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初祥 《西伯利亚研究》2000,27(4):22-26,52
经济转轨以来,西伯利亚与亚太国家的贸易有较快发展,美国、日本、中国是其最大贸易伙伴。在西伯利亚出口商品结构中原材料类商品上升到首位,而机器和设备类商品的出口大幅下降;进口商品以机器和设备、食品、民用消费品为主。西伯利亚外贸一直出超。尽管西伯利亚在对外贸易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但前景是广阔的。  相似文献   

2.
一、西伯利亚与远东的社会状况恶化在俄罗斯经济转轨过程中,受政治局势动荡和经济危机影响,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领域的问题。在经济陷入极其困难境地的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社会问题空前严峻,社会状况恶化。(一)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苏联解体前,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居民生活水平一系列指标就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俄罗斯的激进改革使该地区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1。实际现金收入水平下降。改革后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收入虽然仍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如1993年末,远东国民经济部门的平均工资比全俄平均水平高85%。但是,该地区运输和日…  相似文献   

3.
16世纪前,西伯利亚各土著民族一直处于没有书面语言、靠长辈的言传身教、靠生活实践中的自然模仿、靠环境的影响即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的教育蒙昧状态。1581年叶尔马克率军远征西伯利亚汗国,掀开了俄国征服西伯利亚的序幕。俄罗斯人大量涌入西伯利亚,带来欧俄先进的文明,从而加快了西伯利亚的开发速度,使这块荒芜千年的土地开始有了生机。俄罗斯人在加速对西伯利亚经济开发的同时,也为西伯利亚带来了文化知识,使这里的广大居民有可能、有机会接受来自欧俄的教育。一、西伯利亚教育初步发展的历史背景(一)彼得一世教育改革为学…  相似文献   

4.
2005年1月21日,西伯利亚联邦区委员会和《西伯利亚协议》跨地区联合会在托木斯克举行了联合会议,决定制定西伯利亚经济发展新战略。西伯利亚经济发展新战略的初期本是根据普京总统的指示,于2001—2002年完成的,并于2002年6月得到俄联邦政府的批准。但是这个文件并没有成为行动指南,因为里面很少涉及到投资条件和实施战略的机制。它也不能称之为一个政治文件,其原因是并没有反映出联邦中央对西伯利亚问题的明确立场。还有一点是,该战略没能充分考虑到以西伯利亚地区大型企业为代表的实业界的利益。之所以用新的理念重新制定西伯利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西伯利亚科技力量雄厚,发展创新经济具有很多优势,但创新体系的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西伯利亚重视创新体系建设的同时,也认识到高科技集群建设的作用,并提出了集群建设的很多方案。  相似文献   

6.
中等职业教育在俄罗斯的创新型经济发展战略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经过长期努力,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已经走出低迷,但受制于有限的财政支持和物质条件,当前俄罗斯中职学校的教育水平仍无法满足创新型经济对新型专业人才的需要.虽然中职学校同企业建立了较为密切的教学互动关系,但在人才培养、质量评估和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等问题上双方存在较大分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俄罗斯和西伯利亚联邦区金融部门在不断发展,同时也呈现出其在宏观布局上的一些问题,如经济货币化水平低、银行和信贷机构资本化较低等。目前,西伯利亚联邦区投资活动的主要机制是自筹资金和国家投资。预计未来到2020年,投资结构将发生显著变化。为实施西伯利亚联邦区的地区发展纲要,非常需要联邦预算的补贴,因此须要寻找各种办法实现该地区的经济投资。  相似文献   

8.
农业在西伯利亚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俄罗斯经济转轨以来,西伯利亚农业指标下降幅度甚至超过了全俄水平。因此,对于西伯利亚农业而言,制定农业发展战略是十分必要的,而实现这个农业发展战略不仅有利于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而且有利于保证国家的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地统治已征服地区,掠夺西伯利亚的毛皮资源,俄国政府在西伯利亚地方建立了税收体系,制定了一系列税收制度,征收的税种主要是实物税、关税和赋税。  相似文献   

10.
苏联解体以来,西伯利亚地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经济困境,其社会状况亦日趋恶化。在西伯利亚,居民生活水平明显下降,两极分化、失业、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领域的问题严重,构成了社会不安定因素。这对西伯利亚地区乃至整个俄罗斯摆脱危机、经济复苏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改善西伯利亚的社会现状迫在眉睫。 一、西伯利亚的社会状况呈恶化趋势 1.居民生活水平明显下降 与其它收入形式相比较,劳动报酬的增长是公民福利的源泉和提高工作效率的促进因素。苏联解体以来,西伯利亚居民平均工资标准高的优越性实际已不存在。据1993年统计,西伯利亚的秋明州、克麦罗沃州、伊尔库茨克州和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区的工业部门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分别超过全俄平均水平的165%、55%、40%和45%;而非原料生产区,如新西伯利亚州、阿尔泰边区和图瓦共和国的工业部门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约为全俄平均水平的70—80%左右。由于人口密度低及运输、医疗和日常生活服务费高等  相似文献   

