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兴才 《当代贵州》2013,(13):28-29
今年2月,中国首个以"美丽中国"为主题的峰会——"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在兴义市举行,贵州纳灰村、江苏永联村、北京新发地村等全国50个美丽村代表在峰会上正式宣布结成"中国美丽乡村联盟",践行美丽中国发展理念,携手共建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中国美丽乡村。地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万峰林腹地的兴义市下纳灰村,距兴义市区十来  相似文献   

2.
致富参考     
"远教"催生绥阳农民致富新观念 日前,家住绥阳县温泉镇红星村的村民陈少奎,在村远教办的网站上看到一则某地生猪价格看好的信息后,悄悄收了一车商品猪外销,第一次就猛赚800多块。这下倒好,他像上瘾似的,每次卖猪前,村远教办的网站他是必须要去浏览的。按他的话说,要赚钱,得先去看远教网上的供求信息。  相似文献   

3.
"一村一品"的创始人平松守彦先生,今年已是78岁高龄.他是日本大分县人,1949年大学毕业后进入日本通产省工作.为了改变家乡落后面貌,1975年他毅然辞职回到家乡,任大分县知事至今.在家乡任职期间,他倡导并推行"一村一品"运动.  相似文献   

4.
1998年,安县茶坪乡千佛村的村民人均收入仅有900多元,"守着金山没钱花"的群众憋了一肚子气.这一年年底,经过全村32名党员公推公选,方圆百里有名的致富能手张安元担任了千佛村党支部书记.就职仪式上,他说了一句让大伙刻骨铭心的"狠话"--"我是大家推选出来的,拜托大家支持村里的工作,尽快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如果干不出名堂,就请大家另选能人,把我这个不称职的支书赶下台去!"  相似文献   

5.
正易地扶贫搬迁是手段,开启幸福生活才是目的。西秀区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的原则,充分结合安置区资源现状,形成了区县有龙头、乡有基地、村有合作社的产业规模,已逐步形成以刺绣、农副产品加工、养殖、农业等为主的产业扶持体系,带动群众发展产业、促进就业、实现增收。  相似文献   

6.
<正>车行至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市坪乡市坪村,村路平整宽阔,路两旁连片烟田长势喜人,走进烟农王邦学的家里,正赶上他匆匆从烟地里返回。"刚骑着摩托去地里看了一圈,今年的长势还是不错的。"59岁的王邦学家里三代7口人,只有他一人独自在市坪村老家雇人种烟。"几个孩子都算争气,都考上了大学,妻子也去城里享福了。"其实20世纪80年代王邦学也曾在家种烤烟,"10亩左右效益不错,2003年周围人都去打工了,  相似文献   

7.
两年前,余家良接手的藕塘村是一个负债20多万元的"烂摊子",在蒲江县甘溪镇是出了名的落后村.短短两年时间,他为何把藕塘村从落后村变成了先进村?采访中,我从他强烈的"三最"情感中,终于找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8.
昔日的庙坝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是有名的贫困村.改变这一落后面貌的是一个精明能干的年轻人--他就是连续两年被屏山县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的村党支部书记黄柏凯.  相似文献   

9.
王丕江是庄浪县杨河乡马寺村的党支部书记,当村干部已有40年的历史了.这40年里,他为村集体事业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积劳成疾,但无怨无悔.在他的领导下,昔日的落后村在1997年跨入全县20强村行列;199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由1980年的80元增加到1180元,人均产粮由39公斤增加到420公斤,居全县前列.1999年,该村被县委命名为"五好村",村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王丕江本人也先后受到地、县表彰奖励20多次,荣获"全区优秀村支书"、"优秀共产党员"、"重教兴学的先进村党支部书记"等称号.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农业部启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工作,培育推介出一批"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的美丽休闲乡村。贵州已有10余个乡村入选,或是特色民居村,或是特色民俗村,或是现代新村,或是历史古村。每一个村落,都是一份独特的乡村振兴样本。从本期起,本栏目推出"乡愁贵州·美丽村落"系列报道,展现贵州美丽休闲乡村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1.
<正>见到王校彬时,他正在电话里与铜厂沟村的"同事"沟通幼儿园的事情,电话是一部古董级的直板机。"离开那里后,有些‘小’事情还是放心不下。去铜厂沟村的时候专门买的,充一次电比智能机用的时间更长。村里人都知道这个号,回来就没有注销。"王校彬说。  相似文献   

12.
11月8日,早上6点,齐共仁早早起床后,并没有像以前一样先去自己的苗圃基地,而是径直赶到村委办公室参加7点的村"两委"干部"碰头会"。今年4月,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齐共仁当选为沂源县鲁村镇王村村委会主任。从此,每天一早参加"碰头会",成了他一天工作的开始。和往常一样,早上不到7点,5名村"两委"干部就已早早到齐了。会  相似文献   

