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沿河自治县人民检察院行使监督职责,及时阻止污染乌江环境的违法行为,促进乌江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让乌江河水清清流出贵州,干净汇入长江。乌江,贵州第一大河,长江上游南岸支流,发源于威宁自治县盐仓镇,经贵州境内最后一个县——沿河,流入重庆酉阳,在重庆涪陵汇入长江,全长1037公里,其中沿河段132公里。乌江沿河段因天然山峡  相似文献   

2.
乌江流经沿河132公里,这块曾经不被打扰的世外桃源,孕育出了武陵山区一朵艳丽的文化奇葩——土家山歌。2012年6月13日,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中国文艺.贵州行》栏目播出了"沿河土家山歌"纪录片。她从历史深处走来沿河在春秋战国时期属楚,秦属黔中郡,汉属涪陵、永宁、汉夏县,魏晋南北朝属涪陵郡,北周属费州,隋置务川县,唐置思州,五代属黔州后归于楚,宋属思州。元置沿河祐溪长官司,明清沿袭。民国三年(1914)置沿河县。1986年改置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流经沿河132公里,这块曾经不被打扰的世外桃源,孕育出了武陵山区一朵艳丽的文化奇葩——土家山歌。  相似文献   

3.
漫步在享有"乌江要津"、"画廊乌江,山歌沿河"美誉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县城,沿江两岸如画俏立的土家风格建筑扑面而至。据沿河自治县主持住建局工作的副局长何天祥介绍,建设"滨江旅  相似文献   

4.
瞿文进  ;文叶飞 《当代贵州》2014,(31):I0002-I0002
正滔滔乌江,用一阵阵波浪翻阅着历史;阵阵江风,用一缕缕轻柔弹奏着曲曲拥政爱民赞歌。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是乌江之滨的革命老区,是贵州高原上第一个红色苏维埃政权的摇蓝,是贺龙、关向应等老一辈革命家率领红三军浴血鏖战过的英雄土地,是"贵州省双拥模范县"。多年来,沿河自治县人武部坚决贯彻军地各级双拥工作有关指示精神,积极参与地方"三个文明"和经济社会建设,大力开展扶贫帮困、捐资助学活动,扎实做好抢险救灾、社会维稳工作,受到军地各级和人民群众的一致肯定。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沿河自治县人武部为民爱民的传统始终没有  相似文献   

5.
<正>"沿河山水藏天下,乌江雨露润客游。"著名作家蒋子龙如此赞誉沿河。沿河,一个让人向往的风情之地:盛产空心李子,盛产山水美景,盛产土家歌谣。乌江画廊百里绵延,麻阳河畔群峰叠翠,土家村寨错落有致,秀美沿河名不虚传。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使沿河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乌江山峡、国家级黑叶猴自然保护区麻阳河、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中国土家山歌之乡等旅游名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相似文献   

6.
秦涛  李唯睿 《当代贵州》2014,(12):52-53
正沿河农信联社进一步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深入支持沿河自治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继续深化制定了《沿河县联社农村居民建房贷款管理办法》,为农民建房送上"源头活水"。汽车行驶在沿河乌江两岸的公路上,一排排崭新的楼房、一条条宽阔平整的水泥路、黑白相间的楼房、宽敞明亮的健身广场……乌江边上的移民新镇映入眼帘。印江这个黔北小县在"富、学、乐、美"的四轮驱动下全面小康推进进程,10多年来的乡村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底,全省水运建设三年会战圆满收官,创下多个贵州历史之最:水运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最快,建成项目数量创历史新高;全省港口泊位新增数量居历史新高;建成的高等级航道里程最长,航电一体化取得零的突破。1月5日,思林水电站,一艘500吨级货船通过升船机提升67.3米后,顺利翻越大坝驶向上游航道。断航13年后,乌江航道终于实现全线复航。今后,船只从乌江渡出发,经过乌江航道,可直接北上进入长江。“盼了十来年,终于盼来了复航!”贵州沿河乌江轮船公司副总经  相似文献   

8.
正冬阳下,位于乌江河畔、黔渝交界处的水陆码头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黑獭乡集场上热闹非凡,客货车辆川流不息,一派繁华。这个曾经铜仁地区唯一不通公路的贫困乡镇,如今正发生着巨变。奔流激荡的乌江河上,已经贯通的沿德高速公路乌江大桥横跨江面。12月28日通车后,沿河这个曾经偏远的贫困县将结束无高速公路的尴尬历史,与贵阳的时空距离将由过去的8、9个小时缩短为4小时。与此同时,沿河至重庆酉阳高速公路、326国道改扩建工程也在加  相似文献   

9.
<正>画廊乌江逢盛会,山歌沿河迎宾朋。11月7日,以"梵天净土·桃源铜仁,画廊乌江·山歌沿河"为主题的铜仁市第六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2017贵州沿河第八届乌江山峡百里画廊文化旅游节在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思州广场隆重开幕。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陈少荣出席并讲话,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达新、市政协主席陈康出席开幕式,市委副书记、市  相似文献   

