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永进  陈秋月  李思 《学理论》2013,(11):20-21
公信力是衡量政府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它还是政府对公众的凝聚力和动员力的重要决定因素。在微博时代的背景下,针对微博舆情的特点分析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并探讨其重塑路径,以使政府公信力得到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3,(33)
当代中国正处于急剧的社会转型期,新旧体制的摩擦与冲突、社会利益的分化与组合、价值观念的多元与多变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政府的公信力。提升政府公信力现已成为社会转型期民众的普遍共识和一致期待。社会转型期,提升政府公信力要从政府职能的转变、依法行政等多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3.
闵锐 《学理论》2009,(7):36-37
政府公信力就是政府获取公众信任的程度,是政府依据自身的信用所获得的社会公众的信任度。本文在介绍了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流失的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进而从理念、制度和法制三个角度探讨了建构政府公信力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官谣"作为官方对外发布的一种虚假信息,具有较强的欺骗性。"官谣"的本质是权力任性滥用。在网络谣言泛滥成灾的当下社会,"官谣"对政府公信力的损害是巨大的,严重侵蚀政府的合法性和政治认同。法治是抑制权力任性和傲慢的一把利剑,建设法治政府,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官谣",才能正本清源,重塑政府取信于民的正向声誉。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视角下政府公信力建设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论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时指出要“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这是党对当前政府公信力建设紧迫形势的准确把握与高度重视。在当前我国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新形势下,提升政府公信力、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提升政府公信力建设公信政府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政府公信力体现了政府的信用能力,反映了公民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公信政府是拥有较强公信力,为公众所普遍 信任的政府。本文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政府公信力的现状,探讨了提升政府公信力,建设公信政府的必要性,并为建设公信政 府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政府公信力的水平随着政府改革的推进而不断完善,政府改革的时代主题与目标模式决定了政府公信力的理念和实现方式。我国服务型政府改革目标的确立,为构建和实现我国政府公信力提供了新的价值导向和制度基础。服务型政府目标模式下的政府公信力应该通过政治的民主化获得公信力,通过行政的法制化维护公信力,通过信息的公开化加强公信力,以公务员的廉洁度巩固公信力,以公众的满意程度评价公信力等一系列崭新的方式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7,(4)
政府公信力属于政治伦理范畴,是政治学和行政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对政府公信力的概念进行解析,有助于政府通过完善自身施政行为获得公众信任。对政府公信力进行客观评价,需要从社会公众角度出发,以公众好恶为衡量标尺,从政府职能履行情况、政府信息公开情况、政府法治民主施行情况、政府廉洁高效情况四个维度进行评价。政府公信力建设能够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稳固政府的合法性地位、促进市场经济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9.
政府能力政府诚信与政府公信力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政府诚信是政府公信力的基础和源泉。诚信的政府将获得更大的公众信任,而政府公信力的提高则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政府的执政能力。对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地方政府来说,提高政府公信力,加强地方政府能力建设,树立廉洁、有效、公正的政府形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政府公信力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任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政府公信力是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一种特殊的信任关系。本文首先对政府公信力的涵义及其重要性进行了简述,紧接着从发展阶段因素、政府自身因素、社会公众因素和传播媒介因素等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所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务公开水平,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加强政府廉政建设,引导公民社会发展以及提升政府的危机应对水平等方面对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行政忠诚作为政府公信力建设的核心内容,对保障行政组织的运行效率、提升政府形象和公信力、促进行政权力合法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目前政府公信力弱化的症结就是行政忠诚的流失。事实证明,培育行政忠诚是政府公信力建设之源。  相似文献   

12.
今天,我们进入微博时代。微博的影响已超出传统媒体传播的层面,它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全面渗透,既推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也对执政党的执政安全带来冲击和挑战,主要体现在削弱国家主权安全、危害国家政权安全、威胁意识形态安全、破坏国家政治稳定、影响国家信息安全等方面。为了有效应对微博时代的执政风险,必须实施微博信息安全战略、加强微博舆论阵地建设、加强网络伦理道德和制度建设、提高微博的管理和引导水平、构建微博危机处置机制和应急管理体系等。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公民社会的日益兴起,公众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逐步增强,公共服务需求的内容及层次要求也相应地发生巨大变化,它们构成了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外部环境与压力。如何将外部环境的要求与压力内化到政府管理制度及成员的行为规范之中,这是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需要研究的重要议题。确立以公民和社会为本位的价值理念,构建新型公共治理模式,在政治过程中实现与公民社会良性互动,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4.
赵伟丽  刘韵清 《学理论》2009,(32):29-30
本文主要是从伦理角度对加强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进行研究,将政府公信力与我国地方实际情况相结合,对政府公信力的涵义、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凭借自身信用获得人们信任的能力,其作为政治伦理范畴,政府管理理念、行为及绩效均要受到伦理检视。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在催生公众参与精神的同时,也误导民众价值选择,增加地方政府伦理治理难度,拉高民众对政府的伦理期待,稀释政府公信力。新媒体影响地方政府公信力的伦理成因在于科学有效的网络舆情伦理应对机制、合理的利益诉求机制、严密的信息过滤机制尚未构建。面对集合了多方利益诉求的舆情,地方政府应采取沟通互动、公开透明、务实及时等伦理举措,提升政府的工作效能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16.
公信力是政府政治合法性的根基,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然而目前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缺失已经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瓶颈,虽然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有很多,有政府方面的、公众方面的、社会方面的等,但是政府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导致公信力流失的主要因素。因此,为弥补诚信缺失,打造阳光政府,重塑政府的公信力,政府必须转变职能,以公民需求为本位公开公共信息,提升危机管理能力,同时培育健康成熟的公民社会也是重塑政府公信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微时代的到来,开启了公共话语权的平民时代,政府不再占据网络舆情的主导地位,微博逐渐成为网络舆论的主要阵地。微时代信息的裂变式传播和民众的聚变式反应,使政府公信力建设面临着"塔西佗陷阱"的困境。提出了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突破"塔西佗陷阱"的新出路:及时公开信息,主导舆论态势;主动承认错误,重塑信任关系;努力提高"微能力",发挥"政"能量。  相似文献   

18.
在民主政治社会,政治统治的合法性依赖于政府因其良好的信用状况,得到公众的支持和拥护。当公众撤回对政府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时,政府公信力也就相应地降到了冰点。因此,政府公信力是政府信用和公众信任的统一体,它事实上涵盖了两者的全部内容。政府公信力就是政府因其良好的信用状况,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获得公民信任、拥护和支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高丹 《党政论坛》2012,(3):20-22,1
近几年,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地方政府在公开通报某事件时会用到一个词儿:不明真相的群众.如湖北石首群众围堵道路一事,石首市政府门户网站通报中说:众多不明真相的群众……阻碍交通,围观起哄.2009年黑龙江省铁力市呼兰河大桥坍塌,据《京华时报》报道,铁力市政府部门在专家未到场的情况下,已经对大桥坍塌原因作出了结论——一辆载重车严重超载,而针对公众反映的问题,相关官员表示百姓根本就不懂.  相似文献   

20.
公信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中国共产党在公信力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新形势下的各种挑战.加强党的公信力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推进理论创新、民主政治,加大保障民生力度、抓好队伍建设、加强反腐倡廉,为领导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