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日本进行了一系列的企业制度变革 ,逐渐实现了从以财阀控制为主导的传统企业制度向以经营者为主导的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制度模式 ,并在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和高速发展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一、现代日本企业制度的特征及利弊分析现代日本绝大多数企业都采用股份公司这种形态。股份公司以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为特征。所有权归众多的、分散的股东占有 ,经营权则由股东总会选出的董事会行使。1.法人企业相互持股。5 0年代后期 ,由于经营性的资金短缺和资本自由化的进展 ,战后曾一度被禁止的企业…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其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遭遇人口与经济的双重危机,俄罗斯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改革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内容是由单一的现收现付制度转变为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尽管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对储蓄率、消费率、投资率等宏观经济指标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但从总体来看,俄罗斯已经建立起了基本适合国情的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4.
一、俄罗斯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俄罗斯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从前苏联的国家保障制度沿袭而来。在1918年,1920年和1928年,苏维埃政府分别颁布了《劳动者社会保障条件》,《残恤金条例》和《退休金条例》。这是苏联最早的社会保障法规,后由于二战等原因,50年代以前苏联的社会保障制度还没有健全和统一。50年代到80年代才逐步趋于完善、提高和成熟。1964年苏联通过了《集体农庄庄员养老金和补助费法》。该法规定,集体农庄庄员同职工一样,享有社会保障的待遇。这就为建立全国统一的老残恤金待遇制度创造了条  相似文献   

5.
一、前苏联的退休制度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先后颁布了《劳动者社会保障条件》(1918年)、《退休金条例》(1928)等社会保障法规。苏联宪法明文规定:苏联公民在年老、患病、全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以及失去赡养者的情况下,享受物质保证  相似文献   

6.
由于于俄罗斯和中国改革的初始条件不同,因此,改革的方法和结果也不同。任何一个国家进行改革,尽管它可能在主观上力图用教科书上的教义作为改革的政策工具并且用当今最发达国家作为改革的参照目标,但是其改革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的经济改革首先是从小企业开始的,伴随着小私有化的结束而告一段落。对小私有化的评价贬多于褒。作者认为,小企业的改革基本上是成功的,但尚存在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研究》2021,(3):73-105
宪法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俄罗斯国家治理的核心问题。俄罗斯的宪法改革及由此引发的政治运行机制的调整变化,是在俄罗斯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内生演化的结果。从宪法改革的时代背景看,此次宪法改革经历了一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当代俄罗斯领导人对于宪法改革与政治稳定之间的关系认识明确,宪法改革的基本原则一以贯之。普京政权提前布局,稳步推进,最终确保宪法改革平稳落地,俄罗斯社会总体保持稳定。从宪法改革的基本内容看,涉及俄罗斯国家政权的组织体系、国家结构形式和国家安全体系的调整。此次宪法改革是对普京20年执政经验的总结,是将普京行之有效的治国举措以法律语言的形式,进行理论化、制度化和法律化的结果,标志着俄罗斯宪法从叶利钦时代过渡到普京时代。新冠肺炎疫情是宪法改革的刺激性影响因素,政治聚集效应明显。宪法改革引发俄罗斯内政外交的联动性明显,并将对俄罗斯的稳定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原苏联,从30年代初期到80年代中期,实行的是单一银行体制。原苏联国家银行集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职能于一身,既是货币供应的调控者,又是银行业务的主要办理者。当时的其他几家银行,诸如全苏基建投资拨款银行、外贸银行及国家劳动储蓄银行只是在银行业务的某些方面起了一定的辅助作用。1987年,随着银行体制的改革,在原单一银行体制的  相似文献   

10.
1991年底开始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任命盖达尔为主管经济的第一副总理,负责拟定和实施激进的经济改革方案。鉴于戈尔巴乔夫渐进改革的失败,俄罗斯的经济危机和比例失调进一步加深,叶利钦和盖达尔决心实行“休克疗法”,以打破僵局。 盖达尔的“休克疗法” 从1992年1月2日起,俄罗斯开始实施激进的价格改革,大约有90%的消费品和80%的生产资料价格完全放开,不再由国家调节。到3月底,除药品和儿童食品外,包括面包和牛奶在内的几乎所有消费品的价格都已放开,只有房租、公共服务和公共交通价格仍由行政调整,能源的价格则推迟到5月份进行调整,以避免生产急剧下降。为防止工资—物价螺旋式  相似文献   