10.
文叶飞  陈刚 《当代贵州》2017,(48):54-55
正沿河将全域旅游作为从贵州"边沿"变为融入成渝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前沿"的重要抓手,围绕"画廊乌江·山歌沿河"旅游形象定位,全力打造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推进全域旅游大发展。如诗如画的乌江山峡百里画廊遗世独秀,"山歌沿河"就在这千回百转中从秀丽深闺走出苍茫大山。11月8日,铜仁市旅游扶贫推进大会在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召开,与会观摩人员连连赞叹:"百里乌江画廊风光,果真名不虚传。"  相似文献   

11.
行走沿河,随处可见把文化旅游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重头戏之一的萌动和举措,决策层已将文化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抓住被列为"全省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的机遇,围绕"乌江画廊.山歌沿河"的特色定位和建设"生态旅游示范大县"的目标,把沿河建成武陵文化"后花园"和世界旅游目的地。祖祖辈辈依山而立、傍水而居的沿河土家族人有一句常挂在嘴边的歌词"不唱山歌不宽怀",这是他们爱唱山歌的真实反映。土家人对以土家山歌为主的民族文化充满了自觉与自信。2003年以来,王波、温银州等一批土家农民歌手脱颖而出,一次次亮相央视大舞台。2009年4月,沿河原生态土家山歌《这山没得那山高》引起了正在铜仁  相似文献   

12.
杜吉  何立高  杜尚会  文叶飞 《当代贵州》2013,(28):I0002-I0002
有人说,一座好的城市,要经得起游客的寻常打量。走进沿河,沿着山城古朴的石板巷道曲转,历史遗存里的灵动气息扑面而来,让人品到滨江古邑千年河运文明延伸而来的最原汁原味的岁月文化和“马坡巷外立斜阳”的时光休闲味道。沿河地处黔、渝、湘、鄂四省市边区结合部,置县已逾1400年,素有“黔北古邑,乌江要津”之称。这里自然资源富庶,山水风光秀美,民族文化、乌江文化、红色文化交相辉映,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3.
<正>沿河自治县紧紧围绕打造"乌江经济走廊"做文章,力争把经济开发区建设打造成区域经济发展"火车头"。初秋时节,走进沿河省级经济开发区,一栋栋生产厂房和职工宿舍整齐排列,一条宽敞的柏油路穿越厂区直通重庆,区内绿化齐全,环境优美。近年来,沿河自治县紧紧围绕打造"乌江经济走廊"做文章,力争把经济开发区建设打造成区域经济发展"火车头"。目前,开发区已累计完成投资33.4326亿元,入驻企业52家,投产企业47家。今年上半年,园区共实现生产总值15亿元。  相似文献   

14.
刘力维 《当代贵州》2022,(Z3):24-25
<正>2021年11月16日,贵阳港开阳港区北上长江首航仪式正式启动,14艘货船运载6800吨磷矿石从开阳港区洛旺码头出发,沿乌江水路直奔重庆涪陵进入长江。从开阳港经瓮安、余庆、思南、沿河,到重庆涪陵航线全长545公里,此批磷矿石抵达涪陵后,再由大吨位船舶转运,最终运抵安徽芜湖港。因乌江沿线梯级电站建设,中断了近20年的贵州乌江水运全线首次大规模复航。  相似文献   

15.
息烽县地处贵阳市北部、乌江南岸,黔北及川、渝南下出海通道上,因拥有息烽集中营旧址、玄天洞杨虎城将军囚禁处等革命历史纪念地和息烽温泉、乌江峡、西望山等风景名胜而闻名省内外。 改革开放以来.息烽县25.8万人民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奋力拼搏,敢为人先。充分  相似文献   

16.
正沿河山川秀丽、气候温和、资源丰富、人杰地灵,是乌江之滨一颗璀璨的明珠。乌江山峡山重水复,风光旖旎,有"船在江中行,人在画中游"之意境,享"乌江百里画廊"之美誉,是乌江文化的天然博物馆。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万多公顷,2004年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成员,被确认为全球最大的黑叶猴种群分布地,被誉为"动植物的天然宝库"。  相似文献   

17.
漫步沿河山城,阳光照耀下的红军渡码头分外美丽;远眺翠峦起伏,近观乌江奔涌;登临珠瑙岩峰顶,移步换景,"千里乌江似练,翠峰如簇".眼前的绿水、青山、雾岚和传承千年的民族文化,好一幅人、城、景、文美妙交融图画,令人心旷神怡,乐不思返.  相似文献   

18.
郭强走了。他把生命献给了这片土地,把怀念和梦想留给了他的同事和亲人。群山肃立,乌江挥泪。6月1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淇滩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郭强因患脑部肿瘤在北京医治无效,在回沿河途中去逝。噩耗传来,他生前的好友、同事及他关心帮助过的移民群众,自发到  相似文献   

19.
沿河依托浓郁的土家民族风情和山多水富的自然资源优势。着力发展“土家山歌、沿河山羊、乌江山峡”三张地域特色品牌,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大发展、大跨越。  相似文献   

20.
五年来,素有"乌江要津"之称、地处黔渝结合部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坚持"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克难攻坚、砥砺前行,谱写了"和谐富裕幸福沿河"新篇章。未来五年,沿河如何补齐短板、跨越发展?本刊记者就此专访沿河自治县委书记任廷浬、县长何支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