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国家的治理,法律与道德向来是相辅相成的.江泽民提出"以德治国",把道德建设提到治国方略的高度,这是对我国优良道德传统和伦理治国传统的批判继承,是对西方现代法治文明的批判汲取,也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深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个历史过程.贯彻江泽民"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主要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党政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从严治党,从严治政;二是努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配套的思想道德体系,提高广大群众的道德修养与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2.
关于法治与法制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治国方略和奋斗目标,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在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重要文件上,这一根本方针和奋斗目标的提法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法制"与"法治"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要有健全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它是实行法治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是这两个概念又是有区别的。其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从党的“十四大”确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改革目标模式到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和治国方略,标志着我国改革已迈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即在“法治”原则下,全面向纵深推进的阶段。与此同时,“市场经济必然是法治经济...  相似文献   

4.
与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决策相结合以民为本,防止和克服部门利益倾向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的前提下,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党的十五大郑重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基本方略,揭开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新篇章。江苏省委、  相似文献   

5.
96年,我国开始大力提倡”法治”.在中共十五大上,江泽民同志郑重提出要“走依法治国之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治国之路的提出,在我国历史上并非首创、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法家就提倡“以法治国”、这二者看若相似,但却有其内在的本质差别。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比较近两千年前的“以法治国”思想与今天的‘布法治国”方略的区别与联系,探讨历史对后人的启迪。法治是历史的积淀,是人类文化的结晶。人类的先哲们早在公元前就提出了“法治”思想。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指出“法治优先于人治”,“法治应当包括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  相似文献   

6.
《协商论坛》2014,(10):52-56
中共十八大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推进依法治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这些部署和要求,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意义重大,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7.
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邓小平同志民主法制思想的精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反复强调依法治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坚持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意味着我国治国方略的重大改变,也展示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光辉前景,更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除了加强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并做到有法可依外,更重要的是要严格执法,保证司法公正、独立、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本文从加强和改善党对司法机关领导,改革监督机制,强化司法监督,改革现行的财政体制和人事制度方面阐述了确保司法独立,确保司法公正,防止司法权地方化等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经过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已作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个伟大的目标,列入我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这是我国治国方略向"法治"转变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目标的提出到目标的实现,还会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这一目标虽已得到全党全国的认同,但人们的认识上也还存在某些差距。其中包括法治的主体与客体,所依之法的性质与地位,以及建立法治国家的依靠力量等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一、法治的主体与客体"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或必具前提。但它还只能说是法治国家的一个重要的形式要件。任何国家要想长治久安,任何阶级要维护其统治,都可以也必须运用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这对我国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公安机关是国家一支重要的刑事司法和行政执法力量,其执法活动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公安执法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高素质领导干部必备的法制意识喻卫国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再一次向全党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领导者和组织者。领导者和组织者如果没有很强的法制观念,法治国家是断然建...  相似文献   

11.
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键要有坚强的政治保障。"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十八届四中全会在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时,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基本原则,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  相似文献   

12.
董志国 《湖湘论坛》2001,14(6):56-57
继党的十五大确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方针后,江总书记在今年年初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进一步提出了既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又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这一完整治国方略的提出,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升华,是对我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完善和创新,也是对我国古代优良治国传统特别是儒家德治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德治传统进行批判继承的结果。众所共知,古代中国曾以“礼义之邦”著称于世,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汉代起的历代王朝…  相似文献   

13.
1980年8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这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处理党政关系问题的标志性和纲领性文件.讲话分析了当时党政关系中存在的一些弊端,首次提出了要解决"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问题,强调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改革的重要性,指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安树昆 《创造》2007,(7):82-83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弘扬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讲话中就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阐述. 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后,中国开启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崭新历程.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对治国理政方式的反思和改革,摒弃了"阶级斗争"治国、政治运动治国这种具有巨大负面作用的模式,以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治国方式的拨乱反正和改革创新带动了执政党和国家走向现代化。党的十六大以后,改善国家治理成为党的关注重点,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与时俱进。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构成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两大基石。  相似文献   

16.
谢松保 《政策》2005,(4):33-34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标志着我国推进法治化建设的进程日益加快。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高依法执政水平。当前,认真研究在法治化建设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对于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第一次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郑重地提了出来。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新的里程碑,是治国方略的重大进步。一、依法治国的理论依据从国家发展历史来看.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是人治国家,资本主义制度出现以后国家治理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人治向法治的变化,资产阶级国家是法治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究竟采取什么治理方式呢?这个问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没有搞清楚。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国…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和全局角度,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行了新的探索,指明了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向,明确了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地位和目标,部署了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内容。这就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问题,因此对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周逸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经济体制的大调整,必然引发政治体制的大变革。这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一条基本规律。正如邓小平指出的,“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  相似文献   

20.
公安机关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必须增强六个观念鲍遂献于复苓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治国方略的重大历史性变革。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必须增强六个观念。一、增强法治观念。所谓法治观念,是指人们对法律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