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离开我国国情,去谴责为学费自杀的家长,是不人道的。针对家长没有钱供孩子上大学而自杀的事件,王彬彬先生指出因无钱供孩子上大学而自杀的家长不仅仅应该被同情,还多少应该受到谴责。(8月3日《南方周末》)其主要理由是根据他在东京任教时了解的情况。他说,日本也有一些上不起大学的学生,但是这些学生家长并不会自杀,不会心理失衡,“上不起大学就去谋一份工作,照样可以享受人生,照样可以实现人生的价值”。按照这种逻辑,中国家长真是不可理喻,是因为心理失衡才自杀的,但是中国家长真的不明白上不超大学去找一份工  相似文献   

2.
宇宙万物,大千世界,皆可用金、木、水、火、土来概括。虽然人们把“土”字顺置于后,但金、木、水、火均与“土”相连,所以威廉·配第说:“土地是财富之母”。因为老百姓离不开土地。 然而,一旦“土”字与某种基层政权一结合,就可以衍生出一个个骑在老百姓头上作威作福的“土皇帝”和一个个横行乡里、欺压百姓的“土霸王”。  相似文献   

3.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理”和“礼”存于人们的实际关系中。有时两者相互冲突,激烈导常;有时却互相交融,配合和谐。一点小事,通过“理”和“礼”的关系处理,看出一个人品质是高尚,还是低劣?行为正派还是“出轨?”记得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讲过这样一件事。1937年,当他新到陕北苏区时,由两个孩子侍候他吃饭。他对一个孩子说:“喂”。拿点冷水来。”孩子毫不理睬他。他又招呼另一个孩子,结果也一样。这时交通处长李克农同志扯扯他的衣袖,对他说:“你可以叫他‘小鬼’。或者可以叫他‘同志’,你不可以叫‘喂’,这里什么人都是  相似文献   

4.
城市“隐贫”青年,麻木在体面的工作中,享乐在尽情的消费中,依仗在父母的保障中,成长在婚恋的责任中。城市青年的“隐贫”成因存在个体差异,依据不同的消费动机和价值取向,可划分为五种“隐贫”类型:自我投资型、阶段性享乐型、归属融入型、虚假虚荣型和消费成瘾型。要帮扶城市“隐贫”青年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强化风险意识,做到科学理财;针对不同的“隐贫”类型,要有侧重性“对症下药”;还应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防止“隐形贫困”显性化。  相似文献   

5.
李燕 《北京观察》2001,(8):22-23
古往今来,不少巧妙的犯罪行为都是“合法”的。因为“法”是死的,人是活的,人可以立法,也可以利用法,歪曲法。秦之改革家商鞅说过:“有主而无法,其害与无主同:有法而不胜其乱,与无法同也。”孔夫子明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做到德政,您就好比北极星,人们就好比众星,都敬仰您)所以只靠“法治”治国是行不通的。最近江泽民主席再三强调“以德治国”,提出以“德治”与“法治”紧密结合以治国,是非常全面的,是赋予中华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意义。毛泽东说过:“贪污和浪费是  相似文献   

6.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爱护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 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凯勒说:“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说:“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可以引导人们奋发图强,积极向上。”这就告诉我们,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加大科学含量。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讲究科学的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门科学。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的容量迅速扩张,客观上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采取先进的适应时代要求的工作方法,努力实现与科技行为的接轨。这就必须把握“五个到位”:  相似文献   

8.
咱中国人爱讲“人情”。一事当前,总要先看看合不合“人情”。“人情”成了不少人想问题、办事情的重要依据。然而,到底什么是“人情”?怎样做才算合乎“人情”?对这些问题,不少人却并没有认真去想,因而也是说不大明白的。 《礼记·礼运》说:“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就是说,人情是人的喜怒爱憎的感情;说话办事顺乎人们喜怒爱憎的感情就叫合乎  相似文献   

9.
<正> “铁交椅”、“铁工资”、“铁饭碗”确实该破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三铁”是国营企业发展中衍生出的一个有碍健康的“畸形儿”。这种见解,可以说通过十余年改革实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三铁”既然作为企业一个相当长时期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毕竟实在地摆在人们面前,更主要的是大家也或多或少地领受着这“铁”的好处。因而,破“三铁”无论是从人们的心理承受力还是从现有的经营机制来看,都不能不说是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人们常常把随便议论的话称之为“闲言碎语”。那么老百姓中的“闲言碎语”也值得听吗?有的同志认为不值得听,但我却认为值得听。因为,听听“闲言碎语”不仅可以了解民情,而且从中可以得到许多教益。老百姓中的“闲言碎语”不少,随处可听到。有一次乘火车,我就听到“闲言碎语”,不妨抄录一段如下。旅客甲说:“哎,现在的人不知怎么的,一旦当上了官,这味儿就变了!”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许多荒诞无稽的屁话,只要“四人帮”的舌头一转,秃笔一摇,统统都可以讲成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硬要人们奉行照办。他们把“屁话”说成“真理”,倒是颠倒有术。这种“术”,叫做“诡辩术”。列宁曾经指出:“科学的发展在提供越来越多的材料,证明马克思是正确的。因此要同他进行斗争就不得不加以伪装,不是公开去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而是在表面上承认它,用诡辩来阉割它的内容,使马克思主义变为对资产阶级没有害处的神圣的‘偶  相似文献   

12.
当今人们开口便说:“贯彻落实”、“狠抓落实”等等,以表达自己社会活动的态度、决心、形象、作用和方法。然而,一旦进入实践,就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阻碍着抓落实。  相似文献   

