阐述我国存在的就业问题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的影响,说明了促进充分就业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俊伟 《求知》2007,(1):7-9
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落到实处.关系到党群关系的和谐程度。关系到党内关系的和谐程度。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是否牢固这样的重大问题。因此.基层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关键是准确定位,并寻求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执政党的一项重大目标,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指出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笔者认为人民群众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只有坚持群众路线,并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机制,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承担领导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崇高使命,这是由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性质和地位所决定的。在中国,办任何大事,  相似文献   

18.
党的建设主线包括执政能力和党的作风两个层面,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党作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越来越多,作风建设的重要性不亚于执政能力建设。党风与政风构成认识廉洁政治建设的两个维度。党风是政风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党风决定政风,党风直接影响着政风。党风与政风的内在关系决定了两者在廉洁政治建设中的重要性。连接党风与政风内在关系的关键问题是权力,共同点是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注重思想教育和加强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两条重要的路径。加强制度建设在党的建设中不可或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能将制度建设与思想教育割裂或对立起来。重视党的思想建设与加强制度建设必须齐头并进,既不能以思想建设取代制度建设,也不能因重视制度建设而忽视思想建设。  相似文献   

19.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人民群众是主体。这是因为,第一,构建和谐社会关系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构建和谐社会可以为13亿人民提供一个民  相似文献   

20.
挑战与超越:和谐社会语境下党的执政能力断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长明 《学理论》2009,(26):47-50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一个宏大命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属性。在政党政治时代,执政党的能力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国家的能力。和谐社会是中共治国理政的新理念,对其执政能力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在此语境中,既要澄清在和谐社会理念与党的执政能力及二者关系认识上的诸多误区,又要从增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角度做一些建设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