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春晓》两个译本看中诗英译的不可译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如一些英诗中译有不同的译本一样 ,许多中诗英译也有不止一个译本。读者在阅读欣赏时 ,一方面会发现不同译本各有特色 ,但同时也会觉得无论哪种译本均难以全面体现原诗的风格、神韵。本文以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五言绝句《春晓》的两个译本为例 ,讨论了中诗英译的不可译成分 ,并引导读者正确看待和欣赏中英诗的不同译本。  相似文献   

2.
中国明末清初青心才人的才子佳人小说《金云翘传》在中国知道的人不算多,并非家喻户晓。但它被越南著名诗人阮攸改编成喃传《金云翘传》后,却在越南文坛上大放异彩,家喻户晓,被越南文学界誉为“越南诗歌艺术的高峰”,“使用民族语言的卓越范例。”阮攸的《金云翘传》是借助中国青心才人的章回小说用越南民间通俗语言撰写的六八体诗歌小说。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是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宋庆龄逝世35周年,在此时细读简叙《宋庆龄传(增订版)》《孙中山传(增订版)》是为纪念。《宋庆龄传(增订版)》封面题签为邓颖超;《孙中山传(增订版)》题签,是宋庆龄。两传同时进行增订,历时5年,是现年96岁高龄的尚明轩研究员时逾一个甲子的学术研究结晶。1980年2月23日,耄耋之年的宋庆龄,在亲笔给《孙中山传》的作者尚明轩的复函中写道:"孙  相似文献   

4.
华侨问题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大概有如下几种说法:(一)华侨问题的实质是“殖民”问题,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说法,早期著作多具有这种倾向。如粱启超写《中国殖民八大伟人传》,胡绍南写《中国殖民十六伟人传》,李长傅写《中国殖民史》等,都以“殖民”为言,有些著作虽然没有直接使用“殖民”二字,但字里行间仍会或多或少地露出这种倾向。他们没有把专事侵略扩张的殖民  相似文献   

5.
《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部伟大著作。在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历史上,对中华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尽管《老子》一书仅五千多字,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及辩证思想。为此,该书也引起了欧美学者的兴趣、关注。不同时代、时期、文化背景下的学者,仍不满足于前人的翻译,总希望获取新启迪、感受,因而留下许多见仁见智的译本。在对《老子》部分英译本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我们期盼更新、更好的译本问世,以利于老子研究方面中、西文化的沟通  相似文献   

6.
金庸武侠小说享誉国内外,影响力经久不衰,引起世界文学史家和翻译家的广泛注意。《神雕侠侣》是金庸武侠小说代表作之一,迄今为止已被译介到多个国家,在越南已有潘景忠(Phan C?nh Trung)、武才陆(V?Tài L?c)与海鸥子■、黎庆长■三个译本。其中,潘景忠冠名Th?n ?iêu??i Hi?p(《神雕大侠》)的译本,在越南取得了较大成功,产生了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文章拟从译介学角度,立足“创造性叛逆”和文化适应双重理论,对潘氏译本进行系统考究。结果显示,这两种理论的有机结合与运用,高度切合越南的传统文化、民族心理、民族精神和思想观念。潘氏译本体现了中越传统文学内在联系的若干特点,既生动诠释了中越文学和文化密切的内在关系,也给新时代中国典籍外译活动提供了新的启迪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真腊原为扶南属国,在扶南之北,六世纪以后,真腊逐渐兴盛,摆脱了扶南的控制,并于七世纪上半叶最后兼并了扶南。 关于真腊兼并扶南之事,在中国史书中以《隋书》的记载最早。《隋书·真腊传》载道:“其王姓刹利氏,名质多斯那,自其祖渐已强盛,至质多斯那,遂兼扶南而有之。死,子伊奢那先代立。”成书稍晚的《北史》也有《真腊传》,所记与《隋书》同。《旧唐书》和《新唐书》则有不同于《隋书》的记载。《新唐书·真腊传》载道:“真腊……  相似文献   

