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朋 《岭南学刊》2014,(4):13-16
制度的自觉与自信是现代成熟政党的重要标志。邓小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设计师,他对社会主义制度形态属性、制度效率、制度比较优势以及制度包容性的认识,是邓小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来源。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是人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和前提,也决定着社会主义实践的方向。概括提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解释社会主义成功的奥秘,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而概括提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须弄清楚概括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曾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问题发表过一系列重要论述,学习和研究他的这些论述,对于我们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邸乘光 《前进》2013,(2):23-2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道路、理论、制度三种形态存在的:其道路形态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理论形态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制度形态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新概括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民主社会主义作为一种颇具影响的社会主义流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基本上属制度社会主义,此后开始转向价值社会主义。其主要表现是:在社会发展目标上实现了从制度改良到伦理价值追求;在国家观上实现了从超阶级国家论到超民族国家论的发展;奉行民主社会主义的政党也从工人阶级政党转向选票政党。  相似文献   

6.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处理好党的制度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关系。正确处理这对关系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和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文本体现和规范表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集中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我国的法律体系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二者具有内在联系,相辅相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为其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制保障,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就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坚定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体系、具体体制机制等各项制度的自信。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我们需要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进一步坚定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9.
秦宣  刘勇 《人民论坛》2010,(4):37-39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新制度经济学等学科因素的影响,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还停留在模糊、片面的阶段而缺乏相对清晰、系统的认识。文章通过对不同学科对制度定义的爬梳,勾划马克思主义关于制度的概括,为探讨社会主义制度相关范畴提供最基本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经济、政治、思想道德三个方面 ,阐述了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思想 :只有社会主义制度 ,才能使我国经济发展 ,人民生活步入小康 ,只有社会主义制度 ,才能使我国政治发展 ,建设真正的人民民主 ;只有社会主义制度 ,才能使我国人民有共同的政治经济社会理想和共同的道德标准。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的科学本性要求人们用科学态度研究它,看到它是人类的理性诉求,是价值社会主义与制度社会主义的科学统一;围绕价值社会主义,唯物史观、实践、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动态相互规定结构,展示了社会主义在辩证否定中不断升华的过程;现实中国社会主义需要把握以人为本原则、结构性协调原则、适应性效率原则,体现合理性、合法性和现实性三者的统一,这样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真正坚守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一直致力于建立适合当代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制度,以体现这一制度的优势。他认为,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首要标准是解放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共同富裕则是体现制度优势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主要表现为集中力量办大事,其最终目标是超越资本主义制度。因此研究邓小平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和使命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党的性质和宗旨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深刻的人民性意蕴。人民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人民主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彰显的根本力量。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是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展开,因此,在新时代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国家治理实践中不断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提升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理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性成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以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为根据,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为主线,以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为基点,初步构建了较为完整系统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思想指南。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要完善基本制度,又要完善具体制度;在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同时,创新和完善与此相适应的各项具体制度,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5.
人民主体地位思想源于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思想,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也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深刻蕴涵。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制度自信的内在依据和现实基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目标价值,也是制度自信的动力源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实践指向,也是制度自信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6.
刘家荣 《求索》2023,(6):183-19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基础,它根植于中国大地,适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的制度属性。这种制度属性能够规定和确保中国法治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能够体现出法治在面对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之时发挥“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是法治体系的制度基础,决定法治体系的制度属性,根本制度保障法治体系服务于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基本制度保障法治体系服务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先进生产关系,重要制度保障法治体系服务于各方面治理需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体系不仅是制度体系的规范文本表达,也是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和有效落实的法治保障,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统一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7.
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和内涵,研究和探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坚持和完善我国政党制度的相互关系,对于巩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资源配置制度创新的历程实际上是我们党和国家探索、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实践证明,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是我国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巨大外部利润内在化的客观需求,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达的必然产物,是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积极探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实现了对传统社会主义制度实践的历史超越,推动了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对此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9.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理论研究,有利于坚持、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理论研究,一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二是要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行研究,努力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理论形成的原因及背景;三是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研究,注重运用系统化的理性认识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践;四是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进行研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理论创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0.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内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和保障。制度设计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制度的确立和实践体现了人民的智慧和本质力量,制度建设的成果为人民享用,制度建设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不断建设、完善。制度建设的原则是坚持以人为本与经济建设的统一;效率与公平正义的统一;社会秩序与人的自由的统一;顶层设计与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统一;立足于基本国情,尊重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与借鉴西方先进制度形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