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9年4月,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出台了《关于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决定》1+15文件,在广东率先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该区从社会救助工作的薄弱环节和关系困难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人手,整合救助资源,规范救助行为,加大救助力度,建立和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教育、医疗、养老、住房、法律、慈善、突发事件等专项救助为辅助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解决辖区困难群众的实际困难。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政》2014,(2):16-24
<正>导语近年来,我国的社会救助事业蓬勃发展,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基本建立,社会救助制度法治化在探索中前行。2013年12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第34次常务会议,会议审议了《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草案)》,决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会议强调,社会救助是向特定困难群众提供及时、必要救助的托底性保障制度,是"保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2月21日,国务院颁布《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2014年3月14日,民政部在长沙市召开全国民政系统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视频会议。会议决定把贯彻实施《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情况,增列为2014年民政重点工作综合评估的唯一"一票否决"事项。2014年4月22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电视电话会议,李克强总理作重要批示,国务委员王勇作重要讲话。会议要求不折不扣地把  相似文献   

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发挥社会救助托底线、救急难作用,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国务院决定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5.
7月5日,省厅召开社会救助立法启动工作会议。省厅副厅长王长胜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我省社会救助立法工作情况。他说,1998年我省率先制定了《广东省社会救助条例》,以地方法规的形式规范了各类社会救助项目,实施以来,保证了城乡低保户、城市乏无对象及农村五保户共200多万人的基本生活,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十几年来,我省的经济发生了极大变化,社会救助工作先行先试,积累了一些经验,为适应上位法的变化,特别是吸收我们社会救助的经验,完善社会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6.
<正>9月17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为困难群众兜底线救急难。这是今年5月1日实施《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以来,国务院作出的又一项重大决策。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意义深远。首先是对社会救助体系的重大完善。临时救助是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方面,通过"兜底线、救急难",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  相似文献   

7.
《民主与法制》2008,(9):60-60
据《南昌日报》报道,今年江西省将建立社会救助诚信承诺制。所有社会救助机构、社会救助工作人员、申请或享受社会救助待遇人员以及出证机构(个人),都将签订诚信承诺书,并建立承诺等级。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5月起,张家界市在永定区进行社会救助改革试点,以民政部门为统筹建立联合救助平台,整合各类社会救助资源,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为推动社会救助方式转型、努力构建民政新格局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一、前期探索的成效及启示2 0 1 3年5月,在市民政局协调下,永定区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弱势群体帮扶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涿州市出台《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实施方案》.建立完善了城乡居民低倮、农村五保供养、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城镇居民住房保障、司法救助、劳动就业援助、电网改造费用减免、特殊困难临时救助等九项制。救助资金的来源有上级拨付的专项资金、本市财政列支的资金和接受的社会捐赠等,各项社会救助资金能够及时到位。  相似文献   

10.
耕荒  大鹏 《中国民政》2014,(3):26-29
<正>2月21日,国务院发布第649号国务院令,正式公布《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是我国社会救助领域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是我国建立健全保民生、促公平的托底性、基础性制度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我国社会救助政策  相似文献   

11.
社会救助体系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要求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率先完善以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的社会救助体系。民政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民政工作改革发展协议》约定,健全社会救助管理和服务机制,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和其他专项社会救助制度的衔接机制建立。社会救助管理和服务的规范化运行机制,落实民政部门在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中的综合协调职能。  相似文献   

12.
短讯     
陈洪新  李琳 《中国民政》2013,(11):61-63
★为依法开展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城乡医疗救助等各项社会救助工作,促进救助工作健康有序开展,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出台《鹤城区社会救助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政》2012,(5):52-52
安徽省淮北市民政局吴义华认为,当前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存在“三个错位”:一是地方社会管理和国家立法出现了错位。《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开宗明义,救助对象就是救助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在本城市无亲友可投靠,又不享受城市低保和农村五保待遇的人员.救助的原则是主动救助、无偿救助、自愿救助。  相似文献   

14.
熹微 《创造》2015,(1):14-15
2015年1月,《云南省社会救助实施办法》(下称《办法》)开始正式实施.《办法》是云南省社会救助工作中第一部统筹各类社会救助制度的政府规范性文件,对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等8个救助制度进行了系统规定. 继浙江、山东、湖北后,云南是全国第四个制定《实施办法》的省份.  相似文献   

15.
社会救助体系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广东省委、广州市委的实施意见,均强调要健全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对困难群众的救助。为贯彻落实上级文件、指示精神,从2006年5月起,广州市民政局和广州市府调研室联合组成调研组,对广州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16.
社会救助程序,即行政主体实施救助、行政相对人申请和获得救助的方式、步骤、过程、时限和顺序.在我国,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和城市"三无"人员供养、自然灾害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为主要内容,以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为配套,以政策优惠和临时救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已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建立.但我国社会救助的法治化水平还不高,尚未出台《社会救助法》,除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等按救助项目立法的行政法规外,社会救助制度体系主要由部委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各级政策性文件构成,其中各级政策性文件所占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17.
关于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工作,切实保障我区 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根据《北京市人民政 府关于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意见》(京政 发[2005]8号),《北京市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 办公室关于建立北京市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制 度的通知》(京救联办发[2005]1号)、《北京市 民政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临时救助制度有关问题的 通知》(京民救发[2005]164号)等相关文件精 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政》2006,(11):62-63
河南省项城市出台《项城市城市医疗救助工作实施方案(暂行)》,明确规定将为患急性心肌梗塞、恶性肿瘤、尿毒症、重要器官移植手术等29种大病、重病的城市困难群众提供医疗救助。从2006年7月1目起,全面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并通过财政预算、社会捐助等渠道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基金,专项管理、专款专用。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讯     
《中国民政》2010,(11):29-29
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低收入居民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通知》(深府[2010]72号,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区分了低保救助、教育等专项救助和临时救助等项目的制度功能和救助范围,进一步明确了不同项目的救助标准、救助内容和申请审批程序,不仅将社会救助的覆盖面扩大到低保边缘群体,而且将非户籍困难居民纳入临时救助范围。  相似文献   

20.
白伟光 《中国民政》2013,527(2):39-39
自2003年国务院颁布实施新的《救助管理办法》至今已有10个年头,随着社会的发展,这部确立了“以人为本”社会救助理念和制度的法规开始呈现出某种局限性,致使救助管理工作出现了明显的缺陷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救助对象单一,没有涵盖其他弱势群体。目前的救助管理工作,因救助对象仅限于“正在流浪乞讨”的规定,不免过于单一,还不能满足社会救助现实的需求。去年11月贵州毕节5名儿童为避寒而惨死在垃圾箱内和12月河南郑州连续发生两起农民工和智障人员因露宿街头而死亡的事件,致使当地的救助管理站陷人十分被动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