8.
盖下印章的时候,那个书店店员对我笑了。我知道他很高兴,也许因为我买了书,也可以看作是有一点亲切有一点感叹的笑,因为书的名字是《安徒生童话全集》,而我18岁。我要的是那种没有加任何改动的原译本。买《安徒生童话》只因为喜欢那篇《海的女儿》,读《海的女儿》,只因为那里面有一个我羡幕的“人鱼公主”,15岁的小公主不能说  相似文献   

9.
要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光是知道它现在的情况是不够的,还必须追溯它的历史与演变。古代柬埔寨人的婚丧习俗怎样?一般人知道的不多。中国史书中的有关记载成了“无价之宝”,现摘录数段如下:《晋书》卷97扶南传:“丧葬婚姻略同林  相似文献   

10.
《花笺传》是越南著名的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本文介绍《花笺传》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影响等。  相似文献   

11.
素友是越南20世纪著名诗人,越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之一。他的诗歌被越南官方视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是20世纪越南的"史诗"。20世纪50~60年代,在中越友好关系的影响下,一大批以素友诗歌为典型的越南文学作品在中国得到传播。这些越南文学作品传播到中国之后,在政治上加强了当时的政治意识形态;在文化上增进了中国读者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在学术上则带动了中国的越南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唐代诗文对于研究7~10世纪越南历史和当时安南地区与中原地区士人之交往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唐诗《赠马植》被越南学者认为系9世纪佚名越南人所作。笔者从诗中用典、意境以及马植卸任安南都护职务的历史背景等分析,推测作者为马植本人,而非越南人。对于该诗意义的解读,笔者也提出一些与越南学者不同的看法。唐代安南地区文化逐渐发展,不少士人善吟诗作赋,但流传至今的并不多见。廖有方《题旅榇》即是其中一首。  相似文献   

13.
前言 中国和越南是山水相连的邻邦,两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广州作为中国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历史上与越南的关系十分密切,也曾作为近代中国革命中心,是越南革命党人活动的重要的基地.胡志明领导的越南共产党人在广州留下了许多历史的足迹.1991年中越两国关系正常化之后,中越两国人民交流日益频繁,广州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越南人到来,他们在这里生活、学习和工作.  相似文献   

14.
广西与越南在教育上的友好合作关系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越南在广西南宁和桂林办学的育才学校,以及20世纪60~70年代在广西桂林办学的九二学校。中越友好关系的发展、越南校友对母校的感情、越南校友会和联谊会的组织作用、校友的示范作用,以及广西高校对越南校友资源的重视,是广西高校在越南校友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越共十大:成就与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4月召开的越共十大在越南的经济革新与政治体制改革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一步。本文对越共十大的成就作了评述,指出越南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和做法是从本国的社会实际出发的,虽不必照搬,但却给我们一些启迪,值得我们研讨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与越南毗邻而居 ,有陆界和海疆相连。有史以来两国官方和民间都有很密切的交往 ,由于语言不通 ,与其他民族和国家一样 ,要通过翻译交流思想 ,这一段历史很有回顾的必要 ,借此巩固、发展双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其他领域的广泛交流。翻译的准确与错误会直接影响到双方交流的顺利进行与否。翻译一般是甲种语言转换成乙种语言 ,反之 ,乙种语言又转换为甲种语言。但是 ,在公元1世纪前后 ,因交通、通讯等条件的限制 ,我国中原一带的人与越南先民的接触有限 ,所以“凡交趾所统 ,虽属郡县 ,而言语各异 ,重译乃通。人如禽兽 ,长幼无别。项髻…  相似文献   

17.
一、越南史学界对越南19世纪改革思想的研究 19世纪越南的改革思想一向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与研究.学术界对19世纪越南改革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9世纪下半叶.因此,本文所说的19世纪越南改革思想,主要是指19世纪中后期所产生的改革思想.  相似文献   

18.
越南华文报纸经历了华人自办、华人自办和官办同时存在和完全官办3个时期。目前越南有3家华文媒体:《西贡解放日报》(华文版)、《越共电子报》中文版和《平阳日报》中文电子版.由于种种原因,越南华文媒体的发展空间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