13.
让百姓安居是最大的民生居者有其屋,安居才能乐业。走进漳县新寺镇红崖磨村,一排排规划整齐、错落有致、功能齐备的红砖瓦房格外引人注目。一位叫张四娃的老人高兴地告诉笔者":活了70多岁,还没住过这样舒适的房屋,这全靠了党的好政策。"和张四娃一样,今年36岁的李中海,以前一家人挤住  相似文献   

14.
2月的天气犹如孩子般"调皮",前一刻还是晴天,没过多久就大雪纷飞.前几天,我开车从上官地村去宁安市区办事时就赶上了一场大雪,一时间,渤海镇出入口双向进出车辆因积雪行驶缓慢造成拥堵,驾驶员的鸣笛声与催促声此起彼伏…… 就在这时,一名交警赶过来,用熟练的动作指挥交通、疏导车辆,让原本近乎瘫痪的路况很快恢复畅通.就在我开车经过此地时,终于看清这名交警的面庞.虽然隔着口罩,但我一眼便认出了他——我心中的榜样刘国瑞. 刘国瑞是从我们上官地村走出来的"名人".作为宁安市公安局交警大队的一名民警,他获得过很多荣誉——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然而,作为他的同乡、后辈,对我而言,他更是热心肠的刘叔、铁面无私的"包公"、拼命的"工作狂".  相似文献   

15.
认真负责、兢兢业业,是他的态度;任劳任怨、踏实工作,是他的作风;高效做事、低调做人,是他的品德;服务群众、无私奉献,是他的追求.他就是被誉为"灾区群众的贴心人"的青川县黄坪乡枣树村党支部书记罗义碧.……  相似文献   

16.
庙背,曾是灵台县吊街乡挂上号的"烂杆村".3年前,该村公推直选"当家人"后,年近五旬的张仲强挑起了村支书这副重担.他观念新,脑筋活,点子多,招商引资80多万元,办起了"绿源生态养殖场"、两家预制厂,年总产值达52万多元.他还组织动员群众饲养大耳白免,养蝎,种蘑茹,温棚养牛等特色种、养业.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在1600元以上.庙背村出现的新变化是灵台县公推直选村"当家人"的一个典型缩影.  相似文献   

17.
近日到农村基层采访,村支书向我打听省级机关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情况.我很惊讶.这个村比较偏僻,怎么也关心起省城的事?原来,上级部门改进工作作风,领导带队爬坡上坎进村送温暖、办实事,引进新品种,帮助调结构,为村民增收献计献策,火热之情令村民大受感动."这可是多年都没有的事啊!"村支书感慨之余,对省上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赞誉有加,还托我帮他取点"真经",以便运用到村党支部建设、发挥党员作用的实际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7月2日星期一晴"明天去县里把大外孙子接回来,让他好好看看咱村文化墙上的那些画,接受一下艺术熏陶,没准将来他也能成为文化人、艺术家呢!"今天,我在路上遇见村会计刘文全,恰好听到他对老伴说的这段话。不仅仅是刘文全一家,最近几天,福隆村的父老乡亲最愿去的地方就是村里那面彩绘文化墙,许多外村村民也特意前来参观这道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这不,我刚走到文化墙附近,正赶上村水泵站管理员王显东跟村民  相似文献   

19.
《实践》2020,(3):24-25
"老秦,歇一会儿吧,喝点水。"赤峰市喀喇沁旗南台子乡文化站干部窦学森对着正在忙碌的老人喊。"不渴,等我登记检查完,再去喝!"老人边说着,边进行登记检查。窦学森嘴里的"老秦"是南台子乡卡拉街村自主脱贫户秦志远。最近,秦志远一直奋战在卡拉街村疫情防控一线的检查站里,他身穿棉大衣,臂带红袖章,在检查站里忙前忙后,脚步一刻不停。  相似文献   

20.
<正>"村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是来自贵州师范大学的驻村第一书记马正江常说的一句话。2016年4月驻石阡县中坝街道万屯村后,他牢记使命,扎根山村,真蹲实驻,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办,一件一件去落实,一事事去解决,以实际行动赢得当地群众的充分信任。驻村三年多年来,马正江坚持吃住在村、工作在村,做到牢记使命真驻村,扎根山村办实事,为万屯村脱贫攻坚作出了积极贡献。驻村期间,他先后被评为省教育工委、教育厅"优秀村第一书记""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并入选铜仁市"脱贫攻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