11.
转型中的俄罗斯政党制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俄罗斯政党制度转型的主要内容是从苏联时期的一党制转向西方式的多党制。它经历了从最初的混乱无序状态逐渐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若干阶段。普京执政两年多来,对政党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政党法》的制定和实施,使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有所提高,初步形成了由左、中、右三派政党组成的多党制格局。但是,与西方国家的多党制相比,俄国的政党制度还不成熟,仍有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2.
激进的经济改革1992年在俄罗斯已正式开始实施。叶利钦在年初许下的诺言并没有在秋天这一收获的季节得以实现,俄国经济状况依然是那样令人担忧:生产在急剧地下降,物价在飞速地上涨,卢布的面额越印越大,居民生活越来越贫困。人们不禁要问:俄罗斯的经济改革为什么会造成目前这种局面?俄罗斯政府究竟在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国家的法律颇具特色,在世界法律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古代罗斯是现代俄罗斯国家的前身,其法律制度的生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拜占庭、保加利亚、基督教的影响,是一种混合的法律文化的表现.罗斯法律汇总了瓦里亚格人和斯拉夫人的部落习惯法、继承了10世纪初奥列格时期颁布的<罗斯法律>,吸收了罗斯与拜占庭条约的部分内容,借鉴了拜占庭、保加利亚、基督教的重要法典和文献,在此基础上结合新的社会情况,做出了新的发展和改进,成为世界法律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试析俄罗斯经济持续增长的制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坡岭 《俄罗斯研究》2006,149(4):22-28
俄罗斯近年来的经济增长是否具有持续性,存在很大争议。本文从制度的视角分析了迄今为止的经济转型对俄罗斯当前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我们认为,2000年以来俄罗斯市场制度环境的基本稳定和制度规则的进一步调整是当前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制度基础,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深层次因素,能源因素、国内消费因素和经济政策因素通过制度基础对经济增长发挥作用。因此,俄罗斯当前的经济增长将具有持续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俄罗斯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其经验的总结和比较深受人们的关注。今年7~8期《国际经济评论》杂志发表了周其仁教授和孙振远研究员的两篇文章。他们分别从产权改革和市场发育的角度以及从改革的指导思想、农民对改革的态度等方面对中俄农业改革作了分析比较。现侧重于他们对俄农业改革的研究观点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俄罗斯,必然注重各项制度的破旧立新。这一工作早在上世纪80-90年代就开始进行,然而,经济、政治、内政、外交每一步的变革,往往都伴随着激烈的争论,会遇到种种曲折和反复。这说明,改革旧制度,创建新制度,决非易事,不可能一蹴而就。 90年代初苏联剧变,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制度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然而,制度的更替决不像人们换穿一件外衣那样简单便捷。因为在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式的政治经济体制长  相似文献   

17.
后冷战时期的俄罗斯农业发展呈现出大起大落的态势。20世纪90年代的农业产权改革不仅未能迅速解决俄罗斯农业的效率问题,反而导致了叶利钦时代的农业危机。1999—2001年,俄农业触底反弹出现高速增长。2002-2007年俄农业维持低速增长。2008年再次大幅增长。从宏观政策的视角看,俄农业经济转型绩效的波动性主要与国家直接投入、农产品贸易条件、贷款条件、税收和汇率制度等因素有关。俄农业未来发展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在于改进除产量以外的其他农业发展潜力指标。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加速推进新一轮行政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罗斯经济转型初见成效,政治转型远未结束,行政转型任重道远。普京针对叶利钦时代遗留的有始无终的行政改革,逐步采取措施重建中央和地方关系,推进执行权力机构职能转变,开始推行新的公务员制度,俄罗斯新一轮行政改革加速进行。但由于种种因素制约,俄此轮行政改革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俄罗斯经济改革战略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不符合俄罗斯国情的经济自由化改革非但没有带来经济的现代化,反而导致了经济的严重衰退。在这种艰难的背景下,俄罗斯新总统普京提出了复兴经济,振兴国家的强国新战略。1999年和2000年俄罗斯经济的回升为普京新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但这种回升并非持续的,不是由内生因素引起的,从凯恩斯经济理论来看,俄罗斯并不存在经济复苏的内生机制。即使每年保持5%的经济增长率,到2010年GDP总量也只有中国2000年的一半。  相似文献   

20.
论俄罗斯新制度安排及其特点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现阶段,俄罗斯基本上完成了大规模的制度变迁,正在努力构建一种与俄罗斯本土价值观念相适应的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的基本特点体现在“可控的民主”与“可控的市场”,它们被认为是俄罗斯“可控式”制度安排的主要内容。这一制度安排的产生基于以下社会背景:第一,叶利钦时期所推行的“自由式”的制度安排,被俄罗斯转型10多年的实践证明在俄罗斯行不通;第二,普京治理国家的理念及普京政府的政策措施的推动;第三,“可控式”制度安排是俄罗斯民族价值观的体现,并成为俄罗斯经济增长及其未来崛起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在这种推断的基础上,本文对俄罗斯“可控式”制度安排及其主要内容和具体表现,以及它对于拉动俄罗斯经济增长、促进俄罗斯崛起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试图给出一个结论:俄经济发展将有可能沿着具有俄罗斯特征的“可控式”制度安排的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