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耕合 《桂海论丛》2014,(4):106-110
文化自觉的意蕴是对文化的认知、传承和构建。文化自觉不仅是文化观念,也是一种文化实践,这是由文化的本质、地位、价值、发展的内涵所决定的。文化自觉是传承民族精神的自觉,更是对当今时代精神的自觉,应坚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构建发展文化。哲学是文化的灵魂,文化自觉离不开哲学的自觉,当代中国文化的构建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觉的前提下才能完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大众文化和民众生活层面的自觉,二是在学术文化层面的自觉。  相似文献   

2.
吴昊  郭静伟 《思想战线》2011,(Z1):31-32
民族文化生态村是一种力求全面保护和传承优秀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并努力实现文化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乡村建设的新型模式。这种建设模式为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起到重要的作用,促进了民族地区人民的文化自觉,从而达到保护、传承与发展好民族文化的目的。云南省弥勒县的一个小山村可邑就从中获益。  相似文献   

3.
刘玉标  马静 《长白学刊》2012,(6):145-148
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自强的前提和基础。文化自觉首先在于主体的自觉,人民群众是文化自觉最为深厚的主体力量,大学要引领文化传承创新,党员领导干部应在文化自觉上起到表率作用。文化自觉的关键在于价值观的自觉,要划清不同文化之间的原则界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元社会思潮,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文化自觉的落脚点在于文化实践层面的自觉,要承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科学借鉴西方文化之优长,按照文化属性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齐发展。  相似文献   

4.
傅铭 《人民论坛》2015,(5):187-189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社会的重大历史变迁,传统文化必须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寻找到新的适宜生长的土壤、养料和气候,才能得到传承与发展。因此,为了有效地促进传统文化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传承,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构建适应传统文化生长的土壤、养料和气候,实现传统文化传承由自为向自觉转变。  相似文献   

5.
文化自觉是我国社会在转型期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要实现文化自觉,增强民族意识至关重要。本文从增强民族自我意识、民族定位意识、对民族价值观的认同意识以及对未来世界的责任意识四个方面,进一步论述了民族意识对我国在全球化时代实现文化自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龚树排 《传承》2010,(15):154-156
探讨一条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社区居民生产方式、生活观念和谐发展的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之路已成为人类社会思考的焦点。生态博物馆的理念在于民族文化的原状保护,强调社区居民的亲自参与。生态博物馆的建设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应尊重社区居民的实际利益,更为重要的是唤醒社区居民的"文化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7.
费孝通先生的文化自觉包含文化的反思与批判、对话与交流、认同与选择、危机与问题及创新与发展。在费孝通先生提出文化自觉的概念后,国内学者对文化自觉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自觉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和人的解放、文化自觉与全球化、文化自觉的理性特征、文化自觉与价值观、文化自觉与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经典作家的文化自觉、文化自觉与文化发展等七大方面。  相似文献   

8.
探讨一条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社区居民生产方式、生活观念和谐发展的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之路已成为人类社会思考的焦点.生态博物馆的理念在于民族文化的原状保护,强调社区居民的亲自参与.生态博物馆的建设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应尊重社区居民的实际利益,更为重要的是唤醒社区居民的"文化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9.
刘立华 《前沿》2013,(14):128-129
费孝通先生的文化自觉包含文化的反思与批判、对话与交流、认同与选择、危机与问题及创新与发展。在费孝通先生提出文化自觉的概念后,国内学者对文化自觉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主集中在文化自觉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和人的解放、文化自觉与全球化、文化自觉的理性特征、文化自觉与价值观、文化自觉与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自觉与文化发展等六大方面。  相似文献   

