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秦兰 《青年论坛》2001,(4):76-77
本文先从钟的来历及何为意象入手,然后重点论述了唐诗中的钟声意象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与时代思潮紧密联系,最后简要论述了唐代禀赋各异的诗人对钟声意象有着不同的艺术表现.文章旨在表现钟声这个古老意象在唐诗中的特有风韵及内涵.  相似文献   

3.
侯艳 《求索》2010,(2):171-173
白日意象在唐诗中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体现了唐人对其浑厚蓬勃之特质的审美追求和唐诗“物象由我裁”的审美思维特征,证明了诗言志与主情的不可分割性,从而具有景中情、情中景和情景互生的多重审美价值。白日意象是唐诗中一个常见意象,它在唐诗中出现达650次之多,仅在李白诗中就多达50次,这充分说明唐人对白日意象的偏爱。而白日作为审美对象,在唐诗中,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4.
戴永新 《青年论坛》2008,(4):116-118
唐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奇葩,不仅文字优美,而且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唐代诗人们努力追求与坚持自己独特的人格,他们自信、自诩,高扬个体意识,诗歌中表现出刚健有为的人格操守,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心态,真挚感人的浓浓深情,无不展现出积极的人格精神。在提倡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今天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冬天,我尤其喜欢读唐诗,总感觉这个季节是属于唐诗的,因为读唐诗,可以让人心潮澎湃,周身温暖。当漫天雪花飘落时,才是最有诗意的,唐诗纷飞在冬天里,是那样的富有情调。冬夜静谧如水,掬一杯香茗,任飘洒的音符浸润在冬的夜曲中,温馨而浪漫。  相似文献   

6.
王璇  李灵灵 《求索》2008,(10):194-195
由于生态恶化和设计理念混乱等影响,当前我国的人居环境建设在整体上陷入困境和危机。有学者因此提出“诗意地栖居”的新人居环境理念,将美学纳入人居环境科学。中国传统人居环境历经数千年,早已将古典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和文人诗意的生活美学熔铸于一炉,本身就是“诗意栖居”人居环境的典范。本文试图从唐诗中挖掘文人造园理想中体现的人居环境思想,作为从传统人居环境思想中寻求资源的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7.
走进唐诗     
汪嘉 《公民导刊》2013,(12):56-57
<正>总是无数次梦回唐朝,总是在无数个夜晚读唐诗,伴着窗内一盏孤灯,长长的夜便交付给了那一本诗集。厚厚的一本,读了几年,感觉仍是新了又新。最让人无法释怀的诗人始终是李白和李商隐。李白一生任情任性,是一个为自己的心活着的人,他在五十六岁的时候,还热情的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兵,他的目的是"救国靖乱",然而兵败入狱的罪名却是"附逆"。接着  相似文献   

8.
苏武被匈奴拘禁多年,“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被视作坚守忠节,“不辱君命”的典范。苏武又“以勇武显闻”,成为英雄主义的象征。唐人多有歌咏苏武的诗句,赞誉颂美,可以理解为对班固“苏武”评价之文化基调的继承,所体现的崇尚“忠义”“全节”的心理倾向,有长久的历史文化影响。由唐诗所见对于苏武悲剧人生的同情,也多可体会诗人自怜心态表露。苏武在对仗句中往往与正面人物排比。苏武和李陵并说的情形,则反映了唐时文化人对于历史人物评价并不简单化绝对化的合理倾向。  相似文献   

9.
胡建次 《思想战线》2003,29(6):62-65
新时期以来的唐诗学研究,在学科的理论性探讨上取得了初步的成绩,在唐诗学史的考察上呈现出多方位展开的态势,标示着唐诗学研究正日益成为甚具生长性的古典文学分支学科。同时,也存在研究视域不够开阔、理论探讨尚嫌单薄等不足。  相似文献   

10.
刘大维 《求索》2013,(3):144-146
唐诗因其艺术成就以及繁荣盛况成为中国文化史上最精彩的篇章,这一篇章的谱写者唐朝文人更是受到后人的推崇。本文以唐诗为文献资料,通过对诗词中涉及的休闲活动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唐朝文人所爱好的休闲活动项目、特征及其原因,为更加丰满地展示唐朝文人形象提供了素材,也为中国古代休闲活动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苏轼唐诗观     
本文阐述苏轼的唐诗观,认为苏轼唐诗观的突出之处主要是他对唐诗的发展有宏观整体的把握宗李杜,且李杜并重;重韩愈、崇韦柳、理解司空图;对一批重要诗人的独特评价,或已成经典,或引起了后人的广泛争论。  相似文献   

