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马宝成 《传承》2013,(1):21-23
一、以强化公共服务职能为重心,推进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 可以说,政府职能转变是改革开放以来历次行政体制改革的第一要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就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这个目标。多年来我们在这个方面作了很多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政府职能转变还远远没有到位,距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究其原因,其中重要的一条,  相似文献   

2.
高民庆  郭蓉 《新重庆》2006,(1):42-43
2000年5月以来.为探索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成都市委、市政府先后强力推进了"三项改革".即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机构改革。在这个基础上.2001年底,成都市参照公共管理理论和国外发达国  相似文献   

3.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关键在政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需要政府体制改革相配合 ,今后改革的重点将由企业转向政府 ,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益和公共服务的效益成为体制改革的关键。要积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 ,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  相似文献   

4.
<正>一、行政体制改革历程的简单回顾我国前五次的行政体制改革都是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这个大背景下展开的,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共经历了五次行政体制改革。改革取得的成就很大,整体上由一个计划经济的政府转向市场经济政府。2005年12月开始了第6次行政体制改革,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确定的主题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而且在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5.
2012年3月26日,国务院召开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发表讲话,指出了今年反腐倡廉建设的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其中,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行政经费使用管理改革、加强行政机关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等,都涉及到了管好"钱袋子"的问题。政府的"钱袋子"理应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是亘  相似文献   

6.
叶剑峰 《新东方》2012,(4):52-54
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一种以服务理念为指导,合理界定政府职能,以有效的机制和管理方式,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提供优质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政府行政模式。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深化行政改革,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应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必须明确目标要求,制定中长期规划,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必须将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与培育社会自治能力相结合;必须建立起科学的社会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7.
行政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从党政分开、政企分开、机构精简、职能转变到高效行政、责任行政、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我国行政改革已经走过了近三十个春秋。回顾与反思这三十年的改革历程,贯穿行政改革全过程的一条主线就是政府公共性的不断回归。政府公共性的理性回归必将加快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构建服务型政府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2013年是政府换届的重要一年,这不仅仅是人员上的新老交替,更是以行政体制改革带动全面改革的突破。政府职能转变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为什么这么讲?因为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探索建立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重庆市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直辖以来,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努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要成就,在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管理创新方面已经取得一系列成果。在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对重庆市改革发展提出更高要求,这个改革包括了"探索建立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命题。  相似文献   

10.
项继权  罗峰  许远旺 《政策》2007,(1):37-40
湖北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成功地实现了初始的改革目标,事业单位转制基本完成,新的服务体系正在形成。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湖北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做法正成为一种经验和模式在全国其他一些省市推广  相似文献   

11.
辜胜阻 《人民论坛》2013,(12):29-30
改革需要理论支撑,行政体制改革关键要处理好政府、市场和社会"三驾马车"的关系十八大报告指出:"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当前要顺利推进经济改革,政府行政体制的改革非常重要。政府只有以更大的勇气做好自身的改革,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经济体制改革才能水到渠成,才能顺利地推进。  相似文献   

12.
盈竹  张志 《小康》2005,(10):19-19
海淀区公共服务委员会(以下简称海淀区公共委)的成立,是北京市政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试点。此次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中心,“政事分开、管办分离”为突破口,整合行政资源,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质量,探索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第一个步骤是将29家事业单位划转到公共委。区卫生局所属的海淀医院等22家医院、区卫生学校、区卫生局医院管理服务中心、区医学救援中心、区卫生人才服务中心,区文化委所属的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29个承担公共服务职责的事业单位都统一纳入公共委管理。据公共委常务副主任于小千介…  相似文献   

13.
行政省直管县改革日益成为我国行政区划体制改革或行政体制改革的一种历史必然。实践表明,在推进行政省直管县改革的过程中,"传统官僚制"对其制约作用明显。从一定意义上说,行政区划改革特别是行政省直管县改革更多的是在结构层面对整个国家官僚制系统的一种优化,也是"传统官僚制"的一次自我救赎。为此,我们试图通过对"传统官僚制"进行理论剖析,以问题为导向,探求"传统官僚制"对行政省直管县改革的具体制约方面,以期达到破除"传统官僚制"的流弊,改造并超越为与后工业社会或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现代理性官僚制,祛除行政省直管县改革的理论障碍点,从而顺妥推进行政省直管县改革。  相似文献   

14.
哲生  姚建莉 《浙江人大》2012,(11):26-29
2008年,大部制改革起航。4年过后,这场自上而下的行政体制改革,依然走在探索的路上。从或进或退的步伐中,公众试图看清这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行政架构的未来。专家指出,大部制改革不仅仅是为了政府自身的突围与转型,最终目的在于为社会治理探索出一条可行的路子。  相似文献   

15.
盈竹  张惠 《小康》2005,(10):21-22
创新之处《小康》:此次改革的创新之处在哪些地方?毛寿龙:海淀区公共委的成立,是政府和事业单位关系的改革,打破了原来行政管理机构中政府机构直接领导事业单位的做法。事业单位从行政领导中摆脱出来,是个好办法。另外,在组织形式上,是一次创新。通过这项改革,政府不再直接管理单位,可以理清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的关系,事业单位的监管职能不必受政府管制,还可以通过该机构和政府保持联系。贠杰:总体来说,海淀区公共服务委员会的成立,在行政改革的方向上是正确的,有了政事分开的基础,因此有着积极的意义。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们这么多年在搞…  相似文献   

16.
行政类事业单位是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之一,重庆、广东、上海三个事业单位改革试点省(市)进行了有益的改革探索,但同时面临从严认定与科学归类、职能回归与两不突破、人浮于事与人员不足的三大问题。本文认为,从政府职能入手、理顺改革逻辑,结合大部制改革、增设行政执行机构类型,借鉴国外经验、创新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将是我国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的长远出路。  相似文献   

17.
房地产"去库存"政策强化了原有房地产市场的区域和能级分化,因而主张推进"公共服务+"的房地产供给侧改革。一线城市可通过开发和规范"公租用房"管理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帕累托改进;通过专项开发,土地出让时配比"经适房和限价房"等维护并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二线城市可通过专项开发、税费减免、财政补贴等扩大"经适房和限价房"的供给量和购买条件;通过贷款担保和贴息、税费减免和财政补贴等鼓励公益用房的开发。三四线城市应通过事业单位法人治理、"清单制"的行政改革、完善基础公共设施等推进"公共服务的优质化和高效化",并通过PPP的方式将部分存量房转化为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公益用房"。  相似文献   

18.
政府公共机构如何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是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改革中亟待破解的现实课题。中国气象局作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在多年的发展中,坚持公共气象服务引领事业发展的方向,走出了一条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之路。其经验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行政改革理论与我国行政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行政改革理论 ,是邓小平在长期从事领导和行政管理实践中 ,不断探索行政管理问题而形成的理论体系 ,是指导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思想武器。在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导下 ,经过多年的努力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已经取得重大突破 ,但改革的任务远未完成。因此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以邓小平行政改革理论为指导 ,继续把改革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20.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首先需要实现行政管理和政府治理的现代化,而行政体制改革就是建设现代政府的必由之路。十九大报告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出了职能改革、管理改革、组织改革、权力改革、编制改革、法治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等七个方面的重点改革任务,进一步多维度、全方位推进简政放权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