10.
灾后重建背景下羌族传统文化教育发生了传承场域、传承者、可持续性之变迁,在羌族的传统文化传承和教育中,充分发挥羌族人民的主观能动性,将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教育、文化与社会有机结合起来,摆脱通过外力助推羌文化的静态保护,催生羌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内生力,依靠羌族民众的身份认同与文化自觉、学校与家庭教育的互为补充等途径,为羌族文化的活态传承与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论文化自觉的三重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自觉作为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是从一定的文化理想出发对现实文化实践的理性认识和全方位审视,是对自身民族文化传统的自觉反思和对新文化的主动建构。从这一价值诉求来看,对于社会发展及社会生活的自觉、对于民族文化传统的自觉和对于个体文化认同的自觉(主体自我意识)构成了文化自觉的三重基本意蕴。  相似文献   

12.
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是贵州省教育特色之一,也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但由于文化传承主体对民族文化价值认识有失偏颇,使后续工作面临诸多问题。探讨价值与民族文化价值,分析传承主体对民族文化价值认识局限所带来的问题,通过建立沟通对话机制,从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民族文化价值,增强文化自信与自觉,使民族文化在学校传承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13.
文化的全球化是一种必然要面临显性争议的过程,因文化作为人类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所特有的民族区别性,便不可追求单向度的、统一化的效率原则,因此,文化全球化就必然带来文化的相对主义效应,即民族文化自觉运动的兴起。文化的自觉也就必然意味着文化的传承以及对这种传承的态度。本文从这个背景出发,以标榜文化传承方式的现在模式的并喻文化为认识和解读视角,分析极具代表性的维吾尔族音乐在文化传承上的意识流变和理想图景。  相似文献   

14.
加快培育魅力独特的海南文化,是国际旅游岛提升品质、增强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海南地方高校是海南知识分子集中的重要阵地之一,是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理应做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倡导者、实践者和引领者,自觉承载起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文化担当。  相似文献   

15.
正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命题。"文化自觉",主要是指我们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是民族自信心增强的一种反映,是在全球化进程中对中国文化发展趋势的一种重新定位。1997年费孝通先生提出"文化自觉"命题时,就是针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的生态环境大多比较脆弱,地方经济发展缓慢,但传统文化的保持则相对完好。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的急剧推进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口较少民族传统的生计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发生深刻变化,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问题日趋凸显。只有秉持文化自觉的理念,积极探索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路径,才能焕发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促进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一个城市的精神支撑。“志存高远,澎湃驰翔”的“大东精神”的塑造和培育标志着“大东人”对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从自发的追求走向了理性的自觉,走向了文化的自觉。“大东人”的文化自觉体现在“大东人”在发展路径的选择上,以“大东精神”统领和支撑大东经济、社会的发展,以文化力提升经济力,打造区域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尤其市民族工业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体现在“大东精神”塑造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8.
文化现代化是我国社会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意,而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定位。在全球化的今天,如何把握文化发展方向和规约文化发展进程,更好地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党在社会现代化境遇中面临的重大战略抉择;文化体制改革也将伴随我国改革全过程,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从历史唯物主义视域看,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认清文化发展规律和主动引领先进文化进路,在社会现代化境遇中,是我们党当仁不让的文化自觉,也是我们党对民族文化复兴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9.
民间艺术传承应是重视"人"的传承而非"物"的传承,更要充分认识和开掘民间精英的能动作用,让"自相关"和"他相关"民间精英在传承机制中形成联动之势。泰国"布邦法节"举行期间,在节日时空和地域特征以及行动者关系属性所构成的特定文化场域内,"自相关"和"他相关"民间精英在文化上保持泰国个性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参与民间艺术活动,有效地引导民间艺术的传承和保护。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传承机制,也是文化自觉的具体表现,可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民间艺术实践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文化自觉——当代社会发展的理性高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自觉是人类对自身命运前途的理性的认识和把握。文化自觉具体表现为文化价值选择和建构过程中人的一种价值取向 ,它要求将人的价值观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 ,因而是人的自觉 ,理性的自觉。文化自觉直接表现为社会的文化进步 ,作为社会发展的前提 ,社会发展 ,尤其是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