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主与法制》2014,(2):68-68
A公司为美国的软件开发公司,其开发完成的计算机软件在美国发表并在美国版权局进行了登记注册。B公司未经A公司许可,长期在其所销售的电脑中大规模预装上述盗版软件,A公司要求B公司停止侵害A公司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行为,并赔偿A公司因被侵权所遭受的经济损失,B公司表示,自己是合法注册的计算机经销商.公司经营的是计算机硬件产品并没有销售软件。请问,B公司是否侵犯了A公司的软件著作权?  相似文献   

2.
《民主与法制》2010,(17):65-65
甲公司和乙公司订立了加工承揽合同。合同约定,甲公司按乙公司要求,为乙公司加工200套桌椅,乙公司应在合同成立之日起支付加工费。合同成立后,甲公司积极组织加工。但乙公司没有按约定期限支付加工费。后当地消防部门认为甲公司生产车间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要求其停工整顿,  相似文献   

3.
小保:2011年6月14日,某公司打浆工陈锋于工作期间在禁烟区内吸烟,被他人发现。该公司认为。室外吸烟亭系公司唯一指定的吸烟场所,并告知了所有员工。该公司员工手册也规定,员工在禁烟区吸烟的,或把易燃物料带入公司,或在公司或工厂任何区域丢弃燃烧物.被视为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公司将依法解除与该员工之间的劳动合同。陈锋已签收了此员工手册。6月17日,该公司向陈锋出具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  相似文献   

4.
[案例]:张先生于2006年3月3日投诉吉林省某药业有限公司拖欠其工资。经调查张先生于2002年1月至2004年8月在吉林省某药业公司工作,2004年8月张先生辞去工作,单位欠其4个月工资共计253000元。张索要多次,该药业公司至今未还。经查该药业公司拖欠张先生工资一事情况属实,但该药业公司负责人称,张先生在2004年8月离开公司前,未提前30日向公司说明情况便辞去工作,其离开是在公司未批准的情况下自动做出的,给公司造成了一定经济损失,加之张先生在担任公司推销员期间(一个月)取走一箱药品,公司按市场销售额定价为4320.00元(当时该箱药品出厂价格为45元)。因此该公司称张先生4个月工资款为2530.00元,用该箱药品抵扣张先生的工资款,不但公司不欠张先生工资钱,张先生还应向公司补交药款1790.00元。  相似文献   

5.
《就业与保障》2010,(5):6-6
小保:银根紧缩,某房地产公司扩张,资金发生了困难,公司领导动员员工入股。公司员工司机老张觉得,公司领导说得有理,“公司生存、扩张职工人人有责”,能挣工资,还能分红,与公司与员工,都有利,何乐而不为?于是他向公司交了6万元,成了公司的股东。谁知,就因为入股,成了公司的股东,分得了公司的股利,公司竞否认了他的劳动者身份。最近他在为公司拉建筑材料途中遇车祸受伤,却不给他作工伤认定。请问:公司员工入了股,成了股东,即便仍参加公司的劳动,工人劳动者的身份就没了,是这样的吗?  相似文献   

6.
原军 《人大建设》2006,(1):56-56
在一起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的审理过程中,上海甲公司作为该案被告郑州乙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提交了一份盖有乙公司公章的管辖权异议书。乙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某得知后立即声明,因乙公司公章由甲公司掌管,甲公司未经其同意,私盖公章出具异议书,不能代表乙公司的意志。请问,公章与法定代表人到底谁能代表公司呢?  相似文献   

7.
A集团公司是某外国企业在上海市成立的中国总部,旗下有众多公司,都由A集团公司进行统一管理。邱某于2005年进入A集团公司担任采购部主管,双方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2009年3月,A集团公司旗下又成立了某研发公司。为了使该研发公司的生产经营尽快起步,A集团公司将邱某等几位工作能力较强的员工派至研发公司工作,同时,邱某的工资也改为由研发公司发放。  相似文献   

8.
【案例】:小芸是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现在上海一家电子产品销售公司工作。当初决定去这家公司上班时,小芸对这家公司的各方面情况并不是很了解,迫于就业形式的严峻,匆匆在毕业前与这家公司签订了就业协议,并在毕业后不久与该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小芸在该公司工作了3个月以后,觉得自己非常不适合在这家公司工作,因此有了辞职的想法。  相似文献   

9.
杨和杰 《台声》2003,(3):48-48
2002年11月19R,笔者接待广东省台商陈某的咨询,遇到了在民事诉讼中,被代理人因在委托书中授权不明,被代理人是否承担民事责任的问题。案情简介:1995年6月台湾甲公司在新加坡投资设立了一家独资企业———乙公司。1997年4月,台湾甲公司以来料加工的投资方式,在广东省的丙工厂投资了价值400万元人民币的设备。台湾甲公司是个家族企业,台湾甲公司的法人代表、新加坡乙公司的法人代表、广东丙工厂的投资方都为同一家族的不同自然人。2001年10月,新加坡乙公司在广东省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将台湾甲公司和广东…  相似文献   