11.
西伯利亚铁路委员会成立于1892年,1905年结束其使命。在西伯利亚铁路委员会的领导下,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建顺利展开。此外它还肩负着组织、安置移民,主持对俄国东部地区进行科学研究的重任。西伯利亚铁路委员会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国东部地区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西伯利亚联邦区外贸额连续几年保持增长,2004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截至9月同比增长了37%,高于全俄的增长比例(26.4%)。西伯利亚外贸额在全俄所占比重不大,但外贸顺差却很大。随着俄罗斯经济形势的好转,未来几年西伯利亚外贸还将保持增势。  相似文献   

13.
十二月党人是俄国的爱国主义者,他们发动的旨在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革命失败后,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都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十二月党人并没有因为被流放而沉沦,而是为西伯利亚的社会、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的发展鞠躬尽瘁,他们对西伯利亚教育事业的贡献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4.
首先,我代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向参加这次会议的各省、市的专家和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现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刚刚结束,我国的改革开放、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将会出现一个新的形势,所以目前召开这样一个会议时机很好。 多年来,许多专家、学者致力于西伯利亚与远东问题的研究,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取得了一批优秀成果,为深入研究和探索西伯利亚与远东问题奠定了基础。这次会议通过研讨和交流,将充分展示西伯利亚问题研究的新成果、新水平。 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的战略地位历来十分重要,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无论是对亚太地区还是对东欧、北美地区都有着重要影响。目前,世界多极化进程正在加快,经济的竞争愈来愈激烈。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的趋势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在建立世界经济新格局、新秩序中,西伯利亚和远东占有重要位置。这一地区以其丰富的资源和重要的战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的高等教育十分发达,它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是从苏联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演变和发展而来的。俄罗斯对苏联的研究生教育与学位制度进行了改革,但还存在一些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对西伯利亚名称的研究由来已久,人们往往根据西伯利亚的地理位置、历史,结合历史文献及当地民族的归属进行考证其名称的来源与意义。这样的讨论很有意义,然而,仅仅考虑上述方面还不足以科学地对西伯利亚的名称意义进行解释。本研究认为,还应该从历史语言的角度,通过讨论同源词来进行佐证才能够科学和合理地解释西伯利亚名称的意义。从语言的同源词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西伯利亚名称的意义可以局限在两种比较可以令人信服的解释:一为源于阿尔泰语系的“泥泞、潮湿”之地,另为“鲜卑”。而“泥泞”才是合理的释义。  相似文献   

17.
西伯利亚铁路国际集装箱运输近年来稳定增长,推进了西伯利亚铁路的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作为重要的欧亚大陆桥,西伯利亚铁路面临着其他线路的竞争和自身软硬件的不足等问题,同时也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8.
尊敬的大会主席团,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请允许我代表西伯利亚联邦区领导向第三届中俄区域合作与发展国际论坛的全体代表表示祝贺,祝会议圆满成功,并深信本届论坛无论是在科研水平、组织方面,还是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都将开成一次高水平的会议。我们是作为西伯利亚联邦区16个联邦主体的代表来参加本届论坛的。西伯利亚联邦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联邦区(占全国面积30%),人口2 000万,产值和工业产值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1.4%和12.4%,铅和铂、煤炭和钼、镍、铜、银和黄金分别占全俄总储量的85%、80%、71%、69%、44%和40%。人们说到西伯利亚,首先提…  相似文献   

19.
原编者注:本文作者为哈巴罗夫斯克工学院教授,从事研究俄罗斯人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时期的防御建筑问题.完成的专著有《俄罗斯木防御建筑》及多篇有关这一问题的学术论文.俄罗斯国家于16至18世纪开发西伯利亚的行动要求解决在复杂的自然气候条件下,在新土地进行一系列有关城市建设的重大问题.有关经济、渔猎业和商业活动的各个侧面,西伯利亚各民族加入俄罗斯及常住俄罗斯居民的形成问题和其它问题,已在革命前和当代历史学家的许多著作中得到了阐述.但是,有关俄罗斯东北部的城市(城堡)建设问题尚未引起学者们的关注.这一方面是由于缺少必要的资料——文字和图表史料,另一方面还由于那个时期的城市和塞堡已不复存在,而对它们的考古研究还很薄弱.可以说.至今在这方面尚未进行过系统的考古研究.  相似文献   

20.
西伯利亚学科在俄国早已产生。美国及其它西方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创建了苏联地区学并相继诞生了西伯利亚学。时至今日,国际上西伯利亚学的研究不仅仍然热度不减,且呈现升温的趋势。西伯利亚问题的研究和西伯利亚学的创建,在我国起步较晚,尚属正在发展的新兴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