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符兴 《特区法坛》2005,(1):15-18
司法公正在今天已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在此背景下思考法院审委会制度,特别是基层法院审委会制度,具有较为积极的现实意义,笔者之所以将思考问题的视角限定于基层法院,有两大理由,一是笔者在基层法院工作近二十多年,二是基层法院和中级法院及高级法院在我们的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发挥的职能是有所不同的,因此关于审判委员会制度的讨论不能一概而论,我们基层法院所解决的问题不仅仅是法律问题,还有一个社会治理问题,也就是社会效益与法律效益的统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吴志强 《特区法坛》2002,(72):36-37
近年来,广大群众对法院“执行难”、“难执行”的问题反映日益强烈,严重的影响了法律的公正和尊严,干扰了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特别是在经济民事(债务)案件审判中的“执行难”、“难执行”更为突出。它不仅成为困扰法院的突出问题,也成为广大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和对人民对法院工作不满意的热点问题之一。这些案件审判中的执行难问题,究其原因,其中既有法律方面的,也有政策和社会以及法院管理体制等多方面的,是社会各种矛盾,各种利益在执行工作中的  相似文献   

3.
高昆 《刑警与科技》2008,(20):94-96
一、数字化庭审系统发展背景 随着我国各项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健全,改变传统庭审模式,实现公正与效率已经成为国内各级法院的工作主题,更是时代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趋势。实现公正裁判提高法院社会公信度,是审判管理改革的突破,是法院审判工作监督制约机制的一个创新。  相似文献   

4.
一、创建服务型法院符合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法院建设的根本要求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深入分析了当前我们所面临的新形势。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社会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结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将不断涌现。对于新的历史时期人民法院所担当的时代重任,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创建服务型法院,目的就是要更深入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5.
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推行婚姻自由原则的实践与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世荣 《中国法学》2007,9(2):96-107
陕甘宁边区的婚姻立法,确立了“男女婚姻自由”的原则。在司法实践中,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通过对婚约的适度保护,对离婚自由的适当限制,尤其是对童养媳的坚决取缔以及对寡妇再嫁的支持和保护,使婚姻自由原则与陕甘宁边区的社会实际相互契合。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司法档案,为我们考察陕甘宁边区处理婚姻纠纷的实践与经验,提供了可能。在司法实践中,一项具体的法律原则所包含的内容,应当与特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保持一致,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灵活地予以调整。司法档案具有帮助理解法律存在的社会基础、反映制定法命运、解读立法内涵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个时代的法律精神是这个时代一切社会制度的价值基础。法律的根本精神在于追求社会公平和正义,法律精神的展示,法律引领社会公正追求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法院的判决来体现的。因此,我们至少可以认为,即便是在成文法国家,判决不仅仅是了结诉讼双方的利益,更重要的是通过判决告诉社会和民众,法律彰显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中国司法》2012,(11):5-5
律师是社会的法律工作者,他们法定权利的大小及其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方面所发挥的实际作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维护公平、正义的社会能力的大小,也是一个国家法治化建设和司法文明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关注和重视律师的权利,与其说是为了保障诉讼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之需,不如说就是为了维护社会利益和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之需。就这个意义上讲,法院和律师事务所、法官与律师以及他们与检察院、  相似文献   

8.
定边县检察院在履行审判监督过程中,对一起抢劫案件法院准备判无罪时,即撤回案卷,展开深入细致的调查取证工作,用证据锁定其犯罪事实,经再次起诉法院,法院作了有罪判决。避免了一起错判的发生,收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淮南市大通区法院紧紧围绕“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等重点工作.坚定不移地维护着社会公平正义的防线,为实现经济跨越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10.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任建新在第十四次全国法院工作会议上指出:法院判决和裁定的执行,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关系到法律的尊严。执行工作是审判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是人民法院通过审判活动所作出的各种判决、裁定、调解付诸实施的关键环节,在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权威性和统一性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去年以来,我区两级法院执行庭在各级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一F,广大干警从有利于发展经济,有利于社会稳定出发,克服重重困难,执…  相似文献   

11.
郭力 《中国律师》2008,(10):75-76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国社会的迅速转型。社会利益格局和治理模式在不断发生着深刻变化.全社会法治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法院在发挥审判职能、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方面所起的作用也日益加强。但是另一方面.当前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类新问题、新矛盾也给法院审判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人民群众对法院审判程序的进一步规范和进一步确保审判活动的公开性、公正性提出了新要求、新期待。  相似文献   

