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国后,毛泽东曾经八次视察广州:1954年11月3目至26日他到广州主持中央工作会议,修改和审定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并参观了广州三元里抗英烈士纪念碑、第六届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广州苏维埃政府旧址等;1955年12月,他到广州编审《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并为该书写了序言和按语;1956年5月3日至30日,他先后在广州召开20次会议,听取广东、  相似文献   

2.
郭庆晨 《党课》2012,(21):83-84
在中国的名泉之中,有一个“贪泉”。 贪泉,原本是广州郊外石门镇的一股涌泉,人称“石门水”。其泉水终年清澈甜润,乡民争相饮之。话说西晋时期,广州一度官商勾结、贪腐成风。正在朝廷大伤脑筋之际,恰好出现了一个叫周清廉的人。此人长期在北方为官,素以清正廉明而著称。朝廷便派他到广州担任刺史,希冀以他的廉洁来整顿广州的吏治。周清廉受命来到广州,  相似文献   

3.
肖舟  言西  云生 《党建文汇》2001,(1):39-39
1977年11月11日,刚刚复出的邓小平到广州视察工作,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与他同行。邓小平在广州逗留的时间很短,他看得多,听得多,讲得却很少。也就是在这时,一个人口不足3万的边陲小镇绝非偶然地闯入了这位老人的视野,小镇所发生的事件,引起了他的兴趣和关注。  相似文献   

4.
马中柱 《广东党史》2008,(2):46-47,45
近80年前党的六大对广州起义已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认为“广州暴动是必要的英勇的尝试,是为保障革命胜利的斗争,是使革命深入,直接创造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不过客观上广州暴动在革命失败过程中成为‘退兵时的一战’”。六大否定了把南昌暴动、秋收暴动、尤其是把广州暴动视为“盲动主义政策”的错误看法。叶剑英作为广州起义的领导人,他亲身经历了广州起义,近半个世纪前,  相似文献   

5.
王武强 《求贤》2009,(2):28-28
1993年,家住赣西南崇义县的农村青年张立勇因家境贫寒,高中没念完就辍学了,只身到广州打工。由于脑子灵、肯吃苦,很快就在广州玩具厂谋到一份工作,但渴求知识的梦想一直萦绕在他心中。  相似文献   

6.
徐矛 《广东党史》2013,(7):36-38
我的大哥徐毅平,原名徐沂,1920年9月出生于东莞石龙镇。在广州广雅中学读书时,他就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青年,阅读了不少哲学、社会科学书籍,积极参加爱国运动。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他在广州投身于抗日宣传和战时社会动员工作,并于当年秋冬之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8年秋,他从广雅高中毕业,主动放弃私立广州大学的入读机会,毅然投身革命,立志救国救民。1938年10月,日寇进犯广州,他带领40多名石龙籍青年学生组成“战时工作队”,亲任队长,向粤西撤退,沿途向民众进行抗日救亡宣传。1939年初,他带领队伍辗转到达战时省会曲江(即今韶关市,下同)。3月,他参加了中共广东省委在曲江西河坝举办的第一期党员干部训练班,省委负责人张文彬、李大林等亲自授课,对学员进行马列主义理论和抗日形势教育,时年19岁的他,在干训班中表现十分活跃,深受众人喜爱,大家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肥仔”,以后竟成了他在党内的代号。6月,干训班结束,他向党组织提出要求,希望能够到条件最艰苦、党最需要的地方去锻炼自己。  相似文献   

7.
20世纪20年代初.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曾三次南下广州.他指导、建立了广州早期党组织,并任书记(后由谭平山接任),开展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动.包括1922年在广州出席中国第一次全国劳动代表大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8.
瞿秋白在36年短暂的人生中,曾经多次来到广东,并与广东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说广州是瞿秋白回国后政治生涯的起点。在广州召开的中共“三大”会议上,瞿秋白赢得了共产国际、中国其产党各方人士的信任、尊重与认可。瞿秋白多次南下广州,也催生了他与王剑虹的那段不寻常的师生恋。  相似文献   

9.
刘小清 《湘潮》2011,(12):34-37
1937年7月27日,避居日本10年之久的郭沫若秘密回国抵达上海。他很快便融入了整个民族的抗日洪流中,随后创办《救亡日报》。上海沦陷后,郭沫若经香港抵广州,并于次年元旦在广州复刊《救亡日报》。为了维持《救亡日报》的办报费用,郭沫若拟赴南洋一带募捐,但一个突如其来的情况改变了他的行程。  相似文献   

