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城镇化建设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同时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经历的曲折和快步发展,为我们解决建设道路上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同时也为我们如何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和春明 《创造》2015,(8):56-57
<正>在十八大的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新型城镇化连接着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拉动内需、转变方式、调整结构的重大战略任务,同时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城镇化建设,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时强调要促进农村城镇化的健康协调发展。我们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赋予农村城镇化建设以新的内涵和意义,农村城镇化建设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内容和基本目标,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为指导,探讨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在新时期如何进一步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以期更好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是一个增长社会各方利益的过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我国当前的城镇化道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利益冲突现象也比较突出。在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我们要着重协调好稳定与发展的结构性关系、身份与权力的对应性关系;坚持权利本位、以农为本、市场机制是我国城镇化协同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杨锐 《人民论坛》2014,(6):99-101
城镇化是一个增长社会各方利益的过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我国当前的城镇化道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利益冲突现象也比较突出。在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我们要着重协调好稳定与发展的结构性关系、身份与权力的对应性关系;坚持权利本位、以农为本、市场机制是我国城镇化协同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正>发展是硬道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发展仍然是当前第一位的要务。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面貌显著改变,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建设也在这飞速发展中应运而生、快速推进。这是时代进步的表现,也是新的发展的表现。但同时必须十分清醒地看到,推动城镇化建设不是为了盖楼房、修马路、栽花草,  相似文献   

7.
发展是硬道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发展仍然是当前第一位的要务。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面貌显著改变,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建设也在这飞速发展中应运而生、快速推进。这是时代进步的表现,也是新的发展的表现。但同时必须十分清醒地看到,推动城镇化建设不是为了盖楼房、修马路、栽花草,单单去改善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村居民的住房条件。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城镇化是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城市工业化的发展的重要前提。据统计,目前世界各国的城镇化水平已超过50%,我国虽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却相对较低,而且出现了城镇化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同民族之间城市化率不均衡等情况。围绕少数民族可持续发展城镇化发展主题,将如何在提升城镇化质量的同时,以民族特色为基础对城镇进行规划,促进特色产业的发展及民族流动人口的城镇融入,怎样在新经济策略的指导下进行少数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建设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为真正实现全民族的城镇化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于晨 《创造》2014,(7):52-53
正对于云南来说,城镇建设要与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民族内涵、秀美的自然风光深度融合。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求,同时新型城镇化也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在云南,省委九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对云南城镇化建设道路作了全面的部署和要求,明确了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云南特色城镇化路子的总目标和正确处理好城镇发展与农村发展关系的总要求,吹响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号角,提出一手抓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一手抓以美丽乡村为  相似文献   

10.
正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我国发展的主方向之一。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城镇化建设,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同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将城镇化首次单独列为主要任务,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要"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  相似文献   

11.
生态城镇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而且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我国在生态城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以武汉花山生态新城的建设作为案例进行考察,总结其经验和做法,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旨在进一步提出完善我国生态城镇化建设的建议,以期更好地推进我国生态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正如何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德国的"去中心化"城镇群协同化发展模式,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城镇化承载了人类追求品质生活的美好向往与理想。近年来,我国的城镇化建设飞速发展,城镇化率已由1978年的17.9%增至2015年的56.1%,增加了38.2个百分点。这无疑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城市特别是大城市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诸多"城市病"。按照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城镇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而这是与新市民的合理需要未能得到有效满足密切相关的。满足新市民的合理需要不仅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其发展的动力来源。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所决定,在狭隘需要理论指导下的西方发达国家城镇化建设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贫富差距巨大、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等等。马克思主义认为自主劳动才是人的第一需要,这个理论引导着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够较好地指导我们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满足新市民的合理需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要求城镇化的水平不断提高,而目前我们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很多问题.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客观上需要转用一定数量的耕地用作建设用地,但从我国人多地少的具体国情出发,必须引入规划手段,实行从严的耕地转用制度,以保障我国的粮食供应的安全.本文基于分析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现状,通过分析我国城镇化进程中耕地减少的问题及其原因,揭示了城镇化进程对耕地面积变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一、给定材料 1.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村人口多、农业效益低、农村底子薄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所要长期面对的三大基本问题。稳妥推进城镇化进程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同时,由于中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即使未来城镇化率达到60%,也仍有五六亿农村人口。因此,推进城镇化和建设新农村的良性互动是发展有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王敏 《北京观察》2014,(3):38-39
正目前城镇化进程中某些一味追求圈地、建楼,只注重外在形象化工程建设,而忽略城镇化建设的内涵和实质的倾向,特别是在文化建设方面,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方面的缺失,已经严重制约了城镇化建设健康发展。城镇化建设是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21世纪我国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从全球视野看,城镇化建设也是一项长期性的发展任务。目前城镇化进程中某些一味追求圈地、建楼,只注重外在形象化工程建设,而忽略城镇化建设的内涵和实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2012年12月16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针对制约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遵循新型城镇化的原则,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进我国城镇化发  相似文献   

18.
新型城镇化是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产城互动、生态宜居的和谐发展建设路子.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在发展进程中也暴露出了些许问题.准确把握从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变的若干关键性问题,是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汤文华  段艳丰  吴芝花 《前沿》2014,(9):104-10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我国“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实现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关键在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居民收人倍增的引擎。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创新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驱动作用,同时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优化制度政策环境以推进新型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最终实现我国居民收入倍增。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大量新生代农民工向城市转移,成为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新生代农民工在参与城市建设的同时,也产生了更多发展诉求。我们应关注这一群体的生存状态,不断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融入城市的能力,使其有更多获得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