12.
中西法律式样的不同根源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不同模式 :西方的社会主导模式与我国的国家主导模式。西方的社会主导模式造就了西方的法律是社会的法律 ,是社会控制国家的工具 ;我国的国家主导模式导致了我国的法律是国家的法律 ,是国家控制社会的工具。这一不同的首要制度表现就是西方的法院是社会的法院 ,是权利的保护机构 ;而我国的法院则是国家的法院 ,是推行权力的机器。它的另一表现是作为社会权利的代表者参与法律程序的律师制度的有无。它在思想上的表现便是西方的法学是社会的、反思的法学 ,而我国的法学是国家的、注解的法学。  相似文献   

13.
国家司法考试制度对于促进我国的法制建设,法律职业共同体成员共同法律语言、法律逻辑思维、法律精神的形成以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国家司法考试制度在工作实践中也需要有一个进一步完善的过程,例如法律职业人才考用如何有效衔接。对此,我们对2002年~2006年取得法律职业资格人员任职执业情况及择业意向进行了分析并了解到用人部门对取得法律职业资格人员的需求情况,我们还到省法院、省检察院及齐齐哈尔市司法局、法院、检察院,哈尔滨司法局,省农垦总局司法局等有关部门开展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14.
李冰 《中国法律》2005,(5):34-36,97-101
人民调解制度是我们国家一项重要的民主与法律制度,人民调解以每年调解相当于全国法院一市民事受案数的2倍左右、全国人民法庭受案数3.5倍的数量,在我国纠纷解决机制中占有重要位置。人民调解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和法制社会中的优势和作用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人民调解工作的立法提到了重要的日程。  相似文献   

15.
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法官的职业道德是适应审判工作的实践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行为准则,是特定化而且升华了的社会道德。法院是维护正义的力量,法官是法律的守护者、实现者,因而法官职业道德标准应高于社会道德标准。  相似文献   

16.
刘勇 《中国审判》2011,(1):86-87
近年来,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和社会整体变化的影响,大量的疑难复杂案件、新类型案件、群体性纠纷不断涌向法院,使基层法院工作面临着法律问题与社会问题相互交织、当事人个体权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任务更加凸显和繁重。  相似文献   

17.
法律的惯性是衡量法律优劣的标准,法律的惯性对指导立法、指导修改法律以及指导法院判案具有重大意义。法律的惯性与一定的社会状态相对应,在法律的实施中,法律与社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当社会出现不和谐状态时,应及时修改相应的法律,法律的惯性最终会引导法律走上有序状态。  相似文献   

18.
郑淑旖 《法制与社会》2013,(28):144-145
执行程序中对弱势群体的司法救助制度,是实现社会公正和法律实质正义的基本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执行案件当事人之间、涉执行弱势群体与法院之间的矛盾冲突,是法院探索解决执行难的有益尝试。但是由于该项制度缺乏程序运行上的有效规范,实践中存在一些误区。本文将结合执行救助工作的现状和实践情况,着重对执行救助程序中存在的不足与误区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使“弱势群体的保护伞”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19.
徐鹏 《新法规月刊》2014,(2):95-105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可诉性已经得到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委员会以及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在中国的法律体系框架下,由于宪法不可诉以及行政抽象行为不可诉,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在国内法院不能获得完全的司法救济。“大调解”将多种调解方式进行有效的整合,强调各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化解纠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司法机构在法律局限和资源不足方面的缺陷。将“大调解”适用于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司法保障的过程中,法院应当确定优先履行核心义务,发挥灵活的能动司法作用,推动立法完善来增强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20.
《特区法坛》2007,(1):25-26,16
法院执行难问题,一直受到省委的高度关注和重视,省委、省人大领导先后多次听取关于执行工作的专题汇报,要求全省各级党委采取有力措施,支持人民法院开展执行工作。自2002年以来,全省各级法院紧紧依靠党委的领导、人大的监督和政府的支持,以切实解决执行难为重心。以转变执行理念、推进执行改革为突破口,深入贯彻“公正与效率”的工作主题,注重执行工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使全省法院执行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初步实现了我省法院执行工作的良性循环。一些重大、复杂、疑难案件,涉及群体性利益敏感案件和久执不决的“骨头”案件得以全面执行,为优化海南投资环境、建设和谐海南发挥了积极作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予以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