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诗词饱含着鲜明的价值取向和深刻的价值评价。其中以热爱祖国、关怀民生、崇尚科学等人生追求为主题的佳作,至今仍涤荡着人们的心灵,滋养着人们的情怀,内化为人们修身养性、为人处世、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2.
今天我为大家分享和汇报的主题叫做“历久弥新的中华传统价值观”。实际上中华传统价值观的宗旨,不是向外面去追求什么,而是回归到我们自己的本性上,因为本性当中什么都具有。  相似文献   

3.
中华传统诗词是随着华侨出国而传播到菲律宾的。至迟清乾隆年间即有失意士子前往,继后文人往菲渐多。20世纪40年代初开始有诗社出现。他们开设诗课,吟酬唱和,发表作品。他们的作品,或反映侨居生活的艰辛,或记述华侨抗日的事迹,或表达对祖籍国的深厚感情。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菲华诗坛一度沉寂。但2005年又有一个新的诗词组织——南瀛吟社出现。他们更密切地与祖籍国联系。随着华侨华人逐渐融入当地社会,以后可能会出现另一种不同风格、不同模式的诗词。  相似文献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现代转化,从理论方面来说是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有助于丰富马克思主义价值学说;从现实方面来说是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需要,有助于确保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从实践方面来说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有助于实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策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现代转化要牢牢抓住甄别、重铸、践行三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相似文献   

6.
郑伟达 《前进论坛》2014,(12):57-58
<正>中华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地运用于社会和教育等实践活动中,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造健全人格,具有重要意义和独特作用;而诗词与健康长寿的关系,更是人们喜闻乐道的话题。健康是人生的最大财富,长寿是每个人的毕生追求。从生理上关注健康,人们早已形成共识。然而,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对健康的理  相似文献   

7.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超越升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融为一体,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继承与超越、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转化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价值多元化、各种思潮相互撞击和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特殊社会大背景下,如何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公安队伍中培养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导广大民警始终保持“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正确价值取向,切实增强对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政治认同、职业认同、思想认同和感情认同,不仅对加强新时期基层公安队伍建设具有强基固本、凝魂聚气的重要作用,而且对促进公安工作的整体水平提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瑞  印剑 《人民论坛》2020,(14):120-12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思想精髓和极高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丰富了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养成教育的文化资源。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的关键阶段,在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其价值观养成的具体实践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浸润,有利于青年大学生树立和坚持明确的人生导向,塑造理想人格和正确的价值信仰,促进青年一代的全面成长成才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0.
11.
在正确的价值导向与错综复杂的现实之间,多数青少年仍有难以顺利跨越的认知和实践问题。因此,今天的社会共信价值观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应该有所创新,才能帮助我们满足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时代新要求。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地不同于其他传播,必须要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性力量,在对文化的传承中解决好发掘、摒弃等问题,用优秀传统文化诠释好价值观的基本精神,同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一步普及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在延续发展中再展时代魅力,为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的动力。  相似文献   

13.
论荣辱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荣辱作为一对基本的道德范畴 ,内含社会和个人对特定事件与人物的价值判断 ,反映人的道德价值、生存价值和社会价值 ,是一种特殊的道德情感。对荣辱要做出正确的评判 ,必须从人的行为的善恶正邪出发 ,方能对其本性和根源进行透彻的理解。“荣辱”作为一个历史性的范畴 ,归根到底来源于人们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和经济关系 ,其内涵会随历史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道德教育应该遵循以义制利、以公导私、先予后取的原则指导荣辱观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颜文皎 《理论月刊》2006,(12):183-185
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基本原则。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大学德育的核心内容,提高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同样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择业问题为切入点,以荣辱观为指导,以社会实践为践行途径,培养大学生的价值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长壮大的沃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当代国人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深刻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丰富价值资源,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转化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薛静 《湖北社会科学》2006,1(11):109-111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在社会生活中关于善与恶认知的具体体现。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要求,反映了我国社会主导价值观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广州青年的人生价值观的调查分析,指出当前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必要性,同时认为,要将“八荣八耻”的内容真正内化为青少年自己个人内在的信念和行为准则,必须加强对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改进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从青少年的需求出发,通过服务青少年,让青少年从中学会如何去爱他人,如何去帮助他人,从而在服务中将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容渗透进去,使青少年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唐旭晨 《前沿》2023,(4):22-31+4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提出的全新论断,是对“两个结合”的深入阐释和剖析。契合是结合的前提和基础,结合是契合的表现和结果,因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的契合与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课题。从价值维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天然的相通性,这是二者从契合走向结合的前提条件;从历史维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的契合与结合经历了从碰撞交织、磨合发展到创新融合的过程,体现了二者从契合走向结合的渐进性;从实践维度看,只有着眼于二者动态与静态的交织过程、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和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才能推进二者的契合与结合,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吃饭问题,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常讲常新的老话题,对党员干部来讲,吃饭问题不是生活小节,关乎荣辱是非.关平移风易俗,关乎党风民风。因此,作为党员干部。要践行先进性要求,构建和谐军营,必须带头从吃喝上管住嘴巴,在吃饭问题上牢牢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20.
陆文熙 《传承》2011,(5):50-50
法国作家雨果说: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桥梁是空中的道路、陆路之咽喉,是检验人类科技水平、考验人类勇气和毅力的建筑工程。中国地理环境复杂,桥梁建设条件艰险,古人却建造了门类频多的桥梁,并给它们冠以含义独特的桥名。这些桥名以点睛之笔记载了古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叙述着桥梁建造者们的动人故事,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民风习俗和伦理道德,形成内涵丰富的桥名文化,其中所蕴涵的自强不息、开拓进取、仗义疏财、济世利人、勤政廉政、尚贤崇孝等理念,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