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出现下岗失业现象,严重威胁社会的和谐稳定,影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进程。本文作者通过分析下岗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下岗失业群体对社会稳定产生的影响,提出应从观念层面和制度层面关注下岗失业群体,保障和维护他们的基本权益,从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出现下岗失业现象,严重威胁社会的和谐稳定,影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进程.本文作者通过分析下岗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下岗失业群体对社会稳定产生的影响,提出应从观念层面和制度层面关注下岗失业群体,保障和维护他们的基本权益,从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随着企业改革深化、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人员分流和职工下岗是难以避免的。”下岗分流、实施再就业,已引起党和政府以至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在下岗职工中,有一部分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的亲属、朋友就更多了。因此,共产党员正确认识、对待下岗与再就业,就显得十分重要。它关系到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也关系到党员、职工的切身利益。 第一,要提高认识,理顺情绪,直面现实。在下岗党员中,多数同志能够面对现实,不气馁,不丧志,积极寻找再就业的机会。但也有一些党员下岗后产生了一些不良的思想情绪。比如,有的郁郁寡  相似文献   

4.
就业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当代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下岗再就业问题更具有特殊性和阶段性。作为中国目前一个特定的经济现象,下岗问题又是一个复杂和敏感的社会问题。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产业结构的调整,还将有人陆续走进下岗职工的队伍,了解分析这个特殊群体的心态特点,有的放矢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对于促进福州社会稳定具有现实意义。根据有关精神,我们在福州市开展了课题调研,形成以下分析和思考。一、下岗职工的主要心理障碍和再就业心态分析从总体上看,下岗职工对“实行鼓励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负增效和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出现的国企职工大量下岗现象,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我们对下岗问题的成因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科学探究,就是要通过对其成因的研究来找到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较为妥当的方法,在将部分国企职工下岗带来的负面影响减消到最低限度的同时,促使人们转变观念,强化整个中华民族的竞争意识和创造精神。一、从根本上说,部分国企职工下岗的原因是中国人口太多,生产力水平太低,存在着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性矛盾就业水平和生产力水平是紧密联系的。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会带来“机器排挤工人”的现象;另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会拓展更广阔…  相似文献   

6.
一、确保经济增长8%经济增长速度的高低,应该说是世界各国非常关注的问题.中国1998年要确保8%的经济增长速度,在周边国家形势并不乐观的情况下,中国为什么选择8%的经济增长速度,而不能更高一些或更低一些呢?(一)确保8%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必要性1.确保8%的经济增长速度是从缓解经济生活中面临的下岗失业的矛盾来考虑的.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最主要的矛盾是下岗失业的矛盾,1998年的经济增长速度若低于8%,下岗失业现象将更严重,失业登记率就  相似文献   

7.
公贿现象产生和蔓延的原因(一)公贿现象产生和蔓延的经济原因“公贿”作为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社会出现的一种突出的经济犯罪现象和腐败现象,其产生、发展和蔓延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原因。其中,经济原因是最深层次和最根本的原因。由于公贿的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因此产生公贿的具体经济原因也各不相同,择其要者,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1、企业利益的明晰化和强化以及法律制约机制和市场竞争机制的不健全,使一些地方、部门、单位为了谋求自己的正当利益和不正当利益去行贿。改革开放以来,企业经历  相似文献   

8.
蒋秀丽 《发展论坛》2002,(10):53-53
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国有企业进入大规模结构调整时期。经济结构的转型使不少企业的富余职工转为下岗待业。这是难以避免的。但是社会上有一种现象是有目共睹的,就是一些中心城市的职工大批下岗失业,而许多外地人纷纷来到这些城市打工,而且生活得很滋润。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的就业观念不同。据说,我省有的市每年都从财政拿出上亿元资金,为女的满40岁、男的满50岁以上的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但其中不少岗位却无人问津。原因是有的人嫌扫大街、看厕所之类的活太脏、太累、太丢…  相似文献   

9.
随着兵团企业改革的深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陷入困境,出现了欠发职工工资,职工下岗待业和生活困难等问题,在兵团社会保障机制不够健全,整体经济实力不强的情况下,有可能影响职工队伍的稳定乃至社会的稳定,兵团各级工会一定要正确把握形势,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做好困难企业职工的扶贫解困和再就业工作。 首先,各级工会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提高扶贫解困和再就业工作的认识。在深化企业改革和发  相似文献   

10.
《求是》2015,(1)
<正>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连续35年年均9.8%的高速增长,期间6.8亿人脱贫,这是人类经济史上不曾有过的奇迹。但是在中国转型过程中"中国崩溃论"和"唱衰中国"的论调在国内外却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原因在于国内外舆论界、知识界以西方主流的理论作为参照系来理解、认识出现在我国的各种社会经济现象和问题。事实上,社会科学的理论来自于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总结,发达国家社会经济现象的理论并非  相似文献   

