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在新的历史时期下,要让这些古老的文明重放异彩,需要协调各种关系,既能有效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能推动经济开发工作的健康发展,给文化产业化与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应有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一个民族文化的DNA,就是保护自己的精神家园。在当前全国一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潮中,本文以南充市为例,就地方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问题进行思考,具有较大的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陈炜  唐景薇 《前沿》2010,(15):142-149
文章概述了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及其价值,并在分析三江地区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实地调研所获取的资料及相关文献资料,详尽论述了旅游开发在当地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以期对当前西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若干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少数民族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展示了不同少数民族的体育观,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伴随时代的发展、生活境况的变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渐渐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再加上面临西方强势体育文化的冲击,发展渐渐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境况堪忧,因此,破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成为实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当代转型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刘淑娟  吴松 《人民论坛》2010,(12):68-69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制度亟待加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我国的适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政府、组织及个人等多种主体的配合支持。需要不断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以有效促进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福州市台江区政协7月9日组织召开“关于台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产业开发的调查与思考”课题的调研座谈会,委员们围绕如何深入做好调研工作,提高“非遗”调研实效,为区委区政府提供高质量的决策参考纷纷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受到学者们的关注,讨论的重心基本集中在保护方法上。然而,研究主要局限在理论层面和旅游开发模式的构建,而开发模式本身并不能解决传承的问题。从传承的视角分析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重特征和传承危机,探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开发的关系,从而构建有效的开发、协调、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洪丰 《公民导刊》2012,(6):44-45
非物质文化溃产是一个群体的精神传承,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但随着社会发展,这些历史瑰宝正面临后继无人、逐渐消亡的命运。为了保护我们的文化遗存,守卫我们的精神家园,目前一部有关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地方法规正在酝酿并催生……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但在传承与发展上还缺乏有效方式和有影响力的产品。应用昂普(RMP)理论,从资源、市场、产品三个方面分析了湖北省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根据市场的需求转化为游客乐于接受的产品,既有利于资源的传承与保护,又促进旅游产业持续发展。提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三个策略:资源分类合理开发、内外部文化资源糅合及利用高科技提高游客体验价值,以地域特色打造有吸引力的非物质文化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0.
佘曙初 《前沿》2012,(2):110-111
旅游和文化的深度结合越来越成为吸引人们旅游的重要动力。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会更有市场和生命力,通过切实可行的开发和运作,实现文化保护和旅游产业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互动。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要遵循合理布局、重点开发、分类开发、开发有序的原则,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1.
周凤莲 《传承》2010,(27):152-153
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图书馆关键是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以地方文献收集上来,传播出去。具体要做好盘点和查漏补缺工作,拓展图书馆职能,关注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2.
毛笔制作工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许多地方的毛笔制作工艺已到了濒临失传的境地。事实上,这也是中国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3.
柳雯 《人民论坛》2012,(20):179-181
有形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保护与开发利用为基础,彼此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实践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赋予有形文化遗产以灵魂,有形文化遗产则可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可依托的载体和展示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袁士坚 《乡音》2012,(3):32-32
位于冀南的磁县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县,磁州窑烧制技艺、纸扎技艺、磁县迓鼓、磁县怀调等,均已列入国家级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县委对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非常重视。围绕"非遗"议题,2009年秋天磁县政协组织委员开展了一次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的调研,我自始至终随委员参加了这次调研。一天上午八点半...  相似文献   

15.
通过云南、贵州、海南的实践经历,认为新时期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成效显著,开发模式不断增加,旅游精品不断涌现,旅游开发管理与促销成绩突出,但开发中也呈现出浅层次开发、歪曲性开发、重复性开发、过度性开发、片面性开发与隔离式开发等问题。为了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学者、企业与民族群众要密切协作,增强文化遗产的长远保护意识,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游,不断完善旅游开发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刘敬华  王建民 《前沿》2012,(12):137-138
河北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常丰富。2006、2008、2011年国务院先后批准公布了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河北省入选这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共计75项。本文通过分析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历史和现状,以磁州窑为例进行数字化保护和传承的建设性探索,以此来推动河北省在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在当下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下,阐述了目前我国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研究和实践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与开发策略,包括政府主导下的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以不同类别的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讲述不同的“黄河故事”,数字赋能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对“黄河故事”进行虚拟化创设,从而有效实现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日前,由中共从江县委、县人民政府主办,黔东南州歌舞团和县艺术团联手打造的大型非遗歌舞音画“养心圣地·神秘从江”首场国内巡回演出在山城重庆市文化剧场拉开帷幕。随着一曲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的响起,如清泉潺潺流淌,似山鸟婉转啁啾,观众如闻仙乐从天上阵阵飘来,心旷神怡。  相似文献   

19.
20.
利用数字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数字文化产业化开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产业化开发的一个新的趋势。基于AR技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产业化开发是当下文化遗产资源产业化开发新的研究领域和重要课题。利用AR技术不仅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尤其是民间文学类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也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产业化转化和开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