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建设和谐社会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和谐社会的实质是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均衡、有序的运动和变化。人是世界的主体,建设和谐社会其实是人的发展和进步。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人类生产劳动的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奠定了人的主体地位,所以人的自由自觉的劳动实践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条件:人自身的和谐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时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的主体能动性重要表现方式的思想。马克思明确指出,社会和谐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调整和变革社会发展的过程和结果,因此和谐社会的构建离  相似文献   

3.
《传承》2015,(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也是新世纪的执政理念和发展战略。构建和谐社会有助于中国梦的实现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之间具有重要的关联。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结合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探索其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清聚  范迎春 《前沿》2010,(11):35-38
在黑格尔看来,和谐社会应该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国家的和谐,和谐社会的实现是“绝对精神”自我运动、自我发展的产物,理性国家是和谐社会的最高追求。马克思在继承黑格尔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观点的基础上,用实践的观点改造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的抽象运动,用“自由人联合体”取代了黑格尔的理性国家,从而建立起了科学的和谐社会理论,为人类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运用唯物辩证法来考察和分析人类社会及其发展,提出了科学的社会发展理论。马克思的发展观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价值取向,也是社会发展的主题与实质。在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坚持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全面准确把握其本真意义和精神实质,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增强“问题意识”、加快新时期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余卫国 《求索》2007,(10):125-128
现代性作为现代社会和存在于现代社会中的人所应当具有的本质属性、价值观念和精神特质,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和现代文明的量度,也是现代人的生存境遇和价值追求。从世界历史的历史观高度,完成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辩证否定,以实现“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从而使人真正摆脱“理性”的控制和人对“物”依赖,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理论旨趣和终极关怀。沿着马克思开辟的现代性道路,追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代性意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现代性,其一必须始终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其二必须坚持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其三必须坚持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和谐社会的蓝图。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作了初步描述,认为共产主义“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1](第120页)。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倡社会和谐”,“是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的主张”。但是,“这些主张本身还带有纯粹空想的性质”[2](第304页)。按照马克思的设想,共产主义社会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基础上的,阶级差别、…  相似文献   

8.
需要是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在马克思看来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需要是人追求自身对象的本质力量,需要及其实现是个历史过程.马克思需要理论启示我们当代构建和谐社会要全面开发人需要的动因作用,合理引导人的物质需要,合理规范人的交往需要,在人全面满足实现的历史进程中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是人类一直在追求的美好理想,而真正能始终不渝、坚持不懈地追求和谐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人对和谐社会的追求是在实现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不断成熟的。从中国现代化的宏观历史进程来看,中国共产党人对和谐社会的探索经历了四个历史时期。第一个历史时期是和谐社会的路径选择;第二个历史时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初步探索;第三个历史时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视野转变;第四个历史时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理念的成熟。回顾这四个时期,我们认为中国共产党人对和谐社会的艰辛探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揭示了社会是在实践基础上由诸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对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理论上看,社会有机体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发展方向,反映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规律,提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思维范式。从实践上看,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启示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积极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改革开放,促进国内外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社会,目的就是要达到人与人之间、个人与政府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一致和共同发展。和谐社会的建立,要求人们必须依照既定的规则运行,形成一种和谐发展、秩序井然的状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和谐的宗教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和谐的政教关系是和谐的宗教关系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12.
公民社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及其发展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帆  谭琳 《思想战线》2007,33(3):116-121
和谐社会构建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也必须依靠各种组织和全民的力量。在我国,作为处于政府、市场、家庭之间的一种特殊组织结构,公民社会组织在社会的协调与发展中已经初显其价值与作用。重视公民社会组织的影响力,提升公民社会组织的功能,对于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任务的提出,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充实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的教育内容,充分运用有利于和谐社会构建的新方法和新载体。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与核心是人自身特别是青年的身心和谐。人生存于世界,需要面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己身与心三重关系。在这三重关系中,人的身心是否和谐决定和制约着人和人关系是否和谐,而人和人之间关系是否和谐又制约了人和自然的关系。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所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和核心就是必须全力塑造青年一代健全的身心和人格。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将公平正义作为处理和解决社会利益矛盾最高的、最根本的指导原则,告别了原有的斗争哲学,以和谐哲学取而代之,表明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大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警察角色有新的诉求,警察应将自身定位为执法者和服务者,高举公平正义的大旗,维护、保障和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的目标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社会的共识,在此前提下,如何切实推进这一进程就成为最重要的议题。在我国,政治发展与和谐社会能否顺利构建之间有着极大的内在关联性。政治发展既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动力之源,又是和谐社会实现的基本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7.
在大力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认为在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时我们把更多地精力放在了如何亲民、爱民,想方设法满足百姓的需要上,而忽视了对我们民警自身的关注。因此笔者通过搜集和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实际分析了从优待警的重要性、必要性,从优待警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为呼吁社会更多地关注民警的工作、生活贡献自身的力量,希望能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必然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社会和谐的基础是一个个自身和谐的生命体。离开对尘世飘泊灵魂的安顿和终极关怀.离开对现实个体生存价值的卫护和关爱,离开对个体生命精神的激发和张扬,构建和谐社会就失去了目标和动力。  相似文献   

19.
经济增长理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理论反映,源于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是二战后在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的经济理论,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同时也探索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问题.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及模型的建立强调科学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劳动分工以及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但是,发达国家经济学家自身存在的认识论缺陷使其不可能科学完整的建立经济增长理论及模型.  相似文献   

20.
警民关系和谐与否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警民和谐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的动力。因此,当前公安队伍建设要加大力度,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促进警民和谐.从而实现社会安定、和谐、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