10.
王韵 《现代领导》2001,(11):40-40
现代企业领导要想使自己所领导的公司在新世纪的激烈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发展壮大,就必须抓好公司的经营和管理,而财务管理作为公司管理的核心,是公司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知识经济挑战的形势下,公司经营要更加重视财务管理。  相似文献   

11.
《就业与保障》2007,(12):34-34
案例 张某是一家公司的老员工,在公司工作了很多年,每5年与公司签订一次劳动合同。2007年,张某已经在该公司工作了12年,但其劳动合同还有3年没有到期。张某想与公司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但是公司的人事部门告诉张某其劳动合同还没有到期,因此没有办法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如果签订的话,也需要劳动合同到期之后才可以签订。公司的解释是否成立呢?  相似文献   

12.
[案例]:某汽车修理公司是某市一家大型国有企业,主要从事汽车修理等业务。在1995年前由于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某经营决策正确,管理有方,职工积极性高涨,公司承揽了大量汽车修理业务,效益较好。1996年1月,王某因某种原因离开公司,新的法人代表上任后,由于经营管理不善,职工散漫,坐等上门修理业务,致使企业效益直线下滑。为鼓励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公司决定与全体职工签订集体合同,并决定在公司内部实行集体承包责任制,由全体职工承包公司运输业务。  相似文献   

13.
《民主与法制》2013,(26):62-62
编辑同志:周某是灵溪钢业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但没有实际经营该公司,也没有掌控该公司公章。田某是灵溪铜业公司的职工,在灵溪钢业公司股份转让时,曾出资150万元,铜业公司为其出具了加盖公司公章的出资证明书(法定代表人未签名),并登记于公司股东名册,但一直未办理股东变更的工商登记,田某起诉要求确认其股东身份,  相似文献   

14.
《民主与法制》2011,(29):63-63
编辑同志:某设计公司是一家软件设计企业,该公司发现凌云软件公司有六家客户与其相同,认为凌云软件公司侵犯了其商业秘密,并要求凌云软件公司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凌云软件公司认为,某设计公司已在其公司对外网站上公布了所有客户名单,  相似文献   

15.
小保:我曾在一家公司工作.并在该公司任重要职位。由于我业务出色,2010年年底,猎头介绍我到另一家公司工作。因为另一家公司向我提供更加丰厚的报酬,我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要求,提前30天书面通知了原公司,也将我手中的工作都做了详细的交接。可是,原公司不想让我走,以扣着我的档案要挟我回去上班。请问,对于原公司的这种做法,我能通过法律的途径来为自己维权吗?  相似文献   

16.
刘结 《台声》2003,(2):47-48
案例:2001年11月,台湾A公司(供方)经人介绍,与大陆B进口代理公司(进口代理方)签订设备代理进口合同,合同约定:由大陆B代理公司于设备试车合格后1个月内(即2002年3月前),将大陆C公司(需方)支付的货款转交台湾A公司。台湾A公司如约按期将全套设备经大陆B代理公司报关入境,运抵大陆C公司,该设备经台湾A公司技术人员至C公司现场调试合格,如期在大陆C公司投入使用,大陆C公司按与大陆B代理公司之间的买卖合同约定,如期将全额货款汇至大陆B代理公司。但是,台湾A公司却迟迟没能收到大陆B代理公司转交的货款…  相似文献   

17.
《就业与保障》2013,(9):4-4
我是一家公司的学徒工。由于近日公司所在地的气温持续达37-40℃左右,而我在高温下连续室外作业。常会出现身体不适,遂曾向公司要求。和师傅们一样在气温太高时休息,但遭公司拒绝,理由为我只是学徒工,无权与其讨价还价,  相似文献   

18.
方垚 《浙江人事》2006,(1):45-45
2004届毕业生小张于当年6月份开始在杭州一家公司上班,因为对该岗位很感兴趣,小张决定留下来工作。2004年7月份小张提出要与公司建立正式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并要公司为其办理相应的社会保险。公司负责人告诉小张,公司需要对她再试用一段时间才能决定是否与其签订劳动合同。2004年8月份,小张再次要求公司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并办理相应的社会保险。公司负责人又以其他理由推迟签订劳动合同。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2005年7月份,公司负责人忽然通知小张,因为公司要改变经营范围,小张的岗位将没有存在的必要,公司支付其最后一个月的工资,叫小张别再来公司上班。  相似文献   

19.
《民主与法制》2007,(1S):65-65
我同乡小程在报纸上看到某公司的招聘启事后,便前去应聘。这家公司由于经营需要,采用的是招临时工的办法,这种岗位是,临时性的,小程只能干五六个月的时间。小程来到公司上班后不久,发现公司没有与自己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给自己缴纳养老保险金。他找到公司人事部门要求签订劳动合同,被公司以其身份是临时工为由拒绝。请问,这家公司的做法合理吗?  相似文献   

20.
《民主与法制》2011,(4):68-68
某公司注册资本是100万元,由甲公司出资60万元、乙公司出资40万元组成。工商执法人员在检查中发现,该公司实收的100万元资本全部由甲公司投入,乙公司实际并未出资。请问,这种情况下应当处罚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