11.
答询     
党务新知 预备党员下岗后,转正问题谁来管? 我是一名中共预备党员,最近刚刚下岗,还有半年时,间我的预备期就满了,请问我的转正问题谁来管? 鞍山 向党 在深化改革、减员增效中,一些党员下岗,实行再就业,这是正常的社会现象。下岗的党员和职工仍然是国家的主人,仍然是党和国家信赖和依靠的力量。各级党组织  相似文献   

12.
以下岗待工为主要特征的企业富余人员,是市场竞争机制引入用人管理制度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分流现象。妥善解决这一带有深刻时代印记的庞大的新的失业队伍的再就业问题,已成为推进改革、稳定社会、发展经济的重大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企业下岗待工人员的特点、成因和现有分流办法的分析,寻求新的就业机制和具体对策,来开发利用好这一重要的劳动力资源。一、下岗待工人员的基本状况、特点和成因分析当前,企业职工下岗的基本状况和特点是:1、下岗待工人员逐年增多,从隐性化失业开始向  相似文献   

13.
当前,正处在社会深刻变革、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同时也进入了“矛盾凸显期”。在这个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利益关系日趋多样化的环境中,涉及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下岗就业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增多,重大、疑难、新型犯罪不断出现,在市场经济建设、企业改制和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和不稳定的因素。中国当前出现的规模庞大的弱势群体,不仅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也成为引发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关键性因素。弱势群体问题已开始成为中国公平、公正的焦点问题。《中国弱势群体》一书对弱势群体的界定是“穷人即弱者,弱…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的过程中,一些企业出现职工生活困难和下岗待业问题。这已经成为困扰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现实问题,也是社会各个方面十分关心的重大问题。 必须看到,当前部分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发生困难和由此引发的部分职工生活困  相似文献   

15.
周天勇 《唯实》2002,(5):29-31
未来 10年期间 ,数以亿计的新增、下岗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正常地就业、再就业和转移将是中国最重大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这里先分析严峻的就业形势 ,并提出一些增长就业机会的重大的战略、策略和政策建议。一、未来 10年就业和社会稳定形势非常严峻未来 10年城镇因劳动力新增、下岗需要再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等待转移 ,每年共需要就业的劳动力为 2 45 0万人。从规模匡算 ,未来 10年 ,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 45 0万人左右 ,农村上学毕业、参军复转、建设安置等需要就业的 35 0万人左右 ,每年下岗需要再就业的 45 0万人左右 ,农村剩余劳动…  相似文献   

16.
失业作为一种经济社会现象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应从深层原因再认识我国职工下岗失业问题及其对社会经济政治带来的多方面影响。当前,需清除再就业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动员全社会力量,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共同做好国有企业职工的再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体制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我国的教育工作正处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在这时期青年学生暴露出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一些人出现了品德不良和情绪综合症.这种现象的出现已引起许  相似文献   

18.
资源枯竭型城市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障碍有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原因.资源型城市普遍具有的产业组织单调和产业结构畸形;劳动力市场发育不成熟;一些部门政策落实不到位;本级财政收入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等,是下岗失业人员不愿再就业的外部原因.而劳动技能单一,再就业能力有限;人力资本失灵和劳动技能不符合市场需求;下岗失业人员对制度的依赖性以及在培训方面存在的观念问题是下岗失业人员不愿再就业的内部原因.为此,要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必须建立多元的社会支持体系:一是要实现产业转型,寻找接续产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二是拓宽就业渠道;三是实施积极的就业导向;四是加强信息的对称性;五是改革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六是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9.
再就业工程是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稳定的严肃的政治工程,也是关系到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重大经济工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部分职工的下岗已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容回避的事实,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已成为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热点和难点。作为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产物,简单地看,下岗的确是不利于社会稳定的消极因素,但我们如果以积极的态度、务实的精神、科学实施再就业工程,就可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变再就业为再创业。湖北省应城市以改革的精神,务实的态度,坚持产业开发,坚持制度创新,走出了一条开发性再就业的路子。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下岗分流、减员增效是许多国企职工关注的热门话题。“下岗”问题牵动着千千万万职工和家庭,也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一些十分尖锐而又复杂的问题。笔者近期在一些企业采访调研中,接触了一些企业干部,也接触了不少生产一线职工及部分下岗分流职工。他们大多数对减员增效、下岗分流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表示理解。同时,大家对当前国企下岗分流中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的一些问题也提出了意见和看法。 一、下岗分流中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难题 1.某些舆论误导,对下岗分流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宣传、解释不够,有些片面性的宣传引起负面效应。职工对近一段时期一些企业领导及有的新闻媒介关于下岗的宣传很不满意。有的企业领导既不向职工讲清下岗是经济建设和经营机制裸层次矛盾多年积累的结果,也不向职工宣传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的意义和目的,而是把下岗当成管理、约束、处罚工人的大棒子、三句话不离下岗。扬言谁不好好干,谁不听话就下岗。一位下岗老工人说,我参加工作30年了,勤勤恳恳为企业干、现在企业效益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