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认识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是劳动价值论中的核心范畴,科学地认识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范畴,是正确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及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有人试图用“知识价值论”取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面临新的挑战。在知识经济时代,劳动价值论仍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当然,马克思创立的劳动价值论并不是僵化的理论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3.
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即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对“多元论”的观点提出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我国实行按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有人据此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己经过时了 ,应该用生产要素价值论取而代之。而实际上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并不排斥按要素分配。创造价值和创造财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实行按要素分配并不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否定。  相似文献   

5.
王珏  王金柱 《理论前沿》2002,(15):23-25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前提是商品经济,只要商品经济没有终结,价值规律就会起作用,是否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个原则问题,劳动价值理论的讨论要明确方向。  相似文献   

6.
价值本质上的规定是一般人类劳动的耗费,而非使用价值;生产力始终是有用的具体劳动的生产力,但不等于有用的具体的劳动本身就是生产力;马克思的价值理论是劳动价值论,绝不是什么生产力价值论;价值规律与劳动价值论一元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将二者划等号;“资本生产力”是马克思曾批判过的观点,并非是马克思的命题;十六大报告强调尊重劳动、知识、人才和创造,是旨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绝不是对劳动创造价值这一根本观点的否定或弃绝。  相似文献   

7.
叶双瑜 《理论前沿》2002,26(13):29-30
作者认为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识的关键是:要以科技工作者为主体,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概念,从思想观念、法律、体制、政策等方面,重视科学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知识经济的初露端倪 ,如何认识商品价值的决定问题 ,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经济学界已经有人提出在知识经济社会“劳动时间不再决定商品价值” ,“劳动时间不再是判断商品价值的尺度”。如果真是如此 ,那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便面临新的挑战。一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将会失去合理的基础。劳动、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实体和价值量的劳动二重性学说 ,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内容。如果否定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 ,也就否定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 ,同时 ,也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进行了深化认识,有三方面心得体会。一是认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产生是与时俱进的结果;二是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主导思想、基本立场、某些观点、研究方法等对现在的实践仍有指导意义,即仍然具有真理性。三是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有局限性,其表现是:劳动价值论有时代背景转换的局限性;劳动价值论内容本身有局限性;人们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劳动价值论一元论”是对马恩价值理论的片面误解。马恩的唯物史观只能指向“生产力价值论”。中共十六 大报告中的价值理论是对马恩“生产力价值论”的继承和与时俱进的发挥。  相似文献   

11.
劳动价值论是经济学的基础性理论,虽然不是由马克思首创的,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使其成为了科学的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领域出现了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学者们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探讨也一直未停歇,关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过时论、无用论的构陷亟需我们去深入理解其理论内核,以期溯本清源。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目前正面临着知识经济和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挑战.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以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标准,依据江泽民总书记的"创新"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劳动理论、劳动价值理论和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代表的理论,为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3.
科技劳动创造价值,并日益成为当今世界价值创造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高级复杂劳动的科技劳动不同于简单劳动,是高强度、高密度的脑力的消耗,能够创造更高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科学价值库理论坚持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了科技劳动在当代价值创造中的巨大作用,深化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种种误解和模糊认识。坚定劳动价值一元论,坚持价值源泉唯一论等六个基本问题,对于准确把握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经济学有关价值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和局限性之后,须从实践发展和理论创新的角度,对其进行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与劳动价值 ,出现了许多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情况有很大不同 ,有了新的性质和特点。我国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决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并没有否定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而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来源。分析其历史贡献、局限性及其哲学意义,是正确理解马克思批判地继承并创新发展劳动价值论的重要问题。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具有合理的科学内核和重大理论价值的一个科学范畴,贯穿于哲学到经济学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8.
价值源泉究竟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问题 ,是当前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中所遇到的一个具有关键性和根本性的“难关”问题。要突破这一“难关”,就必须首先明晰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与其他领域和学科中的价值 ,生产要素中的物化劳动部分与活劳动部分 ,决定生产力的要素与决定价值的要素 ,马克思的财富观与价值观 ,以及商品的实物形式与活动形式等基本理论界限 ,从而在研究和探讨的基本理论前提上形成共识。  相似文献   

19.
一、要看清历史的变化和面对的问题。 马克思在改造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劳动价值论,由此创立了剩余价值论。有劳动价值论才有剩余价值论,这与历史唯物主义共同构成马克思  相似文献   

20.
劳动的重新定义与劳动二重性理论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入理解劳动价值论,不能绕开马克思创立的劳动二重性理论,尤其要重新探讨抽象劳动这个核心性概念。马克思把抽象劳动定义为“人的脑、肌肉、神经、手等等的生产耗费”有失偏颇,表现为没有对脑力和体力进行深入研究,把本来是体力的一部分的大脑的生理功能同大脑记忆、思考的内容即知识力混为一谈,导致了对简单劳动的“过度抽象”。因此,我们必须对劳动重新进行定义:劳动是劳动者以体力为基础的对知识力的传承与积累过程。根据这一新的劳动定义,劳动力既属于个人又属于社会;价值和剩余价值不仅是雇佣工人创造的,更是社会创造的,而且,价值的创造越来越依赖于社会,劳动工具参与价值创造;劳动生产率同价值量成正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