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11月上旬,当民警千里驱车将犯罪嫌疑人明明(化名)抓捕归案后,告诉记者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嫌疑人并不坏。”嫌疑人触犯了法律,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什么“不坏”?带着一团迷雾,记者采访了犯罪嫌疑人明明。其犯罪行为令人发指,其经历却令人深思。一个原本善良的少年如何沦落为人民的罪人?原本善良的心田是如何埋下罪恶的种子呢?  相似文献   

2.
<正>一、案件情况2020年6月25日,某县公安局便衣民警在缉捕两名盗窃犯罪嫌疑人时,办案民警朝天鸣枪,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犯罪嫌疑人被公安机关成功抓获。当天晚上10时左右,3名便衣民警在该县某镇中心对两名盗窃犯罪嫌疑人实施便衣抓捕。其中两名民警控制嫌疑人甲,有一名围观群众上前协助控制,马路对面一名民警对另一嫌疑人乙采用勒脖锁喉控制,此时嫌疑人乙并未暴力反抗。两名民警将嫌疑人甲控制后,其中一名持枪民警迅速起身朝天鸣枪示警一发,穿过马路走到嫌疑人乙面前喝令其"蹲下",对方未动,  相似文献   

3.
法博士信箱     
伤情鉴定未决如何对待嫌疑人编辑同志:某基层派出所在办理一起故意伤害案件中,派出所在现场已将犯罪嫌疑人传唤到派出所并进行讯问。但是,在法律规定的传唤时限内,由于受害者的伤情等级鉴定情况没有结论,派出所不能作出是否予以刑事拘留的决定,导致派出所民警只好让犯罪嫌疑人先回家。后来当派出所得知伤情等级达重伤乙级要追究其刑事责任时,再去抓捕犯罪嫌疑人发现其已逃匿,造成受害者认为是派出所放走了犯罪嫌疑人,影响了警民关系,影响了公安机关执法形象,同时也增加了公安机关的追逃任务和工作量。请问:此类情况该如何处理为…  相似文献   

4.
审讯的过程是为了克服嫌疑人被认为有罪的预期的阻力,获得法律容许的供词。因此,审讯的目标就是制造和增加犯罪嫌疑人的焦虑和绝望,减少其否认和沉默,以获取口供。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侦查人员采取的战术,包括隔离犯罪嫌疑人,然后采用正面或负面的激励。该文通过理解犯罪嫌疑人在特定情形下如何做出决定,然后描述虚假供述中的存在问题和外在因素,什么情况下会把无辜的人处于危险之中。  相似文献   

5.
在新《刑事诉讼法》实施的新形势下,侦查审讯工作需要转变观念,将审讯模式转为对嫌疑人心理操控和强制为主的新模式。供述中嫌疑人自我服务偏见是嫌疑人在供述情境下必然产生的心理现象,对其进行正确的解读和引导是必要的。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关于自我服务偏见这一心理现象的研究发端早,形成的理论体系较为成熟完善。要研究供述中犯罪嫌疑人自我服务偏见的诊断与引导,需要先以社会心理学对自我服务偏见已有的研究为基础,将其纳入犯罪嫌疑人供述心理研究范围内,明确供述中犯罪嫌疑人自我服务偏见现象的特殊性及其作用形式,然后在具体审讯实例中对其进行准确诊断和正确引导,以达到顺利讯问,获得真实供述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冯锐 《人民公安》2009,(21):19-23
2009年5月5日晚,哈尔滨铁路公安局一执勤民警遇袭,警用配枪被抢。4个月后,在人民群众的协助下,当地警方锁定嫌疑人并展开抓捕行动,580名警察迎着犯罪嫌疑人射过来的子弹涉水缉捕,以顽强的意志终结了歹徒的疯狂……  相似文献   