13.
<正>无论你承认不承认,“超级女声”都应该说是眼下的一个热点。热不热,看现象——看关注的人数之众,看人们的投入程度之深,看对人们的影响之大。因为“超级女声”的悬念设置,因为“超级女声”可以让人们看到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充满成功、成材渴望的青春的心,因为“超级女声”转移着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4.
近来翻看期刊报章 ,感觉“人大意识”一词在使用频率上有逐渐增多之势 ,例如 ,在评价某单位或某人时 ,往往说上一句 :“人大意识较强” ;在提建议要求时 ,又会说 :“要增强人大意识” ,等等。这不由引起笔者的思考。何谓“人大意识” ?难道仅仅是因为某单位或某部门负责人经常来人大常委会汇报工作 ,或者他们对人大常委会开展活动提供了方便 ,所以就说他们“人大意识较强” ?因为人大机关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威信还没有期望的那么高 ,所以要“增强”一下 ?这里的“人大意识”到底是什么意思 ,很值得推敲。按照笔者的浅陋揣测 ,所谓“人大意…  相似文献   

15.
有一个寓言故事,说的是:骆驼长得高,羊长得矮。骆驼说:“长得高好。”羊说:“不对,长得矮才好。”骆驼说:“我可以做一件事证明高比矮好。”骆驼一抬头就吃到了长在高处的树叶,羊却吃不着。可是羊说:“我也可以做一件事证明矮比高好。”羊一躬身就进了一个又矮又窄的门,吃到了里面的青草,骆驼却钻不进去。它俩各执己见谁也不肯认输,只好找老牛评理。老牛说:“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是不对的。应当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短处。”这个故事虽然简单,但其中却包含着一定的哲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矛  相似文献   

16.
<正> 孔夫子说:“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足见,自古就有人呵斥“讨好”的。劝君莫做“讨好”人,常有人导去“讨好”。可见,“讨好”人之讨好,是长期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痼疾。为了促进我们的事业发展的更加顺利和人们的心灵更加健美,对“讨好”的顽症不可不进行一番透视,以引起社会的诊疗。“讨好”是一股带有腐味的政风,讨好的对象以权力为转移。在群众民主权利提高了的当今,应该说我们的政治风气基本上是好的,绝大多数领导和干部是能坚持党的原则的,然而不顾及原则去讨众人之好的也确  相似文献   

17.
假如留心,现实生活中,人们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215;&#215;长,今天天气凉,咱们少喝一点,暧暧身子。”“算了吧……”“&#215;&#215;书记,这点土特产,是一点小意思。”“不必了吧……”“&#215;&#215;主任,你的孩子,我们准备破格提拔。”“这不好吧……”这几则对话,答话者似乎都是持否定态度的,即不赞成搞不正之风。可奇怪的是,在这样的对话之后,人们见到的却恰恰是被&#215;&#215;长、&#215;&#215;书记、&#215;&#215;主任否定的不正之风的上演。原因何在?问题可能就出在话尾的那个“吧”字上。正是这个奥妙无穷的“吧”字,使一个否定句莫名其妙地变成了肯定句:“算了吧”,决不是算了,而是来者不拒;“不必了吧”,也决不是不必,而是多多益善;“不好吧”,更不是不好,而是妙得很!答话者巧用助词,听话者心领神会,于是照喝、照送、照提,皆大欢喜。这些人,真该好好感谢古代造字的那个仓颉,庆幸中国语言之丰富。倘若没有这个“吧”字,事情真是难办多了。还引前例,部下摆上酒宴,是说喝,还是说不喝?说喝,固然可以一饱口福,但上级明文规定不准大吃大喝,且又众目睽睽,那个喝字,怎好赤裸裸地说出口,说不喝,干脆则干脆,可是,面对美酒佳肴的诱惑,腹内馋虫蠕动,嗓子眼发痒,又如何打熬得住?而轻轻一吐,“算了吧”,却...  相似文献   

18.
《安徽统一战线》2001,(3):25-25
在古代“社”是土神,“稷”是谷神。我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农业国,土地和庄稼是人们赖以世代生存的根本,所以古人说:“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没有土地和粮食,人们便不能生存,也就没有国家了,所以社稷就成为国家的象征。  相似文献   

19.
自从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以来,人们对如何理解“和谐”概念甚为关注。许多文章以孔子的话“和而不同”来诠释和谐,并认为主张和,不主张同,是中国的优良传统。这就涉及和谐与共同的关系问题,和谐与共同是互相排斥的吗?不同就一定和谐吗?黄楠森就此提!出了看法。“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话是否能理解为“君子要和不要同,小人要同不要和”?不能。孔子“要同”的话也不少,如“道不同,不相为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仅如此,儒家还要世界大同。《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我们可以…  相似文献   

20.
冯维林 《求索》2008,(9):177-179
自孔子提出“辞达”说后,两千多年来,人们对这一命题的关注就始终没有停止过。在“辞达”说大厦的构建过程中,孔子奠其基石,苏轼扩其堂庑,而其后人增其陈设,各有建树,各有贡献。三者中,苏轼是一个里程碑式的重要人物,其勾连前后、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是无人可以比肩和替代的。对于孔子,他的不甚“辞达”的“辞者达而已矣”的幽默,是一个极富启发意义的智者的幽默;对于苏轼,他是一个慧者,他竖起的“辞达”说里程碑,分明闪耀着慧者的光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