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理论》2016,(12)
当代中国文化格局的基本状况是主流文化、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并存的"一主三元"的总体格局,同时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性文化格局和复杂的阶层文化格局。理想的中国文化格局应该是彰显崇高的文化理想、呈现多样的文化生态和展示优秀的文化成果的中国特色文化格局。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应该优化文化格局,建议采取制度路径、资源路径、方法路径和设计路径的优化。当代中国文化格局的优化有利于凝聚中国力量,有利于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发挥中国文化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结合、融合、磨合、整合的过程。本文主要从文化视角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文化解读,通过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背景、文化基因、文化维度、文化意蕴,从而阐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国间的交流和竞争尤其是文化上的交流和竞争日益加剧。面对这一形势,中国需要建构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话语体系与文化话语权,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而在建构中国文化话语权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不利于中国文化话语权建构和提升的因素。从优化整合中华传统文化、发展文化产业、坚定文化自信着手构建中国文化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凝练的民族文化,是经受了实践多次检验的优秀文化,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鲜明内涵和哲学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20,(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新时期思想文化建设的一个突出要点。但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仍面临着一些困境:传统思想文化的惯性遗留和负面影响、西方思想文化的侵蚀和影响等。对此,应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继承,注重革命文化的指引与精神支撑,加强社会主义文化自身的科学内涵与创新,从而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并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坚定自信。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8,(12)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精神凝聚力的重要体现,是一个民族对本民族文化价值的充分认同。中国文化自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中国特色的革命文化为滋养,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时代要求,树立起了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底气。从中国文化自信必要性的国内视角和国际视角进行分析,重点对中国文化自信的内涵意蕴进行深入理解。同时科学梳理中国文化自信的主体性、包容性和创新性等主要特征,有利于在明确中国文化自信内涵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是从思想政治文化的角度来谈中国传统文化的。我们在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同时,不能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中国传统文化缺失的主要是自由、民主、人权。这些缺失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我们在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要注重弥补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吸收人类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载体,既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本土化提供了条件,也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带来消极影响。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另一方面要警惕中国传统文化消极因素的影响,在扬弃和改造中国传统文化中,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化。  相似文献   

9.
《求知》2018,(11)
正推动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要求,是世界和平发展、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大调整的需要。向世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主流价值观,让国外民众通过认知中国文化来理解我们的制度理念、发展道路和民族精神,了解真实的中国发展状况,感知当代中国的发展活力,是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要义所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离不开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金砖国家的文化交流,是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途径之一,多年的金砖合作形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2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辩证统一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辩证"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简单继承和复制,它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消极方面的改造,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精华部分的进一步升华和创新。"统一"体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结出的优质果实,所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联系。  相似文献   

11.
何劭玥 《学理论》2009,(14):69-70
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国,现代化因素日益增长,传统文化在与全球化文化的交锋中日益被边缘化。本文试从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的内涵来论证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文化资本,并从文化资本再生产和文化资本转换的角度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宫文婧  朱艳 《学理论》2009,(27):40-4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国传统文化联系紧密,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溯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升华。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阚下,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得到充分的传承,更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3.
杜明娥 《理论视野》2014,(4):15-17,6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元素"内在地包含对马克思主义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综合创新,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文化特质。无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元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前提,也是"中国道路"、"中国形象"具有独特魅力的重要表征。因此,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元素"的丰富内涵,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具有不可或缺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农村文化建设在整个中国文化建设中占据特殊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点,但由于历史长期形成的文化基础薄弱、矛盾凸出,它也是国家文化建设中的难点。新农村文化建设在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四个目标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战略有着重大的贡献,它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现代化事业的一项基础工程和灵魂工程。  相似文献   

15.
卢营 《学理论》2009,(5):76-77
长期以来我们在看待中国先进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时只是看到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二者的统一。但是,对于二者的区别却很少考虑。从统一中把握对立,对立才具有不可分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历史进程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和表现、先进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角度不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不完全的中国先进文化三个方面可以看到二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鱼爱梅 《学理论》2013,(10):147-148
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提升每个中国人内在气质的关键。在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笔者鼓励每个人学习、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的内在美充分展现出来,将中国的国家气质展现出来,真正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17.
周军 《理论探索》2005,(5):53-56
从中国文化发展的脉络看,我国文化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种不同类型文化发展模式,即单一型文化范式、两难型文化范式和开放型文化范式。开放型文化范式是伴随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而逐步构建起来的,这是邓小平对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对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20,(4)
鸦片战争的爆发使帝国主义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强势的西方文化冲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稳定性和自足性,中国人对自身文化的评价越来越低,最终产生了文化自卑心理。面对民族和文化危机的步步加深,中国人没有在自卑中沉沦,而是选择在自省中奋起,通过器物——制度——文化方面的不断探索,中国逐步从文化自卑走向了文化自觉。五四运动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在道路、理论和制度建设取得伟大成就基础上,重建了文化自信,开启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新篇章。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公民意识的发展,既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的基础和核心,也是其发展的必然。由于政治文化和社会制度是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政治文化建设,客观评价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兼收并蓄地利用好、发展好、实现好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化转型,由此独辟公民意识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发展中的蹊径。  相似文献   

20.
樊海源 《学理论》2014,(7):183-184
当代中国文化的"魂"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观。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下,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指导作用,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价值和价值内核,以当代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构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