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的关系问题上,"一致论"和"突破论"提出了迥然不同甚至对立的观点,分别强调二者的相同、相异,双方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对苏联模式和苏联剧变的看法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根本性质和基本制度、思想路线和主要经验、具体制度和体制模式等方面对苏联模式有重大突破和创新,但不是对苏联模式的全面否定.我们应结合历史和现实条件.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历史地、辩证地理解二者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实践的经验教训,都是与"双和"理念交织在一起的。"双和"理念在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社会中长期未能得到观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为"双和"创造基本条件以至于"双和"逐步获得观照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双和"已实现从理念到模式的跃迁:从理念层面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双和"命题已构成了"一体两翼"的理论架构;从模式层面上,中国已在实践中构建起一个新的社会主义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双和"模式。从"双和"视角透视20世纪社会主义的制度实践给予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毛泽东在新中国建立后形成的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为什么不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起点呢?《理论视野》发表中央党校组织部副部长赵长茂教授的文章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的是"中国特色",而"特色"来自于比较。"中国特色"应当是和"苏联模式"相比较而言的。  相似文献   

4.
陈志 《唯实》2007,(7):37-40
"北京共识"的提出,表明一些西方学者对"中国模式"改革理念和发展道路的认可。"中国模式"的社会主义是对"华盛顿共识"的否定和超越。作为处于构建过程中的社会主义模式,从理论上说,它涵盖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已经形成并不断发展、完善着的创新成果;从实践上看,它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苏联模式”的全面突破.具体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再“以阶级斗争为纲”,而是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它立足于基本国情,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它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实行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所有这些,构成了对“苏联模式”的全面突破.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对于四个对象有所指,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社会主义的论述、苏联模式、其他科学社会主义模式、非科学社会主义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色",表现在若干方面,不可能列举穷尽.从理论意义来看."特色社会主义观"意味着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现实现了由"本本社会主义观"向"经验社会主义观"的转变.从实践意义来看,"特色社会主义观"符合全面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健康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社会模式经历了一个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新民主主义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建国模式,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坚持按照新民主主义建设新中国,另一方面又向苏联学习,实际上是在寻求新民主主义模式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对接。过渡时期总路线要解决的是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问题,它的提出,表明中国共产党选择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观点搜索     
《理论与当代》2011,(1):58-62
邓小平缘何提出"中国特色"沈宝祥在9月13日的《北京日报》上撰文指出: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在我看来他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为了抛弃苏联模式。邓小平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主要是照搬苏联模式,而实践已经证明,采取这种模式建设社会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不能成功。他针对"苏联模式",提出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新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贤娇 《求实》2007,3(11):77-79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说明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即"斯大林模式"的局限性。20世纪90年代末期,奉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东亚模式"与"拉美模式"的失效,说明"西方模式"不具有完全的普适性。与此同时,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的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却蓬勃发展并创造经济增长奇迹。这说明中国在现代化的实践过程中已经找到了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也说明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开始逐渐走向成熟。经过近30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中国的民主政治模式、经济模式、文化模式和社会模式。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的主要特点或留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三点:一是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多样性;二是合理地利用资本主义;三是社会主义中国模式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所建立的社会主义基础上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论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思想文化体制,还是在社会体制上,都是对苏联模式的超越,是对苏联模式弊端的克服和创新.  相似文献   

11.
史小宁 《求实》2012,(3):60-6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欧美新自由主义神话的破灭、苏联改革模式的失败以及"中国模式"强烈示范效应的发挥,市场社会主义思潮在西方重新兴起。它强调市场的主导作用,主张建立形式多样的社会所有制结构,把平等、效率与民主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这对于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必须科学分析和谨慎对待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它实质上是一种社会改良主义,而并非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正统"。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发展已经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中国模式"的提出正是基于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本文从"中国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中国模式"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中国模式"与其他发展模式的对比三个方面来理解"中国模式"的概念,最后总结出了把握"中国模式"需注意的三点.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的社会主义是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从民族国家构建和发展衍生出的自然逻辑。从类型学的角度,20世纪的社会主义演变和定格出自己的独特主体模式,即苏联式社会主义、南斯拉夫式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中,前两种模式风骚既往,唯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特色鲜明、强劲复兴、潜力无限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发展已经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中国模式"的提出正是基于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本文就"中国模式"的由来、基本内涵、面临的挑战和世界意义作了相关阐述.作为一种正在构建的社会主义模式,从理论上说,"中国模式"涵盖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理论学说,从实践上看,"中国模式"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  相似文献   

15.
《理论与当代》2009,(9):57-57
徐元宫在7月6日的《学习时报》上撰文指出:众所周知,无论是中国革命还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都深受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影响。改革开放后,我们开始了对苏联模式的调整和改革,而这种改革首先是建立在对苏联模式的深刻反思的基础之上的。中国的社会主义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存在着紧密联系,因此今天我们在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时候,理应深入考察和研究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然而,遗憾的是,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选择是一个关系到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定位、目标模式的选择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都实现了历史性转变,这些转变使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彻底摆脱了过去苏联模式的影响,最终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为进一步加深人们对这一模式的理解,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必须澄清几个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作为近代以来世界历史的主线,构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本质特征。从根本上看,中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就在于它开辟了既不同于"西方模式"也有别于"苏联模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也因此大踏步赶上世界现代化时代。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发起者和领导者、"总设计师",自觉"面向现代化",理解时代本质、把握时代主题,阐发马克思主义精髓,揭示社会主义本质,判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明确计划、市场的手段性质,提出具有方法论意蕴的"生产力标准",确立"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模式。当前乃至未来一个较长时期,现代化作为时代主流的状况不会改变,因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邓小平"面向现代化"的思考方式及其蕴涵的现代化历史观、世界观、价值观,对新时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仍然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凝聚着中国共产党的集体智慧。毛泽东和邓小平在借鉴和反思苏联模式的基础上,接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最终找到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探索与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探索是一脉相承的,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形成路径,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揭示了"中国模式"的本质——"所谓‘中国模式’是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奋斗实践中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认清这一本质,必须分析四个共识——"北京共识"、"华盛顿共识"、"莫斯科共识"、"中共92共识"(中共十四大达成的关于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内容的共识),尤其要从"中共92共识"中,把握"中国模式"的七大要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其精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其基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分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其核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是其"绝招",四项基本原则是其根本,坚持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是其关键,"一国两制"是中国模式解决历史纷争的创举。  相似文献   

20.
张早林 《探索》2011,(1):189-193
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视角探讨"中国模式"的普遍性意义,是深化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科学性的理论需要。"中国模式"的普遍性表现为中国人民开创民族发展历史所秉持的主体自觉性和自主性,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创新性,将人民利益作为根本依归的政治上的人民性以及把人类解放作为终极目的的国际交往的和平性。这些普遍性的意义在于其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由此中国模式将开创出社会主义世界历史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