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红钦 《学理论》2010,(25):55-56
真理问题是西方哲学的主要问题之一,而符合论真理观又是真理问题的典型形态之一。但符合论真理观自身却包含着许多理论困境,本文分析了这些理论困境。真理符合论者必须正视这些困境,并给出令人信服的解决方案,才能自圆其说。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7,(2)
庄子作为战国时期一位重要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同时也是我国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作为庄子思想核心内容的人生哲学,其理论基底一个是庄子对人生困境思考的现实基础,分别为死生困境的问题、命运困境的问题和情欲困境的问题;另一个是庄子人生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即"道论"思想。庄子的人生哲学思想对当下社会出现的问题和世人面临的生存困境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跨域公共事务、特大应急事务、平台经济的政府监管给属地管理运行模式提出新的挑战,表现为跨界公共事务治理的外部性困境、动员性困境和合法性困境。整体性政府理论、网络治理理论和协同监管理论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使得政府趋近于一个整合各方治理资源的平台,为突破跨界公共事务情景下的属地管理困境提供理论支撑。构建平台型政府以党对国家治理主体的全面领导为政治基础、以跨界整合主导的协作网络为组织基础,以数字政府转型为技术基础,表现为通过跨界整合、助推多元主体有效合作的协同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4.
刘小川 《学理论》2011,(18):50-51
主权理论是现代国家理论和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在全球化时代,主权理论的困境不仅是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和工具性,更是因为主权理论正面临着来自经济一体化、超国家组织、跨国公司等的挑战。要使主权理论走出困境,首先必须改变传统的主权观念,充分认识到国家主权的工具性,合理的运用国家主权来维护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5.
个体化视角下失地农民的风险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让失地农民摆脱生活的风险困境,让他们过上一种有保障的、可持续发展的安定生活,是一个关系到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团结稳定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运用风险社会理论中的个体化理论,着重分析了失地后农民遭受的的风险困境,提出要用可持续发展的思路看待转型期中国城乡关系的变革,积极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帮助失地农民摆脱风险困境。  相似文献   

6.
中国政策科学的理论困境及其本土化出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十多年来,我国政策科学在现实政策问题的推动下显得异常的活跃,但由于理论和方法主要是照搬其他学科和西方的体系,缺乏学科自身理论的建树和创新,这种理论上的困境导致学科整体发展缓慢,使政策科学学科长期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从讨论中国政策科学发展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入手,分析政策科学在中国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的根源,试图从社会科学本土化的角度探讨中国公共政策科学追求自身完善,摆脱学科发展困境的某些理论和方法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理论的创新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理论从社会主义与中国发展实现良性互动的视角,在突破目前我国发展的现实困境中诠释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在突破社会主义价值诉求"具体化"的困境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突破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困境中彰显了社会主义的世界意识。  相似文献   

8.
李卉 《学理论》2009,(20):36-37
作为“制度性公共选择理论”的奠基之作,奥尔森在《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所提出的“集体困境”理论具有极其深刻的理论意义,目前国外社会科学领域对于这一理论的研究很广泛,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的前提假设、参与约束及其排除两个方面,并围绕着两个焦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这些讨论无疑扩大了公共选择理论的领域,使原有的公共选择理论超越了传统政府和政党行动的研究范围,这正是奥氏“集体困境”理论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9.
民族国家理论以民族自决作为理论依据,追求一族一国的经典模式.自其产生之后,这一理论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争论的话题,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困境.实际上,民族国家理论的实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有着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背景,因此,这一困境可以通过非殖民化背景下的鼓励、主权不可分割原则下的限制、国家认同意识的强化进行尝试性解决.  相似文献   

10.
沈洪波 《理论导刊》2007,26(8):114-117
"安全困境"是国家安全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非传统安全作为新的安全研究领域引发了新的安全研究线索和"安全困境"问题。对于非传统安全重要内容之一的国家文化安全的研究来说,其"安全困境"问题的研究与认识包括文化安全的理论困境、文化安全的主体要素间存在矛盾和对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与反对文化霸权的认识误区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