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依靠群众一切困难都能够克服。长征时期,红军在严峻的自然环境和战斗条件下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当靠山,与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在艰难困苦面前一次次转危为安、化险为夷,红军队伍也得到了巩固和发展。人民群众把红军当主心骨,给红军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援,有力保证了红军战略转移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2.
红军山:青山有幸埋忠骨 从我们下榻的遵义宾馆,就能看到将遵义城环抱臂中的凤凰山。1953年,因为在山上修建了红军烈士陵园,这一段山麓改称为红军山。红军烈士陵园坐北朝南,前瞰湘江河,与当年红军遵义鏖战的红花岗、老鸭山遥遥相望。遵义人民把在昔日战场上找到的77具红军将士遗骸葬在红军山,并将早已远近闻名的“红军坟”从桑木桠迁入山上的陵园。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后,国民党蒋介石妄想把红军消灭在长征路上,多次对红军进行围追堵截。我中共中央领导人充分利用运动战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1935年11月,红军队伍抵达陕北。红军到了陕北后,党中央召开了会议,分析了当前国际和国内形势:日本已经由东北侵入华北,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为了民族抗日大计,党中央向国民党政府发出了共同抗日的呼声。在红军抵达陕北之  相似文献   

4.
正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述了82年前发生在湖南汝城县"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红军长征时期,3名女红军借宿在该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徐家家境贫寒,家里连床御寒的被子都没有。临走时,女红军要把仅有的一床被子留给老乡。但是  相似文献   

5.
关于红军长征目的地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红军长征目的地的选择宋惜春红军长征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这次转移的落脚点选择在哪里,即新的革命根据地建立在哪里,是关系到长征的成败,进而关系到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红军把长征的目的地放在陕北并不是一开始就明确的,而是在长征途中经过反复探索,...  相似文献   

6.
白建国 《党建》2011,(9):40-41
40年前,当时我还是一个刚入伍的战士,在青海遇到一位红军长征时流落在草原的红军老妈妈。她17岁跟随红军长征,在部队行进到青海草原时部队被白匪打散,她逃离虎口流落到草原,嫁给了当地牧民。虽经历了几十年的草原生活,但她始终没有忘记组织,没有忘记她的红军丈夫。她把红军丈夫临别交给她的珍贵资料装在一个牛皮囊里,  相似文献   

7.
国民党中将司令张振汉,一下成了红军的俘虏,从此改变了他命运的轨迹。从将军到俘虏,羞愧、沮丧、万念俱灰,都有过。是红军的言行感化了他,教育了他,并激励他脱胎换骨。红军吃包谷饭,喝洋芋汤;优待他的是米饭和猪肉。长征途中,发给他新棉衣,配给他一匹大骡子。翻越雪山时,他摔成重伤,是红军战士轮流把他抬过了山:进入草地后,红军战士勒紧裤带,把干粮和野菜留给他吃……是红军这座大熔炉,重新铸造了他的灵魂,使他成为革命的同路人。  相似文献   

8.
白启辉 《共产党人》2006,(14):48-49
红军西征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是争取、团结东北军,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早日形成。西征初期,我们在东北军中的工作目标:第一,不是瓦解东北军,分裂东北军,而是使东北军成为坚强的抗日武装力量;第二,不是把东北军变为红军,而是使东北军变为红军的友军。“争取东北  相似文献   

9.
1934年12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贵州黎平。国民党反动派命令地方势力造谣诬蔑,并强迫群众把粮食、生活用品搬到深山里,连舂米的石臼都藏了起来。红军不仅很难弄到吃的,连人影也很难看见几个。敌人妄图用这种方法割断红军和人民的联系,给红军制造困难,把红军饿死。  相似文献   

10.
艺术长廊     
书法和绘画的关系不能简单化。不能认为书法用来题画,便算是书画的结合。一幅绘画作品,加上题字,印上图章,是一件完整的艺术作品,其灵魂深处,要有诗的意境、诗的内在的情愫。书法和绘画之间有深刻的内在联系。若把书法的原则运用到客观  相似文献   

11.
当年曾是红六军团军团长、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的萧克同志,前不久曾谈到了一个有待于进一步证实的史实。 1935年秋,红军二、六军团撤出湘鄂川黔根据地前夕,我党组织曾经派人同当时的湖南省主席何键的一位亲信谈判。那位亲信认为,把红军打败是不大可能的,何键没有这个力量;打的结果是自己吃亏,还不如停战。他向何键建议,在湘西划出五个县给红军,让红军自治,  相似文献   

12.
我军初创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和军队领导人为了把脱胎于旧军队的红军建设成为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在红军中进行了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并为新世纪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广东党史》2011,(6):30-30
在瞿家湾革命历史纪念馆的烈士展厅内,有一位烈士让记者印象深刻,他的名字叫段德昌。段德昌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和红军武装的创始人之一。水泊洪湖是他革命军事生涯的起点,"大马刀,红缨枪,我到红军把兵当。革命纪律要遵守,共产党教导记心头……"他创作的这首《红军战士纪律歌》至今仍在传唱。  相似文献   

14.
古田会议决议是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及其军队的基本原理,同红四军建军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这个决议使红军肃清了旧式军队的影响,把军队完全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础上。古田会议决议就如何清除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如何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把红军建设成为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等一系列建党建军的重大问题做了详...  相似文献   

15.
田茂乾 《当代贵州》2011,(20):36-36
黎平会议明确了中央红军前进的方向,把国民党围追堵截红军的十几万大军甩在湘西,使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开始从被动转向主动。  相似文献   

16.
正先从两个小故事说起。第一个故事发生在红军长征路上。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她们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一半送给老人。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工农红军只有一、二、四方面军,而无三方面军,是由于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各革命根据地红军发展的过程中,情况发生变化造成的。1930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会议和全国红军代表会议,决定将活动于闽西和赣南以及湘鄂西、湘鄂赣、鄂豫皖等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分别改编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军团,还准备在这四个军团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红军,然后再把它们编成四个方面军。根据这个计划,红一、二、三军团相继成立。  相似文献   

18.
我军无线电通信创建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革命根据地。无线电通信事业的建立,在我军军事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为革命最终取得胜利,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红军第一部无线电台 1930年12月30日,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战争的龙冈大捷中,红军缴获了敌人一部电台。可是,由于当时红军还没有电台,许多红军战士没见过这新奇的东西,就把发报机等器材给砸坏了,只剩下了一台收报机。 红一方面军总政委毛泽东和总司令朱德欣喜地看到这台十分宝贵的收报机后,便立即下令通  相似文献   

19.
铁肩毛泽民     
《湘潮》2016,(6)
正一望无际的草地上升腾着淡淡的白雾,一支挑着担子的红军队伍艰难地跋涉前行,只见一位挑担战士身陷沼泽,走在前面的领队把自己的担子放在相对安全的位置后,回过头来用力搀扶起这位战士,正把战士肩上的担子接过来……这幅油画讲述的是红军"扁担上的银行"长征的故事。这位领队不是别人,就是中华苏维埃国家银  相似文献   

20.
筠连发现红军布币苏松偶闻筠连县上产公司退休职工乐书传有红军布币,笔者特去拜访了老乐。他十分珍爱地把一张红军布币取出展开给我们观看,并介绍了这张布币的来历。1935年8月29日,红军攻占了筠连县城后,使用过布币。当时在大南街(今民主街银行附近)经营干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