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腐败文化及其形成与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腐败文化是腐败群体中流行的反文化。腐败文化既是腐败现象普遍化、流行化的产物,又是腐败现象普遍化、流行化的条件与环境。本文系统地探讨了腐败文化的本质、结构、特征、形成与传播机制,提出了治理腐败文化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腐败的经济逻辑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小兵 《桂海论丛》2001,17(2):14-18
文章通过对腐败现象的经济学透视 ,对腐败发生、传播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腐败的内在逻辑进行病理性的分析 ,通过对腐败现象的收益与成本的经济理性阐释 ,从而深刻揭示了隐藏在腐败表象下面———实际支配着腐败行为因果关系的体制性综合社会因素———腐败者之所以腐败的秘密。  相似文献   

3.
高校腐败:持久的挑战据墨西哥报纸报道:如果对高等教育中腐败现象越来越多的报道能说明问题的严重性,那么可以说,高校腐败的问题在全世界都已经非常严重。由于大学本身的特点和它为社会福祉所做的贡献,在许多国家,大学具有学术独立、招生自主等多方面的“特权”,而且这也得到了  相似文献   

4.
梁霄 《人民论坛》2013,(11):154-155
长期以来,我国公务员系统腐败现象频发,严重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形象,阻碍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文章分析了腐败的成本和收益、腐败行为发生的客体、非理性腐败和反腐倡廉政策的成本收益评估等问题,这有助于使腐败研究中的成本收益分析法更趋完善和系统,对腐败现象的解释力更强,从中引申的反腐倡廉方针政策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的腐败现象呈现出腐败群体性特征明显、“一把手”腐败案突出等新特点。中央有关部门针对近期查处的腐败案件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当前腐败现象滋生呈现的新特点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腐败问题是世界性问题 ,任何阶级社会内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腐败现象。当前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 ,腐败现象具有高发性和多发性特点 ,必须认真研究。本文论述了腐败产生的社会原因 ,提出了治理和减少腐败的各种法律、制度措施。  相似文献   

7.
腐败原由分析与综合治理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已日益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尽管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反腐倡廉的措施 ,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 ,腐败现象不仅屡禁不止 ,且有严重蔓延之势。如何从探折腐败产生的原由出发 ,从理论上寻源把脉 ,既而找出综合治理的有效路径是本文的思路。一 腐败产生的原由分析腐败是一种伴随着私有制、阶级、国家、公共权力的产生而产生的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任何国家、任何朝代都或多或少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腐败现象 ,但是 ,不同国家 ,不同时期所表现出来的腐败现象有其自身的特点。从我国国情来看 ,我国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大致有如下三种 :1.在…  相似文献   

8.
正加强廉政建设,反对腐败是马克思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重温马克思廉政思想,对于今天提高我党执政能力、防止腐败现象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价值。一、马克思的廉政建设思想解读马克思在总结人类社会尤其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同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反对腐败加强廉政建设的重要思想,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一)生产资料私有制、国家及其官僚制度是滋长腐败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提起腐败,人人切齿痛恨,义形于色 那么,什么叫腐败如何遏制腐败现象,惩治腐败分子  相似文献   

10.
山东科技大学文法系张秉福同志来稿指出,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的腐败行为具有隐蔽性、寄生性、节令性、家族化等特点,产生腐败的原因也多种多样。为了防治这类腐败现象,应深入研究少数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腐败现象的原因,并探讨惩治对策。一、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历史原因:封建主义残余和小生产习惯势力的存在。目前,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旧的社会制度已  相似文献   

11.
腐败现象缘何产生?江南春在我国社会中,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究竟在哪里?有一种意见认为:“生产力不发达”、“市场发育不成熟”是产生腐败的原因。他们说,发展中国家处于经济发展的某一阶段时,必然产生腐败,无须大惊小怪。当前中国正处于腐败多发的阶段,只要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一、腐败的本质是权钱交易腐败现象是古今中外屡见不鲜的社会现象。但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腐败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我们只有抓住与国情和时代紧密相关的本质特征,分析其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历史条件,才能对症下药,实行有效的法律控制,从而遏制和消除腐败现象。分析当今中国的腐败现象,其本质特征是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腐败行为目标日趋货币化。干部把权力商品化,极少数领导"不给钱不办事,给了钱乱办事"。在这个交易过程中,腐败不再是更多地表现为对实物的贪占,而是表现为对金钱的追逐。"有权就有了一切","有钱就有了一切",正日益融为一体,成为当今腐败现象潜滋暗长的交汇浊流。弄清楚这个问题,十分重要。首先,它指明反腐败的主要倾向。在现阶段,腐败行为的主体主要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掌握一定权力并利用权力进行权钱交易的人。由此,反腐败斗争的主要指向应  相似文献   

13.
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在很大程度上与党员的行为规范意识淡薄有关。以制度创新遏制腐败,就党内而言,就是要加大用法律法令、政绩规章和党规党法规范党员行为的力度。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铲除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土壤和条件,真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相似文献   

14.
浅析社会转型期产生腐败的道德原因魏立平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腐败现象大量滋生蔓延,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腐败是动摇我党执政权威的一大祸根,是阻碍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是污染社会风气的一大源头。认识腐败现象的社会危害,探讨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寻求防腐保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全国上下反腐败力度逐年加大,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初步得到了遏制。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体制转轨过程中,权力的失控、经济的失衡、文化的失导、行为的失范,为腐败现象的滋生提供了温床。如何从抑制腐败的动机、从减少腐败产生的机会、从增大腐败的成本以及从公正待遇等环节入手,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铲除腐败现象,值得我们思考。在这方面,著名的“木桶理论”给我们以有益启示:一个木桶的盛水量与其最长的木板和各个木板  相似文献   

16.
上海社保案牵涉的资金数额之巨、官员之多、职住之高、影响之大实属罕见,被称为改革开发以来上海最大的腐败案件。此案折射出我国腐败现象的新特点:腐败行为突破简单的权钱交易,上升为权力与资本的勾结,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更大;明目张胆的显性腐败有所收敛,隐性腐败不断增多,查处腐败更加困难;单兵作战的个体性腐败向群体性腐败蔓延,反腐败阻力加大。因此,要深化体制改革,消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推行领导干部家庭财产申报制度;增强纪检监察机关的相对独立性;整合各反腐败职能机构力量.形成监督合力。  相似文献   

17.
内化于政治经济之中的文化基因,可以说是腐败现象屡抓不绝的深层人性根柢。通过对腐败生存的文化背景进行深入的探讨,分析腐败生存的人际关系的根源,从儒家的传统政治文化角度看待当代中国的腐败现象,认为应该大力培育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18.
施威  陈蕊 《传承》2011,(14):40-41
有效防治腐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通过阐明防治腐败的重大意义,分析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造成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有效防治腐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深化改革,创新体制,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是遏制腐败的重要方法.毫无疑问,今后仍然要依靠深化改革和体制创新来遏制腐败现象.怎样根据遏制腐败的要求深化体制改革、进行体制创新?笔者认为,应当以阻断权-利交易作为设计公权力运行制度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惩制和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近年来,反腐败斗争取得了重要成绩,但是消极腐败现象依然处于多发期,特别是腐败现象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苗头,比如串案窝案、共同犯罪、集体犯罪、隐性腐败等等。前不久审结的上海市普陀区原副区长张克明受贿案,既是类似腐败案的一个典型,同时也为自作聪明的腐败分子再次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