10.
豪情雷宇     
李元 《党史纵横》2010,(8):46-46
2007年11月10日晚,在广州市广东迎宾馆,我以辽宁老年报的名义,招待了正在广州考察的王光中、陈素芝、李国忠等辽宁省老领导。就在宴会快要开始前,我听到一个令我十分喜悦与振奋的消息,曾在辽宁工作过的已故老领导任仲夷的夫人王璇和著名改革家雷宇也将应邀到会。这一消息也立即引起了我的同行、广州报业集团《老人报》总编辑赵南成的关注。他告诉我,雷宇在广州的知名度非常大,是新闻界的焦点人物,可想要采访到他很难,因为他处事低调,拒绝各种新闻媒体的采访。因此,对雷宇能在这个场合出面,他们看得很重,希望我能帮助他们利用这个机会采访一下雷宇。对此,我虽然觉得把握不大,但还是答应让他们见机行事。  相似文献   

11.
周云龙 《廉政瞭望》2009,(12):59-59
在香港工作的美国同行来广州,我带他去城里最大的玩具批发市场,两个人逛得不亦乐乎,而且很快锁定自己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初试锋芒 国际述评一鸣惊人 1938年初,乔冠华经过多年的飘泊回到祖国。因抗战心切,他谢绝了金岳霖教授邀请他去西南联人执教的好意,辗转来到广州投笔从戎。  相似文献   

13.
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前夕,一个春雨绵绵的夜晚,桂林凤凰街横巷的景福戏院内,同盟会广西支部成员在激烈地讨论要不要响应广州起义的问题。一个中等身材、精神焕发的年轻军官慷慨陈词,分析响应起义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明确表示:“广东离不开我们的响应和支持,我们决不能畏缩不前,贻误了革命大势!”他鞭辟入理的分析和激昂的情绪深深打动了其他与会人员,会议决定响应广州起义。此人就是刘建藩。刘建藩,字昆焘,湖南醴陵人,1887年12月出生,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毕业生,同盟会会员。1908年他学业完成,被派往广西新军,…  相似文献   

14.
老舍写自传     
陈朝志 《求贤》2008,(11):26-26
1939年8月下旬,老舍自香港到广州。在羊城小住期间,香港《天天日报》向他约稿,老舍便在中山大学招待所写了一篇自传应差:  相似文献   

15.
洪水:1908年10月1日生,越南河内人。原名武元博、阮山。曾就读于河内师范学校,毕业后,追随胡志明去法国,从事革命活动。在巴黎,他认识了周恩来、陈延年、李富春等中国战友。1925年初到达广州并经蔡畅介绍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广州也处于白色恐怖之中。  相似文献   

16.
读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曾庆榴教授著的《走出历史的困谷》,使我想起了老省长杨康华。他是一二九运动时期中山大学学运骨干。将一二九前后广州青年运动的走向及历史意义写出来,是他生前的心愿。1984年,蒋南翔在北京组织编写《一二九运动史》,近40万字的初稿寄给杨康华征求意见,他看后对我说:书中对广州当时学生运动的情况记载太少,但这不怪人家,是我们广东没有向中央提供足够的材料,对这一段历史研究和宣传也不够。这是一段需要深入研究的历史,我们要抓紧时间收集、整理有关史料。后来,他亲自带着青运史办的工作人员采访历史…  相似文献   

17.
王学亮 《党史天地》2009,(10):43-48
1927年12月13日.广州起义在中外反动派的镇压下失败。恽代英被迫转移至香港,从事艰苦的白区斗争。他组织有关人员寻找接待广州起义后疏散在港的同志,将他们安全转移到上海或其他地方,保存下这批革命骨干。同时,他继续负责编辑广东省委的《红旗》杂志。  相似文献   

18.
李光彩 《世纪桥》2011,(10):27-28
有关毛泽东不乘飞机的原因,说法比较多的是:毛泽东乘坐飞机空中遭遇雷电,与地面失去联系40分钟。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提出要去广州视察。为了节省路途上的时间,他坚持广州一行要乘坐飞机——而且是由我国飞行员驾驶的飞机。  相似文献   

19.
夏明星 《广东党史》2011,(3):15-18,55
1973年12月,毛泽东一声令下,解放军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开国上将、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调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直到1980年1月专任中央军委常委止,他整整在广州工作、生活了六年之久。  相似文献   

20.
粤北 《党员文摘》2009,(1):20-21
疯了!他想在树上建“鸟巢旅馆”今年33岁的陈九州出生于广东省英德市石牯塘镇八宝村一个贫穷的农家:他高中毕业后,就到广州打工,先后做过建筑工地小工、餐厅服务员和工厂保安等。不愿长期当打工仔,2002年年底,陈九州回到了家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