12.
广告文本的翻译属于应用翻译范畴,以宣传商品、说服顾客、刺激消费为目的。广告意境是广告人主观的"内情"和客观的"外景"结合,而意境美是广告的灵魂,能更好地实现广告翻译的目的。本文将以通过广告翻译修辞手法和文化对应营造意境美威力,说明其在增强广告翻译效果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每一首唐诗都有一个意境,一道风景。千万首唐诗,便有千万个意境,千万道风景。唐诗读得多了,就会在人们的心灵里建立起一座万千风景的唐诗公园.  相似文献   

14.
浮华的、虚假的、搞笑的、轻飘的、怪异的、低俗的,反倒是好的,会受到举国的热捧和追风。而那些高尚的、纯净的、正直的、典雅的,反倒是背时的、保守的,最后成了“不怎么”的了。整个社会的浮躁,尤其是精神世界的浮躁,成了当前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特别严重的问题。中央最近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是有所指的,也是“对症下药”的。当然,价值观的扭曲,正是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常见病。在惟利是图的社会价值认同下,又有多少人会下功夫去“修身养性”,提高音乐素养呢?所以,时下的音乐堕落到仅仅是人的“情绪宣泄”、“个性张扬”的需求的境地,便也不足为怪了。  相似文献   

15.
汤军 《前沿》2010,(24):166-169
杜审言是初唐后期一位重要的诗人,其无论在近体诗形式上的发展、定型,还是在内容的拓展与表达上,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形成其卓立于初唐而独特的艺术风格。其边塞诗、山水诗更是开盛唐边塞诗慷慨激昂、雄浑壮丽诗风与山水诗雄奇、警拔、浑融诗风之先河,在诗歌由初唐走向盛唐的历史进程中,其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桥梁、纽带作用。对盛唐诗歌的启发、导引、推动之功,对唐代诗歌发展做出的重要艺术贡献,更为"沈宋"等所不及。  相似文献   

16.
夏爱华 《前进》2011,(10):56-56
金秋时节,行走在唐诗里的秋天,韵味无穷。“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情景交融,堪称佳作。秋夜江边,残月西沉,乌鸦啼叫,清霜满天。满怀乡愁,孤卧客船,只有火红的江枫,明灭的渔火相伴。夜深难眠,钟声悠扬,幽静中更添几分孤寂。这本是失意人的心声,落第秀才的惆怅。却因真情表露,引得无数人感怀不已。正因感同身受,所以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7.
唐代极为兴盛的佛教文化 ,对唐代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内在影响。浓厚的佛门三味 ,陶冶了唐代诗人们审美化的心胸 ,形成了唐诗内在化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8.
唐长安以其皇家之尊和富贵之气,成为太平盛世和幸福人生的具象符号;长安的科举考试和政治生活,给人们带来难以忘怀的生命巅峰体验,也把人生和创作推向新的境界;唐代诗人以留居长安为人生荣耀、以进出长安为成败标志,对长安有一种葵花追日般的执著,生命为“长安”而绽放,诗歌因“长安”而精彩。在唐代诗人的生命历程中,“长安”情结发挥了精神引导和现实驱动的重要作用,是我们解读唐代诗人的生命状态和精神世界的关键词,因而也是进一步体悟唐诗风貌不能忽视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9.
唐诗的繁荣     
大唐是诗歌的国度,诗歌是文人士子行走江湖的名片,也是朝中士大夫宦海行吟的寄托。不仅田园山水间有诗,羁旅行役中有诗,大漠边关上有诗,酒肆歌楼中有诗,科举考试也离不开诗。现存下来由康熙年间翰林彭定求等十人编成的《全唐诗》就有48900多首,残句1555条,收录诗人2200余位。虽号称“全唐”,却不知还有多少诗人的诗作散失民间。大唐的煌煌气韵,有一部分得益于诗歌。唐朝人写诗没有稿费,没有诗刊,为何他们要写,又是写给谁看呢?这其实引出了唐诗繁荣背后的真相。  相似文献   

20.
祁君 《前沿》2012,(12):163-164
1997年上映的《泰坦尼克号》由詹姆斯.卡梅隆执导,该片无疑是该年度最成功的电影,其一举获得第七十届奥斯卡奖的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音乐、最佳电影歌曲等11项大奖,掀起了全球性的"泰坦尼克"狂潮。成本2亿多美元的《泰坦尼克号》是当时电影史上最昂贵的电影,该片在商业上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全球票房18亿美元,位居全球及北美地区历史单部影片票房的第二名,仅次于2009年上映由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阿凡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