7.
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讯问僵局,就是对职务犯罪嫌疑人的侦查讯问情势陷入了僵持的状态,其本质是贪腐犯罪嫌疑人在侦查讯问中始终关注因招供给其招致的利益损失(主要是刑罚处罚)而坚持采取与讯问人员对抗的策略。突破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讯问僵局,首先需要结合嫌疑人在侦查讯问中的行为、语言,判断其是否为有罪的嫌疑人;其次需要通过诠释讯问情势,发现嫌疑人潜在的利益,以迫使其放弃对抗策略;最后需要通过选择恰当的讯问方法,以突破侦查讯问僵局。  相似文献   

8.
职务犯罪嫌疑人在被采取强制措施后,由于心理失衡、侥幸和畏罪等心理存在,使得他们在侦查审讯中难以如实供述。侦查人员要想顺利收集到职务犯罪证据材料,应注重对职务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分析,创造适宜审讯的气氛,并采取多种措施,促使犯罪嫌疑人的"心理事实"向"心理证据"转换。同时,侦查人员还应注意职务犯罪嫌疑人超我人格的形成,增强其如实供述的心理动机。  相似文献   

9.
努力规避惩罚的理性人,在明知真实陈述带来相应刑罚后果的情形下的供述似乎是“非理性的”,这看起来像一个悖论.然而,犯罪嫌疑人的供述是在利害权衡之后做出的理性选择,体现了犯罪嫌疑人的自由行动意志,故其与理性人的假设并无内在矛盾.嫌疑人供述悖论的理性选择,可从具有商品属性的物质受益与不具有商品属性的精神收益两个不同视角来分析.在共同犯罪案件中嫌疑人的供述悖论主要体现一种囚徒困境,在单独作案的案件中则体现为一种自证其罪.  相似文献   

10.
张彬 《人民公安》2014,(17):34-34
<正>2014年9月2日凌晨,公安部"猎狐2014"赴哥伦比亚缉捕组将涉嫌合同诈骗犯罪的嫌疑人吴某缉捕回国。本刊记者第一时间电话采访了"猎狐2014"赴哥伦比亚缉捕组组长文小华。文小华说,此案是"猎狐2014"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从南美追回的第一例,实现了南美追逃新突破,对下一步探索在南美类似国家开展追逃工作具有示范借鉴意义。据介绍,犯罪嫌疑人吴某是2012年9月9日逃往哥伦比亚的。自2012年7月始,犯罪嫌疑人吴某以采购货物的名义,骗取多名受害群众价值400余万元的货物。浙江省义乌市公安局2012年10月19日对吴某涉嫌合同诈骗一案进行立案侦查。随后,一场境外追捕嫌疑人吴某的行动悄然展开。2014年8月27日,我驻哥伦比亚使馆核查确认,吴某于  相似文献   

11.
《警察技术》2012,(3):80-80
美国专家研究出一种利用脑电波破案的新技术。这项技术通过对犯罪嫌疑人大脑记忆的信息及其产生的脑电波进行检测,可以确定嫌疑人是否熟悉案情及现场,从而有助于判断嫌疑人是否有罪。  相似文献   

12.
以透视学原理为基础,根据犯罪嫌疑人与参考物或人相对位置关系,通过作图法判断图像、视频中嫌疑人的身高。实践结果表明,依据犯罪嫌疑人当时的身体姿态,结合其他的侦查手段,利用透视法能够对犯罪嫌疑人身高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马红 《人大建设》2013,(4):40-41
目前,犯罪嫌疑人谎报身份事件频发,干扰了刑事司法程序的正常进行.笔者结合工作实践,提出核查嫌疑人身份的对策及建议,以期为公诉人员审查类似问题提供一些参考. 嫌疑人身份不明的原因 在刑事案件中,造成犯罪嫌疑人身份不明的原因主要有几种情况: 一是犯罪嫌疑人冒用他人真实身份,最直接的动机就是试图通过假报未成年人、隐瞒漏罪,减免处罚或保护自身名誉; 二是被冒用身份者及其家属法律意识淡薄,在收到有关拘留、逮捕等法律文书时,往往在确认被冒用的人无事之后就不再深究事实真相,很少积极向司法机关反馈情况; 三是由于边远、贫困地区的派出所没有实现户籍信息联网,只能通过发函的方式索取,不能保证在诉讼期限内及时核实嫌疑人身份; 四是承办人往往注重对案件实体事实及证据的审查,而忽视了对嫌疑人身份的细节信息进行核对,对不确定的信息没有认真追究.  相似文献   

14.
自去年10月份以来,本市检察机关集中追捕在逃职务犯罪嫌疑人专项行动,于今年9月15日暂告段落。据统计,全市共有27名在逃的犯罪嫌疑人归案;其中被直接缉捕的16名,投案自首的11名。与此同时,24名潜逃来沪的犯罪嫌疑人在沪落入法网,追捕在逃职务犯罪嫌疑人集中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徐汇区检察院反贪局追逃专项行动办案组等八个单位荣获集体三等功和集体嘉奖。  相似文献   

15.
血染的丰碑──记人民的好警察姚次会本刊记者张立波人民公安报记者刘灿河南交通安全报记者马二京洛阳公安报记者吉耀宗本刊特稿编者按:我们含着悲愤和敬仰的泪水编完了这篇文章。罪恶的凶犯,正直而又善良的人民,姚次会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激起了大家强烈的爱和恨。姚...  相似文献   

16.
侦查讯问中,无论是侦讯一方的自我证明,还是双方的相互辩论,实质都是论证活动。侦讯中,被讯问的犯罪嫌疑人总是倾向于与讯问人员辩论以辩解。对侦讯中嫌疑人的辩解,侦讯人员必须进行评估,以便判定其是否可靠的、合理的论证。如果判定嫌疑人的辩解式论证不是可靠的、合理的,侦讯人员必须对其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削弱。削弱嫌疑人的辩解式论证的过程中及其后,侦讯人员必须着手建构自己的论证,说服嫌疑人接受或相信侦讯方的正确观点。  相似文献   

17.
2004年2月下旬,大学生马加爵作为在三天之内愤然杀害四名同班同学的犯罪嫌疑人迅即上了公安部A级通缉令。那个目光中充满凶狠之气的犯罪嫌疑人马加爵,深深地印在了所有看过通缉令的百姓的脑海里。3月16日晚,当这个在海南三亚被抓获并押解回昆明的嫌疑人戴着手铐从飞机上走下来时,你却分明看到,他还是一个孩子。当晚,记者随云大命案审讯组民警一起,面对面开始了对马加爵生命之旅中那一个个曾对他内心产生深刻影响的事件探寻与剖析……  相似文献   

18.
侦查阶段的讯问工作是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刑事诉讼程序开启后的重要环节。未成年嫌疑人在羁押状态下对侦查人员的依赖感及信任感陡增,侦查员若在讯问准备阶段树立预防思想,讯问中采用恰当的讯问方法,讯问后期感化谈话,会对巩固口供,使犯罪嫌疑人服刑期间真心悔罪,并预防其再次犯罪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04年2月下旬,大学生马加爵作为在三天之内愤然杀害四名同班同学的犯罪嫌疑人迅即上了公安部A级通缉令。那个目光中充满凶狠之气的犯罪嫌疑人马加爵,深深地印在了所有看过通缉令的百姓的脑海里。3月16日晚,当这个在海南三亚被抓获并押解回昆明的嫌疑人戴着手铐从飞机上走下来时,你却分明看到,他还是一个孩子。当晚,记者随云大命案审讯组民警一起,面对面开始了对马加爵生命之旅中那一个个曾对他内心产生深刻影响的事件探寻与剖析……  相似文献   

20.
2004年2月下旬,大学生马加爵作为在三天之内愤然杀害四名同班同学的犯罪嫌疑人迅即上了公安部A级通缉令。那个目光中充满凶狠之气的犯罪嫌疑人马加爵,深深地印在了所有看过通缉令的百姓的脑海里。3月16日晚,当这个在海南三亚被抓获并押解回昆明的嫌疑人戴着手铐从飞机上走下来时,你却分明看到,他还是一个孩子。当晚,记者随云大命案审讯组民警一起,面对面开始了对马加爵生命之旅中那一个个曾对他内心产生深刻